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水面上的繁星(3)
而許景澄是個帝國官員中典型的懂洋務的人。他先後擔任過中華帝國駐法、德、意、荷、奧、俄、比利時等國的公使,"戊戌變法"後被授予總理衙門事務大臣兼禮部侍郎。他正督辦修建鐵路,是義和團們心目中典型的"二毛子"。在中法戰爭的時候,他是堅決主張宣戰的大臣之一,後來帝國的戰敗使他經受了極大的官場風險。而今,他的觀點和袁昶一致,堅決反對對各國宣戰,而他知道這一次他要承擔的政治風險更大了。許景澄特別反對對使館的攻擊,這個長期在國外擔任大使的人,深知這是違背國際公法的行為。但是,這一切都不是他被列入死亡名單的原因。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慈禧對他產生怨恨的瞬間,是在決定宣戰的第四次禦前會議上。那次會議就要結束的時候,光緒皇帝拉住了許景澄的手,那個君臣相對流淚的情景讓慈禧對許景澄一恨就恨到了只有殺之為快的程度。即使慈禧有隨意殺人的權力,殺帝國的官員也需要能夠說得出理由。據說,袁、許二人的罪名是"擅自改旨"。所謂"聖旨",是慈禧以光緒的名義發給南方各大臣的一個聖旨,聖旨中有"逐殺洋人"的字眼。但是,聖旨發出後,南方官員們並沒有執行。李秉衡到北京後,慈禧就此事問這個從南方來的官員,李秉衡回答:"沒有看到殺逐之諭。"這一下慈禧懷疑了起來,便命令剛毅等人查。結果,剛毅第二天就復奏,說是袁昶和許景澄擅自把聖旨改了,把"逐殺"改成了"保護"。慈禧勃然大怒。按照帝國的法律,擅自改旨應治以斬刑。即使現在看來,剛毅的"調查結果"也是徹頭徹尾的捏造。袁昶、許景澄的家人第二天便慌亂了起來。身為帝國大員,說抓起來就抓起來了,連具體的罪名都沒有,兩家人連夜奔走探詢,但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第二天,一夜未眠的兩家人得到了刑部提牢傳出的消息,讓他們準備紅繩。帝國高級官員如果因罪被判死刑,綁赴刑場時必須要用紅絨繩。兩家人目瞪口呆。沒有審問。從被捕到行刑,沒超過兩天。平時驕橫十足的袁、許兩家人頓時沒了主意,慌亂地開始拿著大筆的巨額銀票企圖挽回局面,結果銀票還沒來得及送出去,就聽說刑部官兵和一夥義和團員已經押著囚車出了宣武門。兩家數十口人趕到菜市口的時候,帝國大員袁昶、許景澄二人已經人首分離了。袁昶的腦袋滾落在一塊草席上,這是有人事先向劊子手行賄的結果。因為沒有事先打點,許景澄沒能落得如此待遇,他的腦袋被砍落在泥沙裡,鮮血和泥沙混合在一起,使他頭顱面目模糊,家人幾乎辨認不出。由於死刑執行得迅速,刑場上的情形兩家人都沒有看見,只有依靠目擊者的描述。監斬的是載漪的弟弟載瀾和大學士徐桐的兒子徐承煜。時任刑部侍郎的徐承煜是個有趣的人物,他和他的父親都是1900年間帝國官場上的滑稽角色,無論幾天之後他父親的死還是數月之後他的死,都死得十分富有戲劇性。當徐承煜看見推著袁昶、許景澄的囚車遠遠走來的時刻,他和載瀾的心情是愉快的,至少是被聯軍不斷向京城逼進的消息弄得心情壓抑以來難得的愉快。但是,在西方生活過多年的許景澄是見識過世面的,他始終在微笑,而袁昶可不那麼老實,跪著聽完聖旨之後,突然開了口。先和載瀾鬥嘴:行刑之時,袁神色自若,言曰:"予惟望不久重見天日,消滅僭妄。"蓋謂端王專橫凶僭,蒙蔽太后之聰明也。瀾公監刑,怒斥之曰:"汝為奸臣,不許多言!"袁毫無畏懼,仍大言曰:"予死而無罪,汝輩狂愚,亂謀禍國,罪乃當死也。予名將長留於天壤,受後任之愛敬!"《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七月初三日。然後,袁昶扭頭笑看許景澄,言:"不久將相見於地下,人死如歸家耳。"但是,袁昶至死也不明白判自己死刑的罪名是什麼。在刑部大牢裡,袁昶對許景澄表達了這種疑問:"死不足惜,罪名為何?"許景澄笑道:"日後便知,何必計較!"許景澄是明白的。他知道這個帝國肯定是完了。那些慫恿義和團和主張宣戰的人,已經感到大勢已去。