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感謝之後的刻骨憎恨(3)
俄國人說:"良心是有價錢的。"有確切史料可以證明俄國向帝國使臣李鴻章使用了行賄的手段。俄國財政部長維特在其回憶錄中確切地記述到:在商定《中俄密約》的時候,為了爭取李鴻章的協助,曾經用鐵路利潤分紅的方式,許諾給李鴻章300萬盧布的報酬。此款分三次付清,密約簽訂的時候先付100萬,其餘由鐵路局逐步撥付。雖然有人認為李鴻章之所以在《中俄密約》上很快簽字,是出於他對日本人的憤恨和防範,而不會是因為盧布--李鴻章不懂俄語,翻譯和隨行的帝國官員從中做了什麼手腳不得而知;又有記載說後來李鴻章的女婿問過他此款幹什麼用了,李鴻章笑答:"真有這回事,可真成漢奸了。"但從俄國銀行劃撥的一筆款項確實以"李鴻章基金"的名義匯到了上海。至於李鴻章本人是否知道和動用過,無法查實。《中俄密約》簽訂之後,李鴻章心情愉快,認為自己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使命。他在接見俄國財政大臣維特的時候,高談闊論到了使維特有一種"中華帝國恩賜了俄國人"的感覺。同時,覺得中華帝國的安全從此有了保障的李鴻章對洋人的傲慢習氣再次恢復了。離開了俄國,李鴻章開始了歐美之行。在德國,他下榻的愷撒大旅館為他的到來做了精心的準備,他的寢室裡懸掛著兩個鑲有照片的鏡框,一張是他的,另一張是德國首相俾斯麥的。會見俾斯麥的時候,李鴻章聲稱有人說他是"東方的俾斯麥"。俾斯麥回答說,他不認為"東方的俾斯麥"是一個恭維的稱呼,並且表示他不想得到"西方的李鴻章"的稱號。在荷蘭,李鴻章覺得為他演出的歌舞"令人飄飄欲仙"。在比利時他觀看了軍事演習。到達巴黎的時候正值法國國慶,他乘船在塞納河上欣賞了焰火表演。英國是他特別重視的國家,他晉見了女王,並和女王照了相,然後他在照片上題了詞送給女王。李鴻章的題詞是:"西望瑤池有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前句指的是英女王,後句是老子的典故--老子也姓李,李鴻章在暗指自己。他對自己給英國女王的題詞非常得意。他還特別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議院旁聽了議員們辯論,他覺得那是一窩蜂似的吵架,"無甚可觀"。拖著辮子的中華帝國大員的出現引起了英國人的廣泛好奇。一個英國人是這樣描繪他所看到的74歲的李鴻章的:我從議院出來時,突然與李鴻章打了個照面,他正被人領入聽取辯論。他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他的藍色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他看到的每個人投以感激優雅的微笑。從容貌來看,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會認為李鴻章難以接近,這不是因為他給你巨大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採給人以威嚴的感覺,像是某種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文雅和對苦苦掙扎的芸芸眾生的優越感。濮蘭德:《李鴻章》,紐約1917年版,第5頁。對議會不感興趣的李鴻章興緻勃勃地參觀了英國的海軍與陸軍。他還參加了滙豐銀行的招待會,當英國商人們表示願意到中國去開拓市場的時候,李鴻章表示"實具同心",並誠懇地歡迎各位去中國興辦實業,他的開明思想令英國人受到鼓舞,個個躍躍欲試。但是,"文雅"的李鴻章很快就鬧出了笑話,他不但"威嚴"地在英國各處精美的毯上隨地吐痰,而且當他已故的老朋友、曾在中國很長時間的著名將領戈登的夫人送給他一隻名貴的小狗後,第二天將軍的夫人便接到了李鴻章這樣一封致謝信:"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於飲食不能多進,所賞珍味,鹹欣得沾奇珍,朵頤有幸。"汪詩儂《所聞錄》之《李鴻章笑史》。--李鴻章把英國的名貴小狗燉著吃了。