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扶秦》第兩百一十九章 沒事不要瞎折騰
李斯的回答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歷史上秦軍之所以如此地悍不畏死,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國有且只有軍功授爵這一條上升通道,除此之外普通的平民根本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秦軍打起仗來自然是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而這,也就造就了秦軍虎狼之師的神話。

如果真的按照呂不韋的說法,在軍功授爵製之外重新開創一個上升通道的話,不說秦軍的戰鬥力直接崩潰,但是大不如前卻是肯定的。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如果有其他選擇,誰會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拚命呢?選擇其他安穩一點的道路不香嗎?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聽到李斯的話之後,場內的秦國官員們全都贊同地點了點頭。很顯然,他們也都覺得軍功授爵製非常好,在軍功授爵製之外重新搞一個晉陞制度完全就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哦,不對,不能說是多此一舉,這實在是太輕了些。真要說起來的話,在眾人眼中,這應該是自掘墳墓才是。畢竟秦軍的強大才是秦國的立國之本,任何傷害到秦軍戰鬥力的行為在秦國高層眼裏,都是極其愚蠢的。

而另一邊,眼見大多數人都站到了李斯那邊,呂不韋卻是不慌不忙,繼續淡淡說道:

「本相之前已經說過了,軍功授爵製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別的不說,在天下一統,我秦國無仗可打之後,軍功授爵製就會徹底失去選拔人才的作用。到了那個時候,我秦國的官吏體系就會變得僵化,開始出現腐敗。長此以往,我秦國必然是要因此而滅亡的!」

「相國此言未免過於危言聳聽了!什麼叫做一統天下之後我秦國就沒有仗可打了?塞北嶺南,這些地方不都有著大片的領土等著我們去征服嗎?難道靠著這些地方,我們秦國還不能夠繼續維持軍功授爵製嗎?」

李斯冷笑連連道:

「誰也不知道這個天下到底有多大,只要我們秦國想,我們是絕對不可能缺少敵人的!因此相國所說的因為無仗可打以至於官吏體系崩潰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完全就是在危言聳聽!」

「笑話!」

呂不韋聞言,大聲呵斥李斯道:

「你可知我秦國打仗的成本是多少嗎!?你當真以為光靠商君的法令,我秦國就能支付得起軍功授爵製的賞賜嗎!?」

「你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我告訴你,光靠商君的法度,我秦國是根本支付不起軍功授爵製的賞賜的!之所以這套制度能夠繼續進行下去,是因為我秦國可以在戰爭中從六國的手中奪取到大量的戰利品,以此來彌補賞賜花銷!」

「六國富庶,同他們打仗我們秦國可以奪取到大量的利益。塞北和嶺南的蠻族又有什麼?哪怕咱們將他們的國給滅了,咱們得到的賞賜也是連軍費都支付不起的,更別說是戰後的賞賜了!」

「毫不誇張地說,和塞北嶺南的蠻族作戰對我秦國來說完全就是賠本的買賣!不做還好,越做,我秦國只會死得越快!」

前面提過,為了讓國家不至於因為軍功授爵製而直接破產,商鞅在制定法律的時候是增加了大量懲罰的內容的。秦國的老百姓經常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而犯罪,而後倒欠秦國官府好多錢,以至於只能去官府中做工償還債務。

然而能夠通過做工就將債務全部還清的終究是少數,大多數的秦人是沒有辦法通過做工的方式還清債務的。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選擇在戰場上拚命,試圖通過軍功來抹平自己欠下的債務。

正是因為有著這個制度在,因此雖然秦國在和六國的戰爭中一直都佔據上峰,但是秦國老百姓中真正能夠通過軍功爬上頂層的卻沒有多少。別說是爬上頂層了,大多數人立下的軍功僅僅只夠償還自己和家人的債務,根本不能讓他獲得爵位。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秦國才不會因為軍功授爵製而直接破產。畢竟根據軍功授爵製,你斬下一個敵人甲士的首級,你就能直接獲得最低級的公士爵位,隨後獲得一頃田,一棟房,以及一個僕人。一場戰爭下來,被擊殺的敵軍甲士不知凡幾,真要全都按照這個標準賞賜東西的話,秦國早就破產了。