聯軍攻破京城的時候不會太久了。既然大勢已去,他們必定要在最後的時刻剷除在政治上和他們對立的一切人,以免這些人會告訴後人如此混亂歷史中的一些真相。沒有慈禧的手諭,載漪一夥是無權斬殺帝國如此級別的大員的。在這個時刻,再愚蠢的人也該估計到局勢的結局了,生死未卜的慈禧不允許她在政治上的反對者還活在這個帝國裡。幾天之後,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內閣學士聯元被捕。值得注意的是,這三位大臣中竟然有兩位是滿人。時年62歲的聯元被稱為"滿奸"。他是同治七年(1868年)的進士,字仙蘅,滿洲鑲紅旗人,崔佳氏。在京城做了暫短的京官後,外放安徽任太平府知府,後任安慶知府、廣東惠潮嘉道和安徽按察使。戊戌之後入京,以三品京堂候補,在總理衙門行走。他的內閣學士和禮部侍郎的任命僅僅是數月之前的事情。在地方做官的時候,"皆著聲績"。在汕頭,他因為嚴厲懲罰了和英國商人串通一起坑害百姓的中國商人而獲得聲譽。同時,這是個有獨立思想的滿人官員,常常因為大膽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而陷入險境。慈禧把光緒軟禁起來企圖廢掉他的帝位時,聯元竟然對著慈禧說出"皇帝當保全"的話,當時慈禧臉色就陰沉了下來,那意思是:皇帝當保全,難道你自己不當保全嗎?義和團興起之後,聯元在對待義和團的態度上、宣戰問題上以及殺洋人和教民的問題上,一直和慈禧唱反調:"前史,兩國失和,無戮使臣者。公法以不能保護使臣之國為野蠻之國,今使署洋兵,不過千餘人,聚而殲之,固非難事,然各國合而報我,不幸而京師不守,則其禍極烈。"羅■■《拳變余聞》,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版,第216頁。為此,在第三次禦前會議上,慈禧一怒之下差點把他殺了。最後,這個載漪眼裡的敵人終於被捕了,罪名是"任意妄奏,語涉離間"。另外一個滿人是立山。這是個以微寒的出身奮鬥到擁有萬貫家財的暴發戶的典型,是無論官運還是財運都順暢亨通的幸運人物。他本是漢軍人,原名楊立山,從小以包衣身份入正黃旗,土默特氏。他由官學生起家,1875年任護軍參領,1878年出任蘇州織造,在這個肥差上任職達四年之久。1883年回京任職,攬了個承修南海工程的美差,完工後得到慈禧的歡心,賞了個二品頂戴花翎。他當過公認是最有機會發財的內務府大臣,同時還兼任正白旗漢軍副都統、戶部侍郎和鑲白旗滿洲副都統。1894年慈禧60壽辰的時候,他因為給慈禧進貢"玉石仙台"等名貴禮物而得到"加賞太子少保銜"、賜西苑門乘船、紫禁城內騎馬等一系列"殊榮"。他的官運亨通和財源滾滾源於他的大量行賄和與大太監李蓮英的親密關係。他終於成為帝國的一個"豪富"之人,同時又是一個"風雅"之人。他善於鑒別瓷器字畫,"收藏甚富",同時愛好戲曲,廣結京師名優。據說他的死和義和團們看上了他家的那座殷實之府有關。《凌霄一士隨筆》中有對他的日常生活的描述,是立山的一個朋友所寫,這位朋友稱立山家"園林之勝,甲於京師諸府":自園門至後院,可循廊而行,雨不能阻。山石亭榭,池泉樓閣,點綴煞費經營。演劇之廳,原為吾家廳事,後歸尚書,予為布置,可坐四五百人,時鴉片盛行,設榻兩側,可臥餐煙霞,靜聽詞曲。男伶如玉,女齡如花,迭相陪侍,戲劇有不雅馴不合故事者,予為改正之,群呼為顧曲周郎。凡冠蓋而來者,冬初則一色雞心外褂,深冬則一色貂褂。王府女眷,珠翠盈頭,小內監二人,扶掖而至,相見以摹鬢為禮。粉脂之香,馥鬱盈室,復有時花列案,蓓蕾吐芳,春則牡丹、海棠、碧桃等卉,謂之唐花,夏則闌芷木香,秋則桂花滿院,猶有滬上佳卉來自海舶者。雕簷之下,鸚鵡、八哥、葵花等鳥,懸以銅架,喃喃作人語,與歌聲互答。酒酣燈■,時已四鼓,賓散戲止,優伶各驅快車出城而去,此可謂盛矣。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隨筆》卷三之《立山之富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