李鴻章乘船越大西洋到達美國,正在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中斷休假迎接他。他參觀了自由鍾、大瀑布、圖書館之後,還在教會舉行的歡迎會上鼓吹了一番中西宗教可以共存的理論。在美國,他吃飯時喜歡將數樣中西菜肴"拌於一盤食之",於是美國廚師就為他專門製作雜燴菜以迎合他的口味,以至歐美現今仍舊有一道名菜叫做"李鴻章雜燴"。結束美國的訪問之後,他搭乘美輪迴國。到達日本橫濱的時候需要換船--他當年離開馬關的時候就曾說過"終身不履日地"的誓言,再說現在有了《中俄密約》,讓他痛恨起日本人來更有底氣了--換船必須先上碼頭,為了自己的精神和**堅決不和日本國土發生任何形式的關係,李鴻章無論如何也不上岸。侍從們無奈,只能在美輪和開到日本接他的帝國招商局輪船"廣利"號之間搭了一塊跳板,冒著掉到海裡的危險扶著他換上船去。回到國內,李鴻章興奮地對光緒和慈禧彙報和俄國人秘密簽約的經過,說他此一舉可保證中國20年無事!但是,僅僅過了四年,包括俄**隊在內的聯軍就打進了北京。儘管俄**隊是攻打天津和北京時的"最野蠻的軍隊",但至少在李鴻章作為"全權議和大臣"開始和聯軍談判的時候,他依舊把俄國人看做是帝國"可信賴的盟友"。等李鴻章終於認清了俄國人的嘴臉時,他已經處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了。1900年10月11日,李鴻章自天津到達北京,依舊住在賢良寺,並且依舊在俄軍的嚴密保護之下。京城受到的破壞比他想像的嚴重,更嚴重的是,聯軍宣佈除了"兩個小院落仍舊屬於中華帝國政府的管轄"之外,整個京城已經被各國聯軍分區佔領。這兩個還"屬於中華帝國政府管轄"的院子一是李鴻章居住的賢良寺,另外就是參與談判的慶親王的府邸。此時的李鴻章根本無法展開"議和"談判,因為各國還沒有得到本國政府關於談判的具體指示。德國人除了提出"懲辦禍首"之外什麼也不說,日、英國等則要求等中國的皇帝回京後再談。以法、德軍隊為主的聯軍正向帝國的四面八方"討伐"。而英國王子給英國駐華公使的一封信的內容透露了出來,其中竟有"將李鴻章拘捕起來做人質"的建議。李鴻章和慶親王兩個人只能坐在一起愁眉苦臉,一方面請求各國"疾愚昧之無知","自不致強人所難";另一方面不斷地給流亡的朝廷打電報,敦促朝廷主動懲辦禍首,尤其是再也不能讓"禍首"們和朝廷待在一起了,否則會給聯軍造成朝廷依舊癡迷不悟的感覺,以致影響"議和"談判的開始。在屈辱而孤單的日子裏,只有俄國人和李鴻章來往密切。這時,一個叫做考洛斯托維茨威的俄國政府代表正在瀋陽和中華帝國駐瀋陽的最高官員盛京將軍增祺糾纏不休,企圖強迫增祺和俄國簽訂一個《奉天交地暫且章程》,章程要求允許俄國修建哈爾濱至旅順的鐵路,營口暫由俄國管理,遣散中國駐守瀋陽的官兵,拆毀東北各處的炮台及軍火庫,俄國派出官員駐守瀋陽等等--這是一個嚴重的、明顯的信號:俄國人不但已經利用在《中俄密約》中取得的特權,開始了對帝國東北地區的進一步侵入,而且有單獨佔領東三省的意圖--其時,俄軍已經佔領了瀋陽。當義和團蔓延到東北地區的時候,東三省的義和團焚燒了部分教堂,攻打了俄國的鐵路局,黑龍江將軍和都統也都下令轟擊俄**艦。俄國和其他列強一樣,借口保護僑民和外交人員,以積存已久的"熱情",從陸路以15萬巨大兵力全線越過國境,將黑龍江邊的數千帝國邊民趕入江中淹死,然後迅速佔領了東北全境。及至瀋陽城被佔領時,城中的大火燃燒了數日。本來以為進入東北的俄軍真的是為保護他們的僑民和使館而來,現在突然提出要求東北的土地,讓李鴻章實在反應不過來。他不能接受俄國人的要求,並以目前與各國"議和"事大而無暇談及其他為由,想把事情敷衍過去。但是俄國人立即聲明,在各國都拒絕與李鴻章談判的時候,俄國"願意無條件開始談判"。這個立場立即引起各國的憤怒,聯軍認為俄國人在有意挑起聯軍的內訌。俄國人的態度卻令被如何才能開始"議和"談判弄得心煩意亂的李鴻章和慶親王很高興,他們只有再次對俄國表示"感謝"。感謝之餘的李鴻章甚至沒有注意到,俄國人在他們的立場前面悄悄地附加著一個條件:只要中國方面答應東三省問題單獨解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