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臣》第二百三十七章:到波蘭去
戰爭由歐洲人開啟。卻並不是他們所料想的方式結束,很明顯的是,新軍已經失去了控制,偏偏他們仍舊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戰役。

在俄羅斯,新軍跨過了烏拉爾山脈,並且直取莫斯科,隨後又集結兵力開始向聖彼得堡開進。

聖彼得堡裡的尼古拉此時慌了神,他親自派出了特使,試圖進行談判,不過和談明顯阻止不了新軍,新軍提出了解放農奴的口號,對貴族階層卻是斬盡殺絕,各地的俄軍紛紛被擊潰,哥薩克已經背叛了俄國,轉而為新軍開路,他們用鐵騎作為先導,為新軍鋪平道路,為他們提供情報,而俄軍接二連三的崩潰的,有的甚至還未開戰。士兵就解除了軍官的武裝宣佈投降。

任何一支強大的軍隊,都在建立在有財產的自由人身上的,只有他們,才會最賣力的去保衛國家和征戰四方,因為他們的命運與國家連成了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可是俄國不一樣,這個仍存在農奴製的國家明顯的違反了近代軍隊的特徵,他們的士兵大多數都是農奴充任,這些農奴與帝國的利益截然相反,如果推翻沙皇能夠令他們得以失去枷鎖,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這樣做。

可以說,新軍的宣傳口號十分的吸引人,這就導致了俄國不可能進行全面的抵抗。

在這個人口不過千萬的國家裏,貴族卻超過了三十萬,可以想像農奴為什麼而憤怒,事實證明,一個用三十萬貴族統治的帝國是極為脆弱的,奴隸制度更不能令這個帝國更加堅強,當新軍摧枯拉朽的佔領一座座的城市,已經開始逼近聖彼得堡時,不知此時的尼古拉是否會有醒悟。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隨後彼得大帝堡將其定位俄國首都。兩百年間它始終是俄羅斯帝國的心臟。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羅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當時的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亞茨島上建立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

這個城市建立之初於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他也當之無愧的稱謂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自此,城市漸漸的從要塞開始發展起來。建造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有十萬名工匠被派駐到工地上勞作,因為彼得堡是一片沼澤地,所以彼得大帝還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到這裏充當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此外,從外地來這裏的船隻也要交稅,所謂的稅並不是錢幣,而是隨船運來的石頭。按當時的規定,大船要攜帶30塊,小船要攜帶10塊,每塊不小於10磅。

彼得宮坐落於市郊西面的芬蘭灣南岸,佔地八百公頃,是沙皇的夏宮。在富麗豪華的花園中,有各種佈局巧妙的噴泉和金像,有的噴泉還會戲弄人,若不慎踏中機關,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噴來,其樂無窮。彼得宮更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

而此時,這座宮殿已如死一般的寂靜,所有的人悄然沒有發出任何的聲音,一個個衣冠楚楚的傢夥們深鎖著眉頭進入這座宮殿,在聆聽尼古拉沙皇的指令之後更加陰鬱的走出。

尼古拉的心情已經壞透了,而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更是令他心煩意亂,他甚至彷彿聽到了新軍的炮聲,雖然他明明知道新軍尚在幾百裏外的地方,絕無可能出現在這裏,就算是他們出現,那也是幾天之後的事。

他已經開始失眠,整整四天沒有睡過好覺,侍者們已經對這個沙皇膽戰心驚,誰也不知道這個憤怒的沙皇會不會覺得有人冒犯了他,現在,這座曾經洋溢著歡笑和歌舞的宮殿再看不到以往的痕跡了,所以人都提心弔膽,小心翼翼,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對前程的憂慮,就連沙皇也是如此。

新任宰相謝爾蓋.維特前來拜訪,將一個最新的戰況傳遞給了這個暴君,謝爾蓋在俄國大名鼎鼎,生於第比利斯高級官吏家庭。畢業於敖德薩諾沃羅西斯克大學數理系。先後在敖德薩﹑基輔鐵路部門任職。1871年進入帝國政府部門服務,1892年2月﹐任交通大臣。同年8月任財政大臣。維特是沙皇制度的忠誠衛士﹐又是善於根據資本主義發展需要而改變統治方式和政策的「自由主義官僚的大臣」。財政大臣任內﹐與德國簽訂關稅條約﹐大量引進外國資本。採取鞏固國家財政金融﹑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力措施﹐諸如實行保護關稅﹑酒類專賣﹑改革幣製﹑加速鐵路建設等等功勛卓著。

