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上海道起舞與張之洞勸學(4)
滑頭絕頂的張之洞之所以在1900年成為帝國南方官員中主張"剿滅拳匪"的大員之一,原因很簡單:他不希望帝國動亂。至少他不希望他管轄的地方發生動亂。他和帝國其他的南方大員一樣,正在興辦企業發展經濟的興頭上。他是積極推行洋務的著名官員之一,他對拓展企業的興趣甚至在任何官員之上,武漢著名的漢陽鐵廠就是他的傑作。在開辦煉鐵廠的時候,他以一個實業家的"身份"替帝國朝廷算了一筆經濟帳,強調了鐵在國防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列舉國家每年出口"土鐵"和進口"洋鐵"的比例關係,指出了"洋鐵"的進口和國內"土鐵"滯銷的原因,口氣簡直是個冶金工程師和市場調查專家:查洋鐵暢銷之故,以其向用機器,鍛煉精良,工省價廉。察華民慣用之物,按其長短大小厚薄,預製各種料件,如鐵板、鐵條、鐵片、鐵針之類,凡有所需,各適其用。若土鐵則工本既重,熔鑄欠精。生鐵價值雖輕,一經煉為熟鐵,反形昂貴。是以民間競用洋鐵,而土鐵遂至滯銷。《張之洞奏議》卷二十七,光緒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所上奏摺《籌設煉鐵廠折》。很難想像這是一百年前中華帝國的一位高級文官寫給帝國朝廷的一份奏摺。龐大的帝國在它即將走向崩潰的時候,其國土南方的官員卻具有了可以使一個國家富強的市場經濟的思維方式,這也許是大清帝國的不幸,但卻是自那以後整個中華民族的幸事。雖然張之洞花了巨大的精力和銀子把漢陽鐵廠建起來了,但從一開始就賠了個一塌糊塗,原因是管理落後,產品成本太高,引進的外國冶鍊設備不適應中國的礦石品種。但在貧窮落後的中國究竟是有人在試圖使國家強盛了。張之洞開辦的工商企業很多,包括鐵路、軍工、紡織、鑄造、皮革、製藥、印刷等等,他自稱為"經營八表",說在他地盤上的各種工商設施無人可比。史書都說張之洞有"好大喜功"之嫌,但這個批評所指不是他的官場鑽營而是經濟"建設",那麼對於一百年前的中國和中國人來講這無異於歷史性的頌揚。張之洞不僅反對義和團滅洋,還反對其他一切破壞經濟發展的社會動蕩。這使得他對發生在他的地盤上的由孫中山策劃的暴動毫不留情。那次暴動的主角是一個叫做唐才常的人。唐才常,湖南人,"戊戌變法"中的骨幹分子,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成為"興中會"成員。當義和團在北方興起並且釀成大亂,接著各國聯軍藉機侵入北京,帝國政府開始逃亡之際,秘密回國的唐才常在海外孫中山、康有為等人的策劃下,率領"五路自衛軍""同時起事"。這是一次綱領混亂的暴動,唐才常既喊"不承認滿清對中國的統治",又喊"支持光緒皇帝復辟"--顯然前者是孫中山的主張,後者是康有為的感情,兩者互相矛盾地被合二為一了。暴動指揮部設在漢口,漢口就在張之洞的眼皮底下,這是張之洞絕對不能容忍的。結果"起事的同志們"在等待"海外軍餉"到達好購買軍械的時候,張之洞不動聲色地派人包圍了這些"暴徒",包括唐才常在內的二十多名暴動領導人被捕,當晚全部被殺。雖然也是要變革國家,但只要選擇的方式是造反--沒有任何權力的人只能先造權力的反--不要說審問,同樣在變革帝國的張之洞都沒讓他們活到天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