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扶秦》第五十六章 鄭國
櫟陽。

這裏曾是秦國的首都,為了表明自己收服河西之地的決心,秦獻公力排眾議,強行將秦國的首都遷到了這個距離河西之後一線之遙的地方。

然而任憑秦獻公如何努力,終其一生,他都沒能收復河西之地。直到其孫子秦惠文王繼位之後,秦國才徹底收復心心念念的河西之地。

而那時候,櫟陽早就已經不是秦國的首都了——早在秦孝公時期,他就已經將秦國的首都遷到了商鞅建造的鹹陽。

如今距離秦獻公將首都遷到櫟陽已經過去了百餘年,河西之地回歸秦國也已經數十年,但是櫟陽卻並沒有因此而沉寂下去,相反,相較於以往,這裏變得更加繁榮昌盛了起來。

之所以會這樣,除了秦國本身的國力增強,各地都變得欣欣向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鄭國渠修建工程的總部,就定在這櫟陽城中。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櫟陽位於鄭國渠工程的最中央,從這裏出發,到各個工地都很近。

……

「侍郎,請……」

主簿贏山一邊在前頭帶路,一邊對著跟在身後的王沉做著「請」的手勢道:

「這邊請,鄭師就在前頭。」

鄭師就是鄭國,當今秦國最大工程鄭國渠的總工程師。雖然他的身份是一個工匠,但是如今儒家還未佔據主流,加上天下紛爭數百年,工匠在列國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因此他被秦國人成為鄭師一點都不為過。

另一邊,在聽到贏山的話之後,王沉順著贏山手指的方向望去,而後便看到了一名身著樸素的老者,正站在工匠們中間,與他們商討著什麼。

「末學後進王沉,拜見鄭子!」

雖然沒有經過介紹,但是王沉依舊一眼就認出了人群中鄭國的身影,而後快步上前,朝著對方行禮道。

「什麼!?這……」

聽到聲音的鄭國被嚇了一跳,急忙轉過身子,朝著身後望去。代看清王沉身上穿的侍郎官服之後,他立馬就明白了王沉的身份,而後急忙躲過身去,不敢接受王沉的大禮,同時口中連連說道:

「老朽何德何能,不過一屆工匠,如何當得起侍郎如此大禮?」

「鄭子提出鄭國渠工程,並且身體力行,教導我秦國人修建這條水渠。其渠一旦建成,我秦國可多養活數百萬人口,連帶著國力也會大增。如此利國利民之人,又如何當不起小子的禮?」

王沉聞言,緩緩起身,嘴上卻依舊客氣道:

「能在鄭子身邊,聆聽鄭子的教導,這本就是小子的福氣。鄭子卻說受不起小子的禮,這如何不令小子感到汗顏?」

這不是王沉假客氣,而是他真的覺得鄭國值得自己的尊重。

尋常的儒家法家弟子王沉可以不放在眼裏,但是像鄭國這樣的「大工程師」,王沉卻是發自心底裡的尊重。再加上他還打算將鄭國弄進自己將來可能開設的工程學院中當老師呢,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可能不禮數周到?

「這……」

聽到王沉這般解釋,鄭國在無話可說的同時,心中也是暗暗高興。

雖說身處大爭之世,鄭國的身份地位不像後世的工匠那般低賤,但是要說有多高,那也是沒有的。如今秦國大將軍王齕的孫子,當今秦王的侍郎王沉對自己如此禮遇,鄭國心中說不高興那是假的。因此在經過這一輪接觸之後,鄭國對王沉的好感度也是直線上升,隨即快步走到王沉的身邊,拉起王沉的手道:

「侍郎過獎了,侍郎過獎了。老朽只是奉命行事罷了,當不得侍郎如此誇讚……」

「鄭子叫小子奉公就好,不必稱呼小子侍郎……」

王沉一邊擺手,一邊正色說道:

「小子曾聽人說過,論跡不論心,論心無聖人。鄭子的所作所為,已經夠得上聖人二字了。至於鄭子是自己主動跑過來修渠的,還是奉命行事,這重要嗎?」

「是……是……不重要,確實不重要……」

聽到這話,鄭國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確定對方是真心欽佩自己,同時不會因為自己是被韓.國指派過來的而對自己發難之後,一臉欣慰地說道:

「老朽能得侍郎……哦不,奉公如此高看,實乃老朽之幸……來來來,奉公請來,老朽替你講解這條渠的具體修建過程。」

說著,鄭國便拉著王沉走到正在修建的鄭國渠工程旁,對其進行了指點。

「這條渠採取的是多個路段同時施工的方式,從渭水開始,直到洛水為止,我們在整個規劃範圍內開闢了數十個施工點位,確保可以在同一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全部人力,不至於將人力浪費……」

就好像戰場有寬度一樣,施工場地也是有大小限制的。同一塊場地,是沒有辦法在同一時間內容納無數的工人的。而秦國又是出了名的喜歡用人力砸工程,因此多段施工確實比較適合秦國當前的國情。

「為了修建這條渠,我們秦國已經陸續投入將近20萬的人力了……」

許是被秦國那無保留的信任給感動了的緣故,鄭國在不經意間也用上了「我們秦國」的字眼,絲毫沒有將自己當成韓.國人來看:

「按照目前的進度,只要再過十五年,我們秦國就能修成這條大渠了!」

鄭國的聲音很平靜,但是言語中的自豪卻是無論如何都掩飾不住的。畢竟如此重大的工程一旦建造完成,身為總工程師,他是一定會隨著這條渠而名垂千古的。這個時代的人普遍壽命較短,因此對死後的名聲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加看重。一個能夠名垂千古的機會,對於鄭國來說,確實比直接的功名利祿更加吸引人。

「十五年麽?」

另一邊,在聽完鄭國的話之後,王沉暗暗搖了搖頭:

「如果按照原定計劃,秦國確實是需要再過十五年才能修完這條渠。但是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場即將到來的旱災,大幅度提升這條渠的施工速度,以至於其只需七年,就能全部完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