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160國士無雙2
此時大明開國未久,這等風氣還未成氣候。

但若承平數十年之後,就誰都不敢說了。

到時候,只怕不但是結黨,而是一張鋪天蓋地連皇權都要退讓幾分的,利益網。

想到此處,再往深了想。

為何張善在zj難以推行攤丁入畝,根子也是在這。

學子出自那邊,官員出自那邊,那麼若是想要觸及到他們的利益,就難上加難。

想想歷史上,雍正那種活閻王的性子,實行起來都是如此之難,其的難度就可想而知。

雅室內有些沉默,朱允熥不開口,其他幾人也不好說話。

半晌之後,朱允熥笑著開口道,「你也是因小失大了,因為一番氣話,錯失了十年的大好年華。人生,又有幾個十年呢!」

景清微微嘆息,「也非一無所獲,起碼蹉跎這十年,在下想通了許多事,也不像當年那般稜角分明!」

「所以,你現在出來做官了?」朱允熥笑道。

「是鐵兄舉薦在下,不然的話,在下本想著參加今年的殿試!」景清說道。

「兩不耽誤的事!」朱允熥端著酒杯,沉吟道,「你先去zj,等參加殿試的時候再回來!」說著,笑笑,「說不定,可以成為本朝開國以來,少有的北人狀元郎!」

「謝您吉言!」景清笑道。

「這小子有福了!」李景隆旁觀,心暗道,「殿下這麼說,你這狀元是跑不了啦!」

而一旁的楊士奇更是心頭一片火熱,皇太孫一句話,就許了一個狀元郎,也不知等殿試的時候,殿下能不能記住他?

「此去zj,為的是攤丁入畝的事,你心裏清楚吧?」朱允熥再次問道,「你心裏有什麼禦案沒有,說來聽聽!」

聞言,景清又看了鐵鉉一眼。

眼前這黃表弟,說話實在大氣,這等軍國大事,隨意就說出來了,而且還讓自己說來聽聽,這等口吻,真是.......

鐵鉉給了景清一個安心,並且隱含鼓勵的眼神。

「在下看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是要背罵名的!」

聽到這話,朱允熥露出笑容,「為何背罵名,你繼續說!」

「因為此政與歷朝歷代截然不同,歷朝歷代,朝廷都是討好士人官紳。而此政,則是討好底層百姓!」

朱允熥真想擊案讚歎,真不愧是一代名臣。

簡短一語,就道出了新政最根本的地方。

未來這時代之前,他所看到的大明,只是片面的,他所看到的歷史,也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有些美化的。

而隨著他的成長,從國家政務之鍛鍊出來的眼光,眼界等等,他看到了歷史書上所描寫不到的一面。

歷朝歷代,君王和是大夫共天下。皇帝,和天下的官紳其實是一個階層,他們共同的被統治者,都是百姓。

官府可以隨意加稅,不受限制。官紳階層,可以明目張膽的把賦稅轉嫁在百姓身上。而且通過吸取帝國和百姓的血液,達到自肥。

後世人總是說,清帝國的殺戮打斷了漢人的脊樑,才有了近乎三百年的國運。

可在這個時代生活了這麼多年,耳目渲染都是這時代軍國大事的朱允熥,現在卻有了不同的觀點。

清帝國之所以能坐穩江山,之所以能在封建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就是因為知道如何討好基層百姓。

以現在為例,一個大明朝最普通的自耕農,他要負擔東西,包括田地、夏稅、秋糧、馬草、驛遞工料、馬價、草料、銀差、力差、聽差等等。

這還是國力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這還是太平盛世。倘若一旦國家有變,百姓的負擔更是不堪重負。

這些東西都來自百姓,而官紳呢?他們什麼都不出,也什麼都不掏!

大明亡於黨爭不假,但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官府在賦役徵收上毫無節度,導致無立錐之地的百姓失去了對朝廷的信任。

而明清鼎革之時,清代的統治者吸取了大明滅亡的教訓。

從入關後順治開始,改革田畝制度,廢除苛捐雜稅,一下就穩定了局勢。

然後康熙五十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保證了百姓的最基本利益。他們可以不用因為人頭稅,而藏匿起來。可以種地,可以務工,可以經商。

到雍正實行攤丁入畝,讓國家從依賴士紳,直接轉型成了依賴自耕農。

「討好百姓!」朱允熥笑笑,手指敲打桌面,「這話說的對,但說的不甚好,什麼討好百姓,是為百姓造福!」

說著,又笑道,「只要百姓好,就算有罵名又有誰在乎呢?當今聖上,勤政愛民,可身上的罵名還少嗎?」

此話一出,雅室內無人再敢接話。

朱允熥又笑道,「你說這新政是討好底層百姓,你說百姓們,買帳嗎?」

「必然買帳!」景清正色道,「在下也是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住在外祖母家,在鄉村長大,知道民間艱難!」

鐵鉉也開口說道,「景賢弟其實本不願出來做官的,是聽我說過皇太孫殿下的攤丁入畝之政後,才絕對隨我去zj!」

話音落下,李景隆再感詫異。

「他娘的,誰說老鐵不會拍馬屁的,這招馬屁了無痕,可是爐火純青啊!」想著,偷看朱允熥一眼,果然皇太孫的臉上,有得意之情,稍縱即逝。

「你再說說,為何百姓會買帳!」朱允熥吃著小菜,繼續問道。

「歷朝歷代,大亂之後大治,都是要與民休息,修養生息。我朝取蒙元代之,但蒙元荼毒仍在,百姓負擔太重,短期內難以達到大治之世!」景清開口道,「再者,在下說句大不敬的話。我朝用兵太多,赫赫兵鋒,皆是百姓供養,百姓難以真正的休養生息!」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就是減輕百姓的負擔,但又能增加國家的收入。」

「統一田畝人口賦稅,皆輸於央,地方不敢再巧立名目要錢,官紳也不可能隨意勾結,侵佔田地人口!」

「在下看來,新政的好處有三點!」

說著,景清的臉上變得張揚起來,「一免貧富不均之嘆,二免逃亡轉賠之苦,三免吏胥賄囑之弊!」

「好!」朱允熥大聲喝彩。

景清的話真是說進了他的心坎裡去,統一賦稅,就不怕百姓無立身之地,不怕關官紳勾結殘骸百姓。取消人頭稅,百姓就不用逃亡藏身,更不用怕有官府再巧立名目要錢要糧。

「此等新政若推行天下,天下百姓額手相慶!」景清繼續笑道,「不過,此新政非有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行也!」

李景隆急忙開口,搶在鐵鉉前頭,「要麼說當今的東宮儲君皇太孫殿下,是五百年一出的聖君呢!」

「聽說昨日鐵兄進宮,對儲君殿下言可殺人否,殿下說可!」景清繼續道,「殿下強國富民之心,可見一斑!」

鐵鉉也開口道,「其實,在下去見皇太孫殿下之前,是景賢弟對我說,跟殿下討殺人的權力!」

朱允熥好奇,笑道,「為何一定要殺人?」

「世上焉有不殺人之新政?」景清咬牙道。

朱允熥想了想,正色道,「你就不怕,這話傳出去,別人恨你!」

「那又何如?」景清大笑,「昔日商鞅變法,雖車裂而死,但終造大秦一統天下!今日為大明江山社稷,別說是罵名,就算生食我景清之肉,又有何妨?」

「景清,國士也!」朱允熥正色舉杯,「孤,敬你這一杯!敬你這忠貞之士!」

「嗯?」景清勃然變色。

「還愣著幹什麼?」李景隆起身大聲道,「你眼前的就是當今東宮儲君,還不拜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