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119章祭陵(下)
翌日,天不亮,朱允熥就已經起身。

昨夜他睡得極為不踏實,都恢弘巍峨的皇城太過冷清荒涼。這宮殿是修給人看的,不是給人住的。

今日是吉日,祭拜皇陵就選在今日。

朱允熥梳洗一番,連早飯都沒用,便帶著都武官員,組成一個浩大的隊伍。從皇城出發,步行去城外皇陵祭拜。

明皇陵,就叫皇陵。洪武二年先起名英陵,但未被採用。

出都鳳陽西南,十裡之外,一處並不平整,有些類似丘陵地貌的土地上,巍峨的皇陵觸入眼簾。

皇陵也是座城,甚至比京師的紫禁城,都的皇城更加富麗堂皇,更加的巍峨壯闊,更加的巧奪天工。

皇祖實訓,「凡朱家子孫,祭拜皇陵不得身著華服。務必簡樸,以示孝意!」

朱允熥一身粗布素衣,腳下穿著連麻繩都沒有的草鞋。已走了水裏地,腳指的縫隙已經開了口子,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疼。

用老爺子的話說,疼就對了。後世子孫這點疼,跟朱家先人所受的苦難比起來,算得了什麼?

只有疼,才能不忘出身。

首發網址https://m.

元朝末年,天下淒苦,百姓食不果腹,餓殍遍地。

朱家人地道的農民之家,一年辛苦的勞作下來,連頓飽飯都吃不上。他們僅僅是看著像個人而已,活得卻完全沒個人樣。甚至,他們這樣的黔首,在當權者的眼裏,都算不上人,只是一串數字。

從小忍飢挨餓,但還有個家。

至正三年,淮西先大旱,後蟲災,又鬧瘟疫。家沒有隔夜糧,餓的眼睛發紅,只能大口的喝涼水,再勒緊褲腰帶。

餓就餓吧,但人還在!

豈知天道不公,半月之內老爺子父母還有大哥,都病餓而死。

據老爺子說,當年他抬著母親的屍體時,他母親瘦得還沒有幾個柴火重。

那年,老爺子十五歲。

人,活著要吃飯。死了,要入土為安。

可是這兩樣,朱家人都做不到。

十五歲骨瘦如柴的他,跟著二哥還有嫂子,侄兒望著家徒四壁的房子,望著隻蓋著草席連棺材都沒有父母,欲哭無淚。

老爺子酒後,曾無力的說道,「咱那時候想,要是有人給咱爹娘大哥一口棺材,咱就算把命給他,都成!」

棺材沒有也就罷了,連埋葬父母的墳地,朱家都沒有。他們在官府的暴政和天災,沒有任何財產。

後來,老爺子和他二哥,拚命的給鄰居劉姓地主磕頭,才換來一塊打不出糧食的坡地來,用來埋葬安神。

下葬那天,傾盆大雨,哥倆一邊挖坑,還要一邊阻止雨水倒灌。長期的飢餓讓他們手腳發軟,可是兄弟兩人卻拚命了一樣,用工具用雙手,在暴雨之給父母挖著安身之地。

哢嚓一聲閃電,照亮了老爺子當時那張稚嫩的臉。

他嚎啕大哭起來,因為他父母大哥的屍體,已經浸泡在雨。

十五歲的他,連給父母兄長,一個乾爽的安身的地方都沒做到。他們兄弟兩人,大哭著把親人埋葬在水坑之,倔強的插上一根樹枝,然後跪在雨。

埋葬了親人之後,天也他媽的晴了。

十五歲的老爺子,他多病的二哥,幾乎哭瞎眼睛的大嫂,還有叫喚著肚餓的侄子。這就是朱家,最後的幾個人。

隔壁好心的嬸子給了半碗米糠,莊子裏好心的大爺給了一碗麩子。一家人圍坐在一塊,跟過年團圓似的。忍著悲傷,熬了一鍋。

然後,一家人分著吃了,這些富貴人家餵豬,豬都不吃的玩意。各奔東西!

大嫂,帶著侄兒回了娘家。

二哥,拄著樹枝,出門討飯。此生,再沒相見。

十五歲的老爺子命最好,進了寺廟當和尚。

這些朱允熥並沒有經歷過,甚至有些陌生的往日。在他走過兩丈高,七十五丈長的皇陵正門之後,在腦海紛遝而來。畫面格外清晰,格外悲傷。

這種悲傷,讓他的眼,不自覺的溢出淚水。

皇太孫落淚,身後跟著的臣子頓時哭聲震天。

穿過皇陵的正門,腳踩上長長的神道,遙望那些巍峨的皇陵建築。朱允熥忽然有些明白了,為什麼老爺子明知修皇陵,皇城是勞民傷財,卻又狠著心建了全天最大的,最好的,最壯麗的墳墓。

哪怕這墳,就是用來的看。哪怕這墳裡的人,一天好日子都沒過上過!

