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亂世當「奸雄」》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由於前一天睡得太晚,梁闌玉直到巳時才醒。醒後婢女們進來為她洗漱更衣。

「都督,宋二郎在門外已等候多時了。」婢女邊為她梳頭邊稟報道。

梁闌玉吃了一驚,待換好衣服,忙召宋愈入內。

宋愈進屋,將呂沉畫押過的認罪書交給梁闌玉。梁闌玉接過仔仔細細看了一遍,發現宋愈已將昨晚混亂的、冗長的審訊記錄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了。

她驚訝道:「難道你一晚沒睡?」

宋愈不置可否。然而他皮膚白皙,所以襯得眼底的青黑異常明顯,顯然是沒休息過的。

梁闌玉沒想到他幹勁這麼足,不禁失笑:「倒也不必這麼拚。身體要緊,別累病了。」

宋愈道:「都督放心,我不累。」

又道:「都督,如今人證雖有了,可物證尚缺。是否讓我再去其他地方查查。」

根據呂沉昨晚的招供,當初那些官員們幫助豪族侵佔軍田後,就把各種證據都銷毀了。甚至因為缺少原檔,連豪族們具體佔了幾畝地都不清楚,只有個大致範圍。呂沉這裏是再問不出更多東西了,要拿到更多證據只能想別的法子。

不過宋愈暫時也沒什麼方向。畢竟鬱州府上下沆瀣一氣,梁闌玉是軍事主官,又沒權利直接去管文官文吏。

梁闌玉卻搖了搖頭:「不用了。那些官員雖然篡改了鬱州本地的官文記錄,但應當沒能力把手伸到宮裏去。當年丈量軍田的度田圖,朝廷肯定有存留。只要能拿到那個,一切就都清楚了。」

宋愈聽她這樣說,知道她心中早有計較,便不再多言。

梁闌玉坐在上首默默打量他片刻,笑道:「宋二郎,你此番立下大功了,該賞。你可有什麼想要的?」

宋愈沒有立刻回答,過了片刻才低聲道:「都督願為我和兄長恢復自由身,我已心滿意足,不敢再有奢求。」

梁闌玉挑眉。她發現宋愈方才的眼神分明是閃爍了幾下,看來這話並不是他的真心話。

「這話不會是你哥教你的吧?」梁闌玉問。這種圓滑世故的發言更像宋聞的風格,而不像宋愈的風格。

宋愈疑惑地抬頭。

梁闌玉看他的反應,估計沒宋聞什麼事,於是也沒再糾結這個話題,隻道:「是我要賞你。你不必『不敢』。有什麼想要的直說就是。」

宋愈嘴唇微啟,又牢牢閉住,還是沉默。

梁闌玉愈發確定:這傢夥分明想討賞,卻不肯說,彆扭個什麼勁呢?

她不太高興:「別吞吞吐吐的,我不喜歡這麼不爽利的人。我要賞你,又不是要罰你。你猶豫什麼?」

宋愈伏地,喉結滾動片刻,終於開口:「都督,可否先記著……容我日後再要。」

梁闌玉不悅:「為何等日後?我做事沒有這樣的規矩!」

她一向賞罰分明,倘若該賞的時候不賞,該罰的時候就會難以下手。次數多了,以後就無法服眾了。

兩人僵持片刻,宋愈最後還是搖頭了:「我不需要賞賜。」

既然他堅持不肯說,梁闌玉也不逼了。她看了看手中整理的乾乾淨淨的認罪書,火氣消下去不少,搖頭道:「算了,你先下去休息吧。睡醒後若想明白了,再來找我。」

宋愈什麼都沒說,行禮後默默退下了。

他出去後,梁闌玉在屋子裏把那份認罪書又看了一遍,招呼婢女取來了文房四寶。

她展開一張草紙,想了一會兒才落筆,寫了幾個字又塗改。好半天,她終於擬出一封簡潔明了的信,讀完覺得沒問題,又在信紙上正式謄抄了一遍,捲起裝入竹桶內。

「春娘!」她朝屋外叫了聲。

守在外面的陸春聽見她的聲音,忙繞過屏風進來:「大姑娘何事?」

梁闌玉把封裝好的竹筒遞給她:「這封信,你幫我派人送到建康去。加急。」

陸春看了眼竹筒上的字,發現是要寄去宮中的。她道了聲明白,立刻出去安排了。

……

……

又過幾天,木匠們終於把第一架水車修好了。

這次梁闌玉沒讓劉平出面,而是親自領著匠人們去了軍田旁邊的河道——這回不需要進軍營,她只要把水車安裝在河裏就行。而且她得看看工匠們做的東西到底能不能用,如果有哪裏不對,她還能及時調整。

