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奏摺與陷阱(2)
帝國的法典規定,二品以下官員不能隨便上朝,於是,光緒又找來幾個心腹太監作為他和四個年輕人之間的聯絡人。光緒已經把制度局以另外一種形式設立了。軍機處,帝國最高的權力中樞,位居一二品的軍機老臣們眼看級別僅僅為四品的四個年輕人跑來跑去地忙,他們卻被皇帝冷在一邊,於是,一窩蜂地跑到頤和園,見了慈禧天塌地陷般地磕頭痛哭。9月6日,新軍機章京被任命的第二天,光緒皇帝到頤和園向慈禧請安,遭到慈禧的迎頭痛罵,光緒涕不成聲,"哭諫"不止。事到如此,無論是光緒還是慈禧都已經到了忍耐的極限。慈禧不能任憑局勢這樣發展下去,因為她的權力已經受到嚴重威脅。康有為們感覺到了來自慈禧的巨大威脅。康有為對他