尼古拉決心讓他來做這個宰相。就是基於謝爾蓋是個善於打交道的人這一點,他希望謝爾蓋能夠與英法和談,盡量的保全這個日益隕落的國家。

不過尼古拉明顯是妄想,英法也保護不了他們,土耳其人的如意算盤都落空了,更何況是新軍已經深入了國境腹地的俄國。

謝爾蓋將戰報傳遞給沙皇的時候,沙皇已經忍不住拍案而起了:「上帝,又是一起集體叛國事件,這群該死的叛國者,無恥的傢夥,難道他們就沒有羞恥之心嗎?」

謝爾蓋表現出波瀾不驚,鎮定的道:「陛下,阿廖沙將軍還是忠於您的,如果不是被那些暴徒裹挾,他也不可能下達這個命令,農奴和革命者還有新軍已經勾結起來了。」

尼古拉道:「我該怎麼辦?我的謝爾蓋、維特,我的宰相,我們難道就沒有應對的方法嗎?」

「有!」謝爾蓋道:「赦免所有的農奴。」

尼古拉冷靜下來,這是不可能的,就算他是個發善心的沙皇,也絕不可能,這個帝國不只是他一個人的,農奴都是貴族們。而貴族又與他是一體,如果他宣佈赦免農奴,那麼沙皇的統治基礎就不再存在,這和新軍攻入聖彼得堡並沒有任何區別。

他道:「沒有別的辦法嗎?」

謝爾蓋苦笑道:「陛下,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尼古拉嘆了口氣:「如果我親自到前線去督戰呢,您認為這個激勵能否取到效果。」

「不,這不行,這只會煽動士兵對您的仇恨,許多人被喚醒了,如果許多農奴士兵要求您賜予他們自由之身,您該怎麼回答?如果您不答應。他們就會叛亂,這毫無疑問。」謝爾蓋頹喪著臉繼續道:「而且,一些軍官也開始不安分了,他們害怕被清算,所以希望投降得到倖免,而您如果在軍隊,一些軍官說不定會和士兵們合謀,對您不利。陛下,我們已經沒有出路了。」

尼古拉抖動著嘴唇,想到幾十代君王維繫的帝國就要在自己手中崩潰,看著這座美麗的宮殿,從此之後再也不屬於這個血脈,還有,還有那沙皇的皇冠,代表著東羅馬帝國權威,代表著第三羅馬的皇冠亦不再屬於他了,這一切,是多麼的荒唐。

他沉默了很久道:「如果選擇流亡,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謝爾蓋沉默了,他不希望沙皇離開,沙皇一旦離開,就意味著徹底的失敗,雖然現在距離失敗已經不遠了,但是在答案還未揭曉之前,為何還不保留一點懸念呢。

同時,他也希望沙皇離開,離開了這裏,就意味著沙皇的血脈能夠得以保全。

謝爾蓋道:「英國可以保護您和您的家庭不受侵害,而且,愛德華七世殿下是您的舅舅,或許他們會同意您的請求。」

尼古拉道:「我去和皇后商量一下,您在這裏等待吧。」

進入皇后的房間,尼古拉步入這個充滿香水氣味的臥房裏,一個女人似乎早已在這裏等候多時,她就是亞歷山德拉皇后。

亞歷山德拉皇后亦是出生名門,黑森和萊茵大公國阿歷克絲郡主。她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雖然出生時被取名為阿歷克絲——她母親姓名艾麗斯的德文發音。但是在由東正教教堂受洗後,她按照俄國宮廷傳統,改名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阿歷克絲郡主生於德意志帝國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達姆施塔特。她的父親是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她的母親艾麗斯公主,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次女。她在1872年7月1日由路德派教堂洗禮,並與其它四名姊妹一同取得母親的姓名。愛德華七世、亞歷山大三世都是她的教父。

在她還是小女孩時一向樂觀開朗。但在她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變得越來越沉悶和孤僻。最終,甚至到了無法接受任何人忠告的地步,包括外祖母在內。在1884年阿歷克絲12歲時,二姐伊麗莎白嫁給俄國亞歷山大三世的弟弟謝爾蓋大公。在婚禮上,她結識了16歲的皇儲尼古拉,兩人一見鍾情,於是開始秘密交往。

在1892年阿歷克絲20歲時,她父親也去世了。她的長兄恩斯特?路德維希繼位成為黑森和萊茵的大公。

亞歷山德拉結婚的年紀在那時算是相當晚的。儘管家裏的人極力贊成,她還是拒絕了愛德華七世的長子克拉倫斯公爵艾伯特?維克托的求婚。她當時已經和遠房表兄俄羅斯皇儲秘密交往,剛開始亞歷山大三世並不贊成他們的婚事,但由於他本人四子中已連喪二子,而幼子米哈依尚未成年,加上患有腎病,在病痛中隻好忍痛答應讓他們成婚。德皇威廉二世相當樂於見到亞歷山德拉與尼古拉的婚事,因為這樣可以把血友病的基因帶入俄羅斯皇室。

相當困擾亞歷山德拉的是她必須放棄路德教派的信仰,因為俄國皇后必須是東正教徒;但她最終被說服,而且後來還變為相當忠誠、甚至接近狂熱的東正教徒。她與尼古拉在1894年4月訂婚,亞歷山大三世在那一年的11月初去世,年僅26歲的尼古拉成為了全俄國的沙皇。