水車非常龐大,所以木匠們分工做好了各個配件,然後再將配件一起運到河邊組裝。到了河邊後,岸上的人忙著組裝的,還有幾人先下河安裝地基,以便水車能牢牢固定。

逐漸的,一個大圓盤的形狀在工匠們的拚湊中顯現出來了。

今天不是訓練日,士卒們就在田裏幹活或休息。河邊的陣仗很快就把在附近勞作的士卒和軍屬們都吸引過來看熱鬧了。

「那不是梁都督嗎?!」有人認出了在河邊監工的梁闌玉,不由驚呆了。

這裏是西營的軍田,前不久梁闌玉剛給西營送了一批農具。這些天下來,士卒們仍在驚嘆於新農具有多麼好用,能大大提高耕種效率。沒想到梁闌玉這麼快又來搗鼓新玩意兒了,人們登時全都興奮了。

「快看,那個大車輪是幹什麼使的?」

「看形狀……不會是個磨盤吧?」

「磨盤怎麼能用木頭做?能磨得動東西嗎?」

「別的木頭定是磨不動的。可你忘了梁都督之前做的東西了嗎?說不準呢……」

人們嘰嘰喳喳議論紛紛,終於有個膽大的士卒直接朝河邊走了過去。

那人找到了一個正在幹活的木匠,拍了拍他的肩膀,問:「兄弟,這是個什麼東西?」

那木匠回頭看了他一眼:「你是當兵的?梁都督沒告訴你們麽?」

士卒搖頭。

那木匠為此忙活了這麼多天,心裏正激動呢,不由自豪地吹噓道:「這可是個大寶貝!等裝完了下水,保管叫你們開眼!」

他這番話弄得士卒心裏癢癢的,又追問了半天。木匠手上還有一堆活要乾,隻吹了幾句就被督工的催了。他隻好把那士卒趕走了。

那士卒回到人群後,立刻被眾人圍了起來。人們七嘴八舌地詢問:「怎麼說?」

那人道:「隻說是絕妙的寶貝,那一個大車輪就能灌一兩百畝地呢,還不需要人管!不過怎麼灌的我還沒問明白就被趕回來了。」

「什麼?!」眾人都驚呆了。灌兩百畝地還不需要人管,難不成那大車輪會自己在地裡滾東滾西?這哪是農具啊,這是妖怪吧!

圍觀的人群又眼巴巴地等了半天,終於,水車的各個組件全都拚裝完了,地基也打好了,工匠們齊心協力用繩索拽著龐大的水車,將它穩穩送進河道中,完成和地基部分的最後拚裝。

當水車被完全穩固住後,工匠們紛紛上岸,開始在岸邊觀察自己的作品。

河水衝過水車每一根輻條上的木質刮板,河水順著刮板流進水鬥。眨眼功夫,第一個水鬥就被裝滿了,在河水的衝力下,輪盤轉動,水鬥緩慢上升……直到升至頂端時,水鬥又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

由於水車還沒有連接對外的管道,所以渡槽裝滿後水就溢出來重新流回河裏。岸上的士卒和軍屬們沒看明白這是個什麼意思,但工匠們卻爆發出了激動的歡呼聲:完成了!他們做的東西成功了!

梁闌玉又觀察了一會兒,確定水車能夠正常運作,不由也欣慰地笑了。

她親自向岸邊圍觀的人群解釋道:「這東西叫水車,可以自發從河裏取水,還能把低處的河水引到高處。你們自己開挖一些輸水渠,用鐵或者陶土製作管道,從這裏接水……」她撿了根樹枝指了指渡槽的位置,「這樣河水就能順著管道灌進你們的農田了。這個水車約三丈高,按說灌兩百畝地不成問題。以後再做個四五丈高的,就能灌七八百畝。」

岸邊的人瞬間嘩然!