扯遠了,商鞅之法雖然能夠為秦國節流,但是打仗畢竟是要燒錢的,若是沒有財物流入的話,哪怕秦軍的戰鬥力很強,也是難以維持的。那麼秦國有財物流入嗎?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戰利品。

六國不同於蠻夷,人家畢竟是幾百年的中原諸侯,佔據的都是天底下最肥沃富庶的土地,並且有著大量的人口和生產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秦國是可以通過戰爭源源不斷地獲取到利益,以維持國家下一步行動的。而反觀塞北和嶺南的蠻族,他們真的是啥都沒有。論土地,塞北和嶺南由於氣候的緣故,在這個年代根本種不了多少糧食。論人口……你連糧食都沒有了,又怎麼可能養得活人口呢?

至於生產技術,這個時代還有比中原諸國更加發達的地區嗎?塞北和嶺南的蠻族就算再發展個幾百年,怕是都無法趕上中原現如今的生產力水平啊!

再加上這些地方氣候惡劣,士兵難以生存,非戰爭傷亡率極高。強行攻打這些地方的話,等待秦國的酒只能是因為破產而崩潰。歷史上秦朝之所以滅亡得那麼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朝胡亂髮動戰爭,將自己強行玩崩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在堅持商鞅法度的情況下,秦國確實是除了不停地發動戰爭什麼都做不了。可以說只要一天不修改秦國的基本法度和意識形態,秦國就一天逃離不了滅亡的命運。而這,也正是呂不韋之所以如此堅持要將秦國如今運行的商鞅法度修改掉的主要原因。

畢竟,他是真的希望秦國能夠長長遠遠地好下去的。

只是李斯沒有這個認知,歷史上在成為秦國丞相之後,李斯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至於幫大秦續命啥的……且不說李斯有沒有這個覺悟,就算有,以他的眼光和水平,也未必就能夠看得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李斯站出來反對呂不韋的提議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不單單是因為他看不出商鞅法度的危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如今一門心思想的都是如何爭權奪利。而將呂不韋鬥倒,便是他踏上權力巔峰的最佳途徑。

想到這裏,李斯直接擺了擺手,對著呂不韋說道:

「相國想的未免太遠了些,且不說我秦國一統天下還遙遙無期,此時思考這些事情還為時尚早。就算我秦國如今已經一統天下了,那又如何呢?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到了那個時候,我大秦這麼多的能人志士,難道還解決不了這麼一個小小的問題嗎?搞不好,到時候我們能夠從塞北和嶺南找到足夠多值錢的東西也不一定呢?」

「笑話!」

聽到這話,呂不韋不由勃然大怒道:

「什麼叫做車到山前必有路!?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治國也是一樣,必須要提早百餘年思考問題,才能確保國家穩定不至於因為突發事故而直接傾覆!你現在卻說等到時候再思考這個問題,這難道就是你的治國之道嗎!?」

「下官自然明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但是下官依舊不覺得我們秦國有必要在短時間內就修改商君的法度,畢竟商君的法度乃是我大秦的立國之本,如今我大秦發展的好好的,相國卻突然提出要對其進行修改,這樣的事情無論是放在哪裏,怕是都說不過去吧!?」

李斯有些不服氣地說到:

「就好像田間老農的農具一般,明明好好的可以讓老農安心耕種土地,結果卻突然出現一個人,非說這東西再過幾年就會壞掉,要求幫助老農修理農具。試問相國,假如你是這個老農,你會將手中的農具交出去嗎?我想大概率是不會的。」

「畢竟這農具本來用的好好的,將來會不會壞本就是猜測,誰都無法保證。為了一件不能確定的事情就去修理這件農具,若是沒有修出問題也就罷了,一旦將農具給修壞了,那這損失又應該誰來賠償呢?」

「所以說,相國啊。不是下官不支持你的看法,實在是這國家本就沒什麼問題,你卻非要說她有問題,並且還要進行大規模的修改,這樣的事情往前追溯一千年,怕是都找不到一個例子嗎?東西沒壞就不要亂動,這不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嗎?怎麼到了相國這裏,就成了哪怕東西沒壞,我也要修一修。哪怕修理的結果是將原本好的東西修壞掉,我也在所不惜呢?」

「治大國如烹小鮮,沒事就不要瞎折騰。相國,這是道家聖人的話,還望您能明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