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清淚濕山河(1)
能夠如此順利地佔領北京使聯軍頗感到意外。因為在大沽口海面上準備登陸的時候,所有的官兵都被反覆嚴肅地告之一個歷史事實:1860年,也就是40年前,英法聯軍從這裏向北京攻擊前進,結果遭到手持冷兵器的滿族武士們的阻擊,聯軍一共戰鬥了四十多天才到達北京。如今的攻擊距離和路線都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對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已堪稱一支強大的正規軍,要想打到北京,樂觀地說也得需要80天,前提是各位到那個時候還活著的話。可是,事實是,40年後,從聯軍開始攻擊行動到完全佔領北京僅僅用了10天。聯軍們發現,他們佔領的這座帝國都城基本上還是個完好無缺的大都市。所謂"完好無缺",指的是在這座被攻擊的城市裏,市民並沒有按照戰爭常規而大量逃亡,除了官吏和兵勇之外,所有的北京市民基本上都沒有離開家。即使在一片槍炮聲中聯軍官兵衝進街道的時候,他們依舊看見了京城灰色的院落裡升起的炊煙,看見了掛在龍槐樹枝上的百靈在鳥籠裡跳來跳去,看見了低矮的院門的縫隙後露出一雙黑色發亮的眼睛。而衚衕口背陰的牆根下、街頭的古樹下和破舊的小型廟宇的台階上,仍舊蹲著一些男人,他們往往使摸索前進的聯軍官兵們驟然緊張起來。可定神再看,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中國男人,頭上的辮子細短乾枯,手上除了煙袋之外沒有武器,顯然他們或是聚集在一起回憶著留戀不已的過去,或是孤獨而沉默地消磨著悶熱躁亂的夏日,僅此而已。因為即使跌跌撞撞地拉著炮車、劈劈啪啪地放著槍的聯軍官兵們的目光與他們的目光對視的時候,他們的臉上也絲毫沒有驚慌的神色--這種東方黃色面孔上的那種沒有任何錶情的表情至少已經凝固了上千年--就在這種古老的目光與聯軍們的目光相對視的瞬間,一種無以明狀的奇異感覺立即湧上了這些異國官兵的心。聯軍官兵們有些驚慌還有些膽怯地急忙把自己的視線轉移開,於是前方的五綵牌樓、深邃的城牆門洞和瀰漫在雜亂房屋頂上的濃煙,都變得神秘而沉重起來。帝國都城裏的市民是個一群能夠活得很沉著的市民。後來有人為此譴責帝國的政府:從聯軍開始向北京攻擊的時候起,北京城就實行了嚴厲的戒嚴令:所有的城門一律關閉,任何人不得出城。這等於有意把百萬北京臣民當做了帝國的人質。但是,無論當時還是後來,似乎帝國都城裏的百萬臣民並沒有"人質"的感受。於是,又有人反駁說,即使當時帝國政府強迫市民疏散也無法讓其離開家門。原因是:北京市民是這個世界上最見多識廣的民眾,他們普遍地認為無論誰打進這座城市,都是沖著皇上、官府和那些大宅門去的,天下怎麼會有人跟貧窮的他們過不去?在北京城破的時刻,幾乎所有奔跑在街頭的人,都是王公的家眷、棄職的官吏、外地的富商、潰敗的官軍以及零散的義和團們。滿城奔跑的人流集中在北城,因為聯軍是從南邊和東邊打進北京城的。8月16日,帝國所有的政府機構都不見了任何一位官吏的影子,北京城實際上已經成為政治權力的空白。德勝門和西直門城門附近集中了數百輛大車,車馬裝載著半城的財富擁擠在一起,於是成為趁火打劫的最佳地點。官吏大員們充當了自家的車夫,因為車夫們不是逃跑了,就是加入了打劫的行列。官吏大員們抽打著拉車的牲口,車上家眷們的驚叫哭喊連成一片。正在逃亡的軍機大臣王文韶被阻擋在此。平時享受著皇恩俸祿,國難當頭卻要棄國而逃,王文韶感到萬分恥辱,他高聲大罵:"沒良心的狗奴才!沒廉恥的狗奴才!"但是根本沒有人理會他。王文韶已覺得他此刻的行為和那些逃命的官吏截然不同,因此他有權利開口大罵。他早上從家裏追至皇宮,發現連看守皇宮的人都跑光了,東華門鎖著,根本進不去。他奔向德勝門,途中在一座小廟中歇腳,但小廟的和尚怕受連累不讓他停留,並且聲稱他們也要跑了,原因是這座小廟曾經是義和團的一個神壇。