這個年代也挖了不少灌溉渠,但灌溉渠非常仰仗地勢,只有地勢低的地方能引水灌溉,地勢稍高就只能自己挑水灌了。而且灌溉渠能引的水量有限,只有靠近河道的地方能被灌到。再遠的地方就算想挑水也挑不動了。所以在鬱州,其實是有非常多還沒被開發的土地的。如果這個大輪子能灌幾百畝,那麼很多荒地完全能變成澤田!

最可怕的是,它竟然能夠低水高送!也就是說,就連高地、丘陵也能被開發利用了。如果這東西能多做幾個,得開發出多少新的田地讓人耕種啊?有梁都督之前送的那些農具,就算每個人再多耕幾畝地也完全耕得動啊!

人群沸騰了,爭先恐後地擠向岸邊,想看清楚這個大輪子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到底能引多少水。有人甚至被擠到了河裏。幸好河水不是那麼湍急,且常年生活在河邊的人都會水性,所以落水的人又成功爬上了岸,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梁闌玉又在河邊待了一會兒,過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人群激動的情緒雖然也感染了她的甲士們,讓甲士們與有榮焉,但甲士們也不免擔心起她的安危來。

趙九勸道:「都督,這裏人太多了,我們還是先回去吧。」

梁闌玉道:「也好。」

確定人群已經明白了水車的用法,梁闌玉就讓工匠們收隊,開始往回撤。岸邊依依不捨地看著她的背影,多想聽她再說會兒話,可惜沒人敢留她。

回去的路上,梁闌玉發現蔡帔也聞訊趕來了,正站在遠離人群的地方。

隔著幾十米的距離,蔡帔左右望了望,確定沒有人注意自己,於是向梁闌玉彎腰低頭,行了個簡禮。梁闌玉亦朝他遠遠地點了下頭。

雙方默契地對視兩秒,無需過多交流,梁闌玉笑了笑,便轉身回去了。

……

回到府邸後,梁闌玉按照事先說好的,又拿出了一筆額外的賞賜。陸春則根據督工們的彙報,給工匠們分配好了賞賜,一一發給眾人。

領完賞後,這樁差事就算徹底結束了。有些工匠卻遲遲不願離去,欲言又止。倒不是對賞賜不滿意,而是他們想問問這些個農具回去以後他們能不能自己也打造幾份用。

這些工匠並不是各個靠手藝就能養活自己的,有的也得耕幾畝地。就算自己不耕地,家裏總是有親戚耕地的。他們親手造出來的東西,當然知道有多好用,要是能給家裏用上,每年少花不少力氣,還能多收幾擔的糧呢!

但這年頭雖然不講究知識產權,卻講究階級。匠人們生怕這是專給軍隊使的,若平民百姓也用了,逃不了被問罪。

正在眾人猶豫間,陸春道:「對了,都督還有話讓我轉告你們——她命你們打製的這些器具,回去後你們都可自行重製,還可教給鄰裡鄉親使用。所有圖紙會在都督府後院的外牆上張貼三個月,若有不記得的,自己來查看便是。」

匠人們怔了怔,瞬間哄然了!沒想到竟是他們多慮了,都督為人如此大方!

還有兩個匠人腆著臉上前,試圖跟陸春商量:「大娘子,不如索性把那些圖紙給我們,讓不記得的謄抄一份便是。何必張貼呢?」這樣一來,至少短時間內他們這些在場的匠人們可以壟斷這些器具的製造,不叫更多人分一杯羹去。

陸春冷眼掃了那兩名匠人一眼,斥責道:「連都督的意思你們也敢違背?蹬鼻子上臉,好大的膽子!」

那兩人見陸春發怒,頓時不敢再多言,灰溜溜地跑了。

其餘的匠人們沒有那麼貪心,又領了賞錢,又能回去跟親朋好友炫耀,簡直皆大歡喜。眾人感慨著梁都督的大方與奇思,紛紛歸家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