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唐夢》第112章 防微杜漸
李治走的很安詳,臉上還是帶著笑意走的,含涼殿內外一片哭聲,隨即大明宮的鐘聲響起,正式向內外宣喻大唐帝國的第三位君主駕崩了。

李治的一生文治武功皆有建樹,既然開來,名為守城,實為開拓,將大唐的國力版圖推上了一個新台階,他的一生用「波瀾壯闊」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中書侍郎-孫行捧來了一身合適的龍袍,這是他奉先帝的旨意,親自在尚衣局盯著,連夜趕製出來的。李守義也是在吳毅的伺候下,換上龍袍和孝衣。

摸著腰間的玉帶緊了緊,尺寸剛剛好,李守義也毫不吝嗇的誇獎孫行,不愧是先帝的心腹之臣,辦事就是妥協,連他的尺寸都摸的分毫不差。

可孫行卻冷汗直冒,撩起下擺便跪下來請罪,連連口稱不敢窺測天子。過去的種種,皆是奉先帝旨意,他可不敢又任何悖逆之心。

親自扶起孫行,李守義微笑道:「幾個時辰前,朕還是個親王,與卿一般乃是人臣,何來悖逆之說。」

「你是先帝倚重的心腹,祖孫一脈,朕依然視你為心腹,望卿多進良言,匡正朕的得失。」

嘴上答著是,可孫行的心裏卻打著鼓,他就是過手跑堂的,幫著先帝轉接各種文書密報,先帝不說,他也不問,加之李守義外出求學數年,他對這位少年天子知之甚少。

新帝這語氣雖然溫和,但三言兩語的一敲打,便讓他這多年禦前當差的人,莫名的感到脊梁骨發涼。

先帝說的沒錯,皇帝年紀是小,可卻有帝王心機,說話辦事一板一眼,與過去荒唐的印象不符啊!

「好了,孫卿,你去傳朕的旨意,命霍、越、紀三王,並薛、裴、劉相共同為先帝治喪,由霍王領銜。樂城郡公年歲高了,不宜操勞過甚。」

宗室親王領銜治喪是祖宗的成法,劉仁軌看顧軍隊無暇分身也屬正常。可治喪的臣工中,怎麼著也得加些外戚,比如武氏兄弟及其他的嬪妃母族,如此面上也好看。

可孫行這話剛說完,瞧見李守義的臉板了下來,心裏也是一顫,隨即彎腰拱手認錯,不說話了。

把手搭在孫行的肩上,挺胸抬頭的李守義沉聲道:「卿說的對,是朕欠考慮了。一切都是了先帝體面,太皇太后的面子,把他倆加進來。」

孫行哪敢當皇帝一個錯,正要再請罪,不想被李守義叫住了,繼續道:「卿說的都是良言,何錯之有!朕雖然年幼,亦知逆耳忠言,都是不好聽的。」

「先帝殯天,舉國同悲,朕也是方寸大亂,以後有什麼話,卿可直言進諫。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就加以罪責,扣個黨同伐異的帽子,那朕還如何治理天下。」

李守義得做個樣子出來,新朝新氣象,他要與天下人更始,凡效命之臣,無論出身,無論品階,無論親疏,皆可從頭來過。

這個恩,是施給孫行的,也是施給滿朝臣工看的。

孫行這剛出去,王方翼、郭待封二將隨即入內參見,李守義奉詔入宮前,命二將暗中接管東宮六率以防不測,現在大勢已定,自然要來面君。

虛撫二將起身,李守義淡淡道:「過去在東宮時,父王常說朝廷之內,無事便是福。」

「三個月內,我大唐先薨太子,再崩皇帝,永淳二年不是個好年頭。時下正值多事之秋,朕還是得多加註意。」

「你們二人都是朕的潛邸之臣,這種時候也得替朕多分憂。你們統領的六率,即刻入駐三大殿,

非朕親筆手諭,概不奉詔!」

是,李守義是先帝在諸王公卿面前,親口指定的嗣君不假。可歷史的經驗,實踐的教訓,無不提醒他,越是到這種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

在李家,兵變、宮變,都是信手拈來,伸手就來,只要有心,什麼借口不是借口。就像在那個時間段,裴炎故意激李顯,製造兵變借口一樣。

先帝的佈局是挺精妙的,以劉仁軌製藩王,藩王再牽製天后,看起來一環套一環,是挺穩妥的。但架不住有陰晦之人,在他枕邊窺視,讓他無法安眠。

所以,用左三軍看住玄武門,用六率看住前朝,將宮禁的要害抓在自己手裏,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庇護東宮的老小。

況且,登基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李守義當然不甘心當個掛名的傀儡天子,他是不會輕易將李賢留給他的勢力拱手讓出的。

二將當然明白新帝話中之深意,他們現在是名正言順,自然不會束手束腳,他們僅僅用了個「喏」字,和鄭重的表情向新帝保證,有他們再絕對不會出問題。

侍立在一旁的劉齊賢,瞧著新帝辦事一板一眼,想的很是周全,並沒有因為得了帝位而忘乎所以,放浪形骸。與對面有些按奈不住的李光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心裏也是暗贊先太子有識人之明。

人越是得意之時,越要謹慎,所謂居安思危就是這個道理。如此看來,新帝往日的玩世不恭,也定然是藏鋒斂芒之舉。恩,也只有這般心中有數之人,才不會授人以柄,落人口實。

可有一點,劉齊賢必須給他提個醒兒,大唐以仁孝治天下,對於父母長輩的孝,絕對是頭一位的。新皇奉詔即位,東宮的一應人等也跟著身價倍增。

「先帝駕崩,最傷心者,莫過於天后二位。請房張二妃回宮,既能寬慰長輩,又能體現聖人的孝心。」

劉齊賢這分明是話中有話,他哪是讓李守義進孝心,分明是怕沒人拖著天后的後腿。行,這傢夥不愧是先太子的心腹,一肚子壞水,不,是一肚子治國之道。

李守義也是從諫如流,讓一旁閑著的莒王,去迎房、張二妃。國喪期間,還是住在東宮,等喪事一過,加以尊位,再行遷宮之事。

李光順自然是欣然允諾,嘴角也不由流露出一絲笑意,可瞧弟弟瞪他,趕緊收拾了表情,拱手退了出去。

搖了搖頭,李守義對劉齊賢說:「朕還要去守靈,劉相,你也下去辦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