亞歷山德拉跟著俄國皇室一起伴隨著亞歷山大三世的遺體回到聖彼得堡,據說人們因此流傳著新皇后會帶來不祥的謠言:「她跟隨著棺材之後到來。」

1896年5月26日,尼古拉和亞歷山德拉在莫斯科進行了奢侈的加冕典禮,正式成為俄國的沙皇和皇后。加冕典禮上出現了不祥的徵兆:鑲滿鑽石的沉重的聖安德烈勳章銀鏈從沙皇的肩膀上滑了下來,落在地上。接著舉行加冕典禮時,重達4公斤的帝國皇冠卡在尼古拉5年前遠東戰爭中砍傷的舊傷口上,讓他疼痛不已。

加冕典禮後,按照傳統,皇室在莫斯科郊外的霍登練兵場向民眾分發禮品——男性得到印有雙頭鷹徽章的啤酒杯,女性得到印有相同圖案的手帕。由於謠傳禮物即將發完,因此引發人群擁擠,許多人跌入打靶用的掩體中,被人踩踏而死。霍登練兵場慘案的死者多達2000多人,1萬多人受傷,被視為另一項不詳的徵兆。當晚沙皇和皇后出席了法國大使為其舉辦的豪華舞會,在民眾中引起極大的憤慨。

亞歷山德拉在俄國人之中相當不受歡迎。對於十分迷信的俄國人來說,他們第一次看到未來的皇后是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葬禮上,一些俄國老太太劃著十字喃喃地說「她是跟在棺材後面來到我們這裏的」。許多俄國貴族稱亞歷山德拉為「黑森的蒼蠅」。她缺乏身為皇后的魅力和社交技巧。俄國對她的冷淡對待讓她相當沮喪,她宣稱自己對於俄國朝廷品行和禮儀的散漫相當厭煩。與前任的皇后—皇太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相比,瑪麗亞相當受歡迎,瑪麗亞在朝廷裡有著更高的地位。

在俄國,與一般歐洲皇室不同,皇太后的地位高過皇后,這層陰影使得家族裏無法達成和諧的關係。她替沙皇生下的前四個孩子都是無法繼承皇位的女兒,也使得她遭受更多批評。亞歷山德拉強烈地保護丈夫身為沙皇的地位,積極支持以**手段來鞏固他的權利。

這個女人懷有很大的野心,可是令她沮喪的是,她額野心往往被現實擊潰,先是籠罩在皇太后的陰影之下,而隨後,新軍的攻勢已經令她認清了現實,她這個皇后很有可能名存實亡。

當尼古拉沮喪的走過來時,她就有了不好的預感,她太了解這個沙皇了。

尼古拉毫無神採的宣佈道:「阿歷克斯,我打算去英國,俄國已經成為了大火爐,為了你和孩子們的安全,我們必須儘快離開,否則就來不及了。」

阿歷克斯是亞歷山德拉的小名,亞歷山德拉道:「真的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嗎?」

尼古拉點點頭:「是的,沒有餘地了,新國人的進攻太猛烈,我們必須三天之內離開。」

亞歷山德拉猶豫起來,她道:「陛下,如果離開就再也不能回來了,您必須慎重考慮。」

亞歷山德拉不希望去英國,在那裏,她最多也只不過是個貴婦,和帝國的皇后相比,實在太渺小了,她甚至可以想像出在倫敦的慘狀,被人嘲笑,不再受人膜拜,幾個英國中級官吏就可以和他們交涉,而她的兒子,將不再擁有繼承權,一個龐大帝國的繼承權,他們會帶去很多珠寶,可是這又有什麼意義,在這裏,她的珠寶比世界上任何一個皇室都不遜色。

尼古拉亦是猶豫再三,最後下定決心道:「我們不能再進行賭博了,這沒有意義。」

亞歷山德拉道:「陛下,您不應該消沉,這裏是很危險,但是您就沒有想過其他的出路嗎?」

尼古拉坐在鵝絨軟床上,垂頭喪氣的道:「能有什麼好辦法呢,我的皇后,這或許是已經註定的事吧。」他嘆了口氣,滿是怨恨。

亞歷山德拉道:「陛下,我們該到烏克蘭和波蘭去繼續抵抗,在那裏,我們能尋找到盟友,不管是瑞典還是中歐各國,他們都對新國產生了恐懼,而且,您有沒有發現,英法兩國也不希望他們過於強大,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我們忠誠的軍隊撤到這一區域,先穩住腳跟,再慢慢尋求復國,只有這樣,英國人和法國人才會支持我們,如果只是如喪家犬一樣的去英國避難,恐怕這並不是個好主意。」

亞歷山德拉野心勃勃,對當先的局勢十分關心,立即發表了自己的見解。V!~!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