天下最悲傷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莫過於當兒子的出息了,而爹娘卻一天福沒享著。

哪怕他已經貴為天子,哪怕他是九五至尊!

可他的內心深處,還是那兩個貧苦農人的兒子。他寧願,甘願用天下所有的寶物,換取在父母的膝下承歡。

他視所有的榮華富貴為浮雲,隻想著,哪怕是在夢裏,隻想著能親眼看到父母,家人,吃一頓飽飯。

他修了天下最大的墳,不是為了告訴世人,他有多出息!

而是為了彌補,心對父母,對兄長的虧欠。

神道很長,朱允熥踩著草鞋的腳,血肉模糊一片,步步都帶著血色印記。

道兩邊,栩栩如生高大的石像生。彷彿是這場祭奠儀式的見證者,這些在朱家人以前看來高不可及的貴人,現在正默默的,盡職盡責的守護著這座地下宮殿。

過神道,走禦橋,兩邊金殿明樓。壯麗森嚴,豪華雄偉!

昔日百姓塚,今日帝王陵。

皇陵,埋葬著朱允熥的曾祖父母,還埋葬著老爺子的三位兄長,一位嫂嫂,兩個侄兒。

再往前走,東西兩側兩個巨大的石碑,一是字碑,二是老爺子親手所書之皇陵碑。

當年李善長建皇陵之後,老爺子卻見了碑勃然大怒。

「皆臣粉飾之,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

於是,親自提筆,一邊落淚,一邊寫就碑。

站在皇陵碑前,朱允熥抬頭仰望。

「不孝子,兒皇帝朱元璋謹述!」

「跪!」

旁邊禮部官員的唱喝,朱允熥跪在碑下,大聲朗讀皇祖親筆。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彷徨.............」

朱允熥身後,駝背的老太監苟仁忽然站直了身體,大喊道,「殿下,大點聲!」

「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

朱允熥幾乎是嘶吼著,在臣子們的注視下,吼著念出聲。

「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裡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

(早晨,看到哪裏有炊煙我就急匆匆地趕過去化緣,到了晚上,看到古寺就跑過去投宿。有時候,仰望著參天高崖而倚靠在崖壁上,聽著猿猴在夜月下哀鳴而覺得無比淒涼。魂魄悠悠,父母不在,失魂落魄,四處徜徉,西風鶴唳,飛霜淅瀝。我像飛蓬一樣被風吹得飄搖不定,心裏就象沸騰的湯水一樣難受。)

讀著吼著,朱允熥漸漸明白了。年輕時的老爺子也曾迷惘過,問過天地,我的未來在哪裏?也曾暗自神傷,也曾哀莫心死!

朱允熥也知道了,老爺子要頂著大不韙,修建都鳳陽的心思。

都鳳陽不是擺設,和皇陵一樣,都是為了朱家先人而建立。

明明他不信鬼神,但依舊驕傲的告訴先人。他們後代,那個草木充饑,餓得連挖墳的力氣都沒有的朱重。現在是如何的出息,更是在告慰父母親人,朱家人,以後再不會因為窮困,因為疾病,狼狽而亡。

「親征荊楚,將平湖湘,三苗盡服,廣海入疆。命大將軍,東平乎吳越,齊魯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險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鋒刃而燦若星鋩。」

爹娘,看看你們的兒子朱重,終成一代豪傑。

兄長,嫂子,看看你們的弟弟,君臨天下!

「給殿下...........背土!」

苟仁的喊聲,幾個宮人把一根挑著兩擔土,沉重的扁擔放在朱允熥,那沒幹過任何活的肩膀上。

「祭禮,開始!」

朱允熥跪著,脊背被扁擔壓彎,肩膀傳來刺骨的疼痛,咬著牙。一下下,一下下,沿著金剛牆的石梯,跪著向上。

「累不累!」苟仁大聲喊道。

「不累!」朱允熥咬牙回著。

「殿下再大點聲!」

「不累!」

是的,若肩膀連點這點東西都扛不起來。將來,又如何能肩挑天下!

膝蓋也破了,滿是血水,素衣變成了暗紅色。

終於,爬到了寶頂之上。

朱允熥彷彿被抽幹了所有力氣,身上劇痛難忍。但還是堅持著,把新土灑落在皇陵的寶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