德勝門城門附近已經出現了聯軍官兵的身影,王文韶隻好不顧王公的體面拚了老命才終於在人流中擠出了城門,剛跑到嘎嘎衚衕,天下雨了,於是又躲進一位小官吏家。這位小官吏給帝國大員找來一輛驢車,並且派自己的隨從跟隨軍機大臣逃亡,但他明確裡囑咐隨從:重點保護的不是王大人而是驢--因為沿途散兵土匪搶劫的不是人,而是牲口。當王文韶終於在懷來縣城裏追上太后的時候,包括皇太后和光緒皇帝在內的所有皇室人員都對這個衣衫襤褸、年近八十的大臣居然能夠有氣力活著追上朝廷而萬分感動。同時,王文韶的追隨令他們聯想到了帝國那些此刻只顧自己逃命的大員--都是些什麼東西!在中華帝國戰敗的時刻,政府和官吏棄城逃亡幾乎成了一個習慣,這種罕見得幾乎等於一個帝國政府全體逃竄的舉動,在帝國的歷史上已不是第一次發生。至少慈禧太后應該記得,40年前英法聯軍打進北京的時候,鹹豐皇帝帶著包括她在內的嬪妃們也是在慌亂中狼狽逃出京城的,而帝國的大員官吏們同時也作鳥獸散了。所不同的是,那年城破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個奇跡:居然有一個比如今的王文韶對帝國更忠心耿耿的人物在城破之時不但沒有逃跑,反而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地依然坐在衙門府裡"篝燈觀書",成為惟一在已經淪陷的帝國都城內堅守政府職務的人。因為在帝國的官員中這樣的人物實在罕見,於是事後他成為帝國全體官員們的"榜樣"--他被皇上破格提拔了。這個奇跡《汪穰卿筆記》中有載,是一則絕佳的帝國政治幽默:許善長,字季仁,浙江杭州人士。"才思清俊,落拓不羈"。沒有任何官職,因此生活困頓。但他卻有個官吏的愛好:留戀妓院--"偶假得數十金,必盡費之韓家潭等處"。韓家潭,京城妓院所在衚衕之一也。聯軍入城,"京官多潛走",他正為沒錢逛妓院而發愁,於是找到一個內閣中書借錢。這位內閣中書正準備逃跑,於是對其曰:"借貸可也。然余欲有事相求,必諾乃可。"許善長問何事,內閣中書言:"吾今晚當值,欲君相代。如允當貸二百金。"許善長高興都來不及呢,欣然同意。奇特的是,這個許某是個信守諾言的人物,在鬧不好可能掉腦袋的時候,他拿了銀子並沒有去及時行樂,而是真的一本正經地上內閣衙門值班去了。更奇特的是他到內閣衙門之後發生的意外:許既諾。夜宿閣中,篝燈觀書。時恭王留守,夜出察諸值宿者乃多空無人,至內閣望見有燈,趨之,見許,問:"人多不至,君何為者?"許初不識為恭王,然意必為貴要也,乃起對曰:"今京府空虛,各署文書深懼遺失,故不敢不致謹。"王甚獎嘆之。問其姓名,曰:"浙人許善長也。"後中書有缺,特越次補之,而誤為許善昌,許既得補,乃遞呈吏部更正焉。汪康年:《汪穰卿筆記》,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第67頁。可以想像當時恭親王著實被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連名字都沒搞清楚就決定提拔這個"英勇無畏"的人。這是許善長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至少當上了內閣中書的他從此再也用不著借錢逛妓院了。《汪穰卿筆記》對此感慨道:"宦途升沉,至為無定。"8月16日,當北京城內外的槍炮聲基本停歇之後,市民們便繼續等待著北京城再次陷入混亂的時刻。經多見廣使他們肯定這座城市"還得亂幾天"。當晚關於太后和皇上"西狩"的消息就傳了出來,然後就是哪個衙門哪個王爺的轎子也"出了彰義門"之類的傳聞。有年輕人爬上屋頂看,果然看見城裏數處又起火了。把起火的方向和大致位置向老人報告,老人眯著眼說:"我說什麼來著?跟鹹豐年一樣,洋人圍了王府了!"那些以"保護使館"為借口打入這個富庶的帝國都城的聯軍首先撲向了各座王府:帝國的王公大臣們不但是"應該無情懲罰的禍首",而且他們的王府是囤積帝國金銀財寶的最大的倉庫。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