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漢末篡江山》第五十八回 忠奸爭議涼州事
這幾日,劉宏深覺心力交瘁。他原天真的以為平了黃巾逆賊,這天下便該從此太平。可接連的噩耗卻給了他當頭棒喝。涼州叛亂,南宮大火,無疑使本就殘破不堪的江山雪上加霜。

他想平涼州之亂,想重修南宮。這不僅關乎祖宗基業,更關乎自己將來能否入太廟。奈何經去歲兵禍,大司農、少府哪還掏得出錢來。

更讓他悲恨的是,國事艱難,滿朝公卿卻拿不出個生錢法子來。所幸,他身邊還有眾中常侍。旁的或許不好說,但若說這生財的門道,宦官確實比朝中那些飽學之士得用的多。

只是自己這「修宮錢」的詔書方剛頒下。先有樂安太守陸康言辭激烈,援引魯國亡國之例,慷慨上疏。後有新晉钜鹿太守司馬直以死相諫。

劉宏或許並不清楚陸康為人。但司馬直,他卻再了解不過。這司馬直出身河內司馬氏,一表人材,學富五車,又清正廉潔,素得民間推崇,謂之棟樑亦不為過。但就是如此之人,竟以生命為代價勸諫自己,劉宏心中既感驚愕,又為其惋惜,甚至開始質疑其自己。

北宮德陽殿中,百官行三叩九拜之後便有小黃門照例唱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未待群臣開口,劉宏卻先開了口,道:「前番钜鹿太守上疏痛陳利害,朕深思之下,亦覺修宮錢有失妥當。此事就此作罷。」

劉宏雖說的婉轉,言語中卻頗有自責的意思,眾人聽了不由新奇。太尉鄧盛率先出班,道:「陛下聖明,臣替生民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說罷,便伏身叩拜。三公乃是群臣之首,余者見狀,也是伏倒一片,群呼萬歲。

「眾卿平身。」劉宏說罷,待群臣起身,又道:「涼州兵亂不解,眾卿家以為該當如何?」

劉宏這一問,卻是又難住了百官。其實殿中諸臣心裏都曉得:涼州亂局,非遣大軍無以平定。然而前些日子,朝堂上方議過如何生財的問題,今日天子又主動罷了修宮錢,此時朝廷無力再支撐大軍出徵用度。但若不出兵,又無異於棄了涼州。面對如此兩難的問題,群臣不禁一陣交頭接耳。

司徒崔烈卻率先出班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黃巾初定,加之國庫空虛,朝廷不宜再操兵事,不若令涼州州郡自行平亂。」

崔烈言下之意便是放棄涼州,話雖刺耳,卻是在場大部分人的心聲。所謂打仗,其實就是打錢,如今國庫空虛,這仗自然便沒法打。

劉宏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心中實在沒法接受放棄涼州。正當他猶豫不決之時,卻見一人出班,定睛一看乃是傅燮。這傅燮去歲平黃巾後因功遷安定都尉,三月方入朝為議郎。隻聞他厲聲道:「臣請,斬司徒,天下方得安定。」

「大膽!」傅燮話音剛落,尚書郎楊贊呵道:「議郎傅燮廷辱大臣,臣請陛下治其不敬之罪!」

這傅燮顯然是不贊成崔烈放棄涼州的提議,卻是正中劉宏下懷。於是他並不理會楊贊,而是好奇問道:「傅卿何出此言?」

只見傅燮雙手作揖,不卑不亢道:「稟陛下,先匈奴冒頓悖逆呂後,上將軍樊噲憤激思奮,曰: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如此忠君愛國,季布猶謂其可斬。涼州地處天下要衝,乃國家阻擋諸番屏障。昔高祖(劉邦)初定天下,使酈商定隴右,世宗(劉徹)開疆擴土,而置四郡,議者以此為斷匈奴右臂之偉業。如今牧禦失和,方致涼州叛亂,崔烈忝為三公,卻不念為國分憂,為君獻策,乃欲割一方萬裡疆土,臣甚是不解!若使羌胡得居涼州,待其兵精糧足,畢為禍患。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崔烈不知其中厲害,便是德不配位;若其明知故犯,便是對陛下不忠!」

傅燮一番慷慨陳詞,把崔烈推向風口浪尖。於是他應聲反擊道:「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若依議郎之言,朝廷又何以支撐大軍用度?」

崔烈直擊要點,劉宏聞其所言,心中又開始動搖,傅燮卻不屑道:「若朝廷無力西顧,臣請提三尺青鋒,領一眾家僕,為陛下征討叛逆。所謂:苟利國家shengsi以,豈因禍福biqu之。」

傅燮不但文治武功,口才亦是了得,那崔烈被他說竟一時無言以對,向司隸校尉馮方投去求助眼神。馮方暗罵崔烈無用,又使眼色給大司農曹嵩。於是曹嵩忙道:「陛下視民如傷,免了冀州一年稅賦,豫、兗、荊、徐諸州如今又是百廢待舉,司徒所言雖非良策,亦是無奈之舉。況且涼州平亂非一家之事,議郎忠心可嘉,切不可再提家僕。旁人若是不明就裏,恐誤解議郎有不臣之心。」曹嵩一語三關,先拍了天子馬屁,又替崔烈解圍,最後還噁心了一把傅燮。

傅燮又怎受得了這番汙衊,怒道:「曹嵩,汝莫要無中生有,誣陷本官。燮上報君國,下恤黎民,忠心日月可鑒。」

卻聽馮方冷冷道:「援引羊叔興少年之言,議郎未免兒戲。」

眼看傅燮還欲反駁,殿中爭論又起,劉宏卻突然道:「光祿勛何在?」

他話音剛落,身旁小黃門卻低聲提醒道:「陛下,光祿勛告病多日。」

劉宏這才恍然,又道:「尚書令何在?」

那小黃門又回到:「稟陛下,前任尚書令劉陶年初便遷京兆尹往長安赴任去了,卻是不知陛下所問何人。」

原來劉陶去歲因平黃巾時有先策之功,得晉尚書令。然其方至任上,便屢次上疏勸諫。劉宏不厭其煩,年初便把他調去長安。此時,尚書令一職,卻是懸而未決。劉宏念及此處,又道:「快,宣光祿丞,尚書僕射覲見。」

那小黃門應一聲諾,便要開口。劉宏卻又改了主意道:「罷了,還是直接替朕宣侍郎羊安覲見。」

卻聽那小黃門清了清嗓子,便喊道:「宣侍郎羊安覲見。」門外自有侍使傳宣。

主婢二人一問一答間,卻把殿內眾臣弄得一頭霧水。卻聽劉宏又道:「二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然朕以有兩全之策。諸卿不妨稍後片刻,待羊侍郎進殿,再議此事如何?」原來方才他聽曹嵩提及羊安,卻是突然想起對方在光祿寺與劉寬的一番對答。當日末了,劉寬曾令羊安上書,只是自己至今未曾見到奏章。劉寬臥病、劉陶轉遷,卻是不知這奏章是滯留光祿寺還是尚書台。

只不過,經天子這番解釋,眾臣更加疑惑:陛下心中到底是何打算?此事與那羊安又有甚關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