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141章經濟
「這個張善,看著憨厚老實,沒想到能說出要行霹靂手段的話來!」

陛見之後,殿只剩下祖孫二人,老爺子捧著茶盞開口笑道,「杭州繁華之地,以後要多出一個酷吏知府了!」

朱允熥笑道,「他這是吃一塹長一智,當初在撫州,若不是被屬下給架住了,撫州災情也不能到那個地步。此去杭州,他一個外來官,地方上那些人未必服氣,不狠一些怕是站不穩。」

「他也是個聰明人,知道你點他為杭州知府的用意!」老爺子又道,「既要治理杭州府,又不能重蹈覆轍。天下,越是有錢的地方,官越不好當!」

朱允熥微微沉吟,「叩闕案根據京師官員的供述,江南之案大多由地方官的袒護和包庇引起,江南官場和地方,實在是牽連太深!」

孫不過案是刑事案,但是在這個案子的背面,作為統治者,爺孫二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一面。一是小官可以有大權,二是這種權力的背後的最終根源,錢。

孫家有權,有能力把權變錢,才能交織成龐大的關係網。桐廬縣二十年的惡霸張家,對百姓是惡霸,但是對官府也是因為有錢,才能橫行二十年。

老爺子放下茶碗,輕輕拍打桌上的奏摺,眯著眼睛,「這才開國多少年?咱都殺了多少不長眼的?怎麼他們就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說著,目光落在厚厚的奏摺上,又道,「吏部選官的時候,都是正直之人,怎麼一到地方上就變味了?」

那摞奏摺的封皮和朱允熥所看的不同,他知道那是錦衣衛的密報,即便他是皇儲,在未經老爺子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能私看。

「錢權而已!」朱允熥笑道,「一旦品嘗到這兩樣東西的好處,就忘了要掉腦袋了!況且,江南之地有錢的商人多,當官的不用貪民脂民膏,皇糧賦稅。光吃那些商人大戶的孝敬,就能吃飽腰包。」

別的地方,當官的想貪,也只能在國家的錢財百姓的錢財上做手腳。而江南,當官的只要開些路燈給些方便,自然會有人送上錢來。而且,這錢花得遠比貪墨要舒服得多,更要保險得多。起碼,戶部不會查帳。

首發網址https://m.

「商人,沒什麼好東西!」老爺子冷哼一聲,「見風使舵,見利忘義。」

老爺子對於不以種地為生的人,帶著深深的偏見。大明開國治國,優待了百姓,優待了士人,唯獨對商人的限制很多。儘管不收商稅,促進了商業繁榮。但是不許使用奴婢,不許穿絲綢的衣服,甚至不許他們有話語權。

可是當財富累積到一定地步,商人必定會要話語權。有了話語權之後,他們還會要更多的權力。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其實也不見得都是壞事。但壞就壞在,他們會用手的錢換權,用這種權再去換取更多的錢。

當手裏有了權力,有了財富,他們要的就是凌駕於律法之上。

叩闕案蘇州織廠就是一個例子,名工人死於大火。織廠的東家,為了組織工人家眷告狀,上下花了無數銀子。而蘇州的地方官,為了掩飾太平,不但不查案,反而要抓告狀人。

從官府的角度來講,不允許治下有如此駭人聽聞之事,可是他們收了商人的錢手段。若是處置商人,保不齊人家撕破臉翻出舊帳。

而從商人的角度講,寧可給官府大錢,也不願意拿出小錢撫恤死難家屬,這不是愚蠢。而是因為他們在事發之初,根本沒想到會有人敢進京告禦狀。

等發現有人真要告狀之後,他們寧可花多錢動用關係人脈,也不安撫,是因為他們不敢開這個口子。試想一下,若是以後,萬一哪個工人稍不如意就要告禦狀,他們豈不是還要出錢?

資本都是帶血的,但是不發展資本,是不行的!

剝削永遠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區別而已。

即便是所謂明的立法,也只是保護被剝削者,而不是消滅剝削者。

「叩闕案,引出了江南官場之壞!」朱允熥開口道,「但是孫兒以為,這事不是靠殺就能解決的。大明最富裕的地方都在江南,佔天下棉布產出七成,百萬人賴以謀生,官民互利。若是官場動蕩,地方也勢必遭殃.........」

「咱還沒糊塗到不分良莠,把他們都宰了的地步。」老爺子笑道,「打天下看誰殺人多,但是治天下不能如此。咱雖看不起商人,可是上天讓人各職其司,就是各有其用。」說著,又笑了一下,「這些事,裏面的彎彎繞,可比打天下難多了!」

「皇爺爺聖明!」朱允熥笑道。

「聖明個屁!」說著,老爺子微嘆,「看著沒,即便是做了皇上,這天下也有管不到的地方,天下也不會按著咱想的來,更談不上什麼盡善盡美。咱是老了,往後啊,這些事有你頭疼的!」

「孫兒倒不覺得頭疼,孫不過案,蘇州織廠案雖然駭人聽聞,但也不是常態。大明有律法,孫兒又不是糊塗蛋,該殺的殺,該管的管。孫兒牢記您的話,當皇上就要給天下人主持公道,皇帝的德行正,才能國泰民安。」

其實說這話,朱允熥自己心裏都沒底。

在他的設想,現在江南的紡織業,將來會是帝國商業的重之重。真若是到了商業大發展的時代,孫不過的案子再有沒有不好說,可是蘇州織廠那樣大火燒死個工人的事,卻一定會有。

在他心裏這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沒完沒了的辯證題。若是不發展,再走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老路,再忽視商業的力量,那國家又重新走到了老路上。

談什麼強國?談什麼富民?談什麼在大航海時代迎風破浪,屹立世界之巔?

歷史是殘酷的,它不會記住卑微的百姓,只會記住時代的壯舉。人們是健忘的,他們只會看自己的生活,不會關心別人的不平遭遇。

玻璃心的人,當不了一個好的領導者。

很諷刺,但這是現實。

而且,現在的大明雖然不重視商業,但卻是一個有著良好商業基礎的棉花帝國。元代開始,推廣普及了棉花,善於創造的華夏人,把棉花變成了棉布。

棉布成了通用的貨幣,比銅錢還保值的貨幣,不但讓大明人人買得起衣穿,而且還能行銷海外,創造巨額的財富。

老爺子當年之所以能從南打到北,靠的就是江南的棉布經濟。大明現在的兵鋒,靠的也是江南的棉布。

未來,在朱允熥的帝國版圖,棉布等紡織產業也是拳頭產業。

心的念頭轉瞬即逝,老爺子又開口笑道,「你呀,還是太年輕,等你被這天下磨了十幾二十年之後,看你能不能再說出這樣的話來!」說著,老爺子正色道,「不過,你能送孫不過案,看到江南官場,看到背後的民生,看到國之經濟(古代有個詞的,別扛!),咱很滿意!」

朱允熥笑道,「那您老不賞孫兒點什麼?」

「大明都給你了!還要啥?」老爺子笑罵,「你個要帳鬼!」

「孫兒要爺爺長命百歲!」

老爺子頗為受用的大小,嘴裏卻道,「馬上成親的人了,還跟祖父這撒嬌!」

「孫兒就是一百歲了,也還是您的孫子呀!」

「你就是一千歲,也是咱孫子!」老爺子大笑,看這時朱允熥把一摞奏摺放在面前,開口說道,「國事稍微放一放,先把心放在大婚上。」

朱允熥發開一本奏摺,「這是督察院的摺子,孫兒看他們又彈劾誰了?」

「放一放!」老爺子道,「有啥事,等你大婚之後再處理,別攪了喜慶!」

完,又有人要倒霉!

老爺子這麼說,朱允熥就心裏明白了,把督察院的摺子放在一邊,拿起各地布政司送呈的摺子看了起來。

「來人,給太孫上茶!」老爺子見朱允熥面前的茶碗空了,開口說道,「這種事,還用咱吩咐嗎?」

不對,朱允熥一頓,老爺子口氣不對。

若是往常,自己的茶碗裏空了,老爺子可不會如此的和顏悅色。

心裏正想著,一個俏生生的人影從側殿端著盞新茶出來,「奴婢該死!」

這...........這不是惠妃娘娘身邊的女官嗎?

這女子朱允熥認識,郭惠妃身邊兩個漂亮的女官,一個叫妙雲,給了朱允熥。而這個,叫彩雲。

妙雲豐腴,彩雲則是婀娜。各有不同,也各有風情。

「她怎麼到了奉天殿這邊伺候?」

心裏想著,朱允熥看看彩雲,又看看老爺子。

後者老臉一紅,尷尬的舉起茶盞,擋住老臉。

「嘿嘿!」朱允熥在看看彩雲,已經變成人婦的頭飾,心裏偷笑。

「皇爺爺!」朱允熥沖老爺子眨眨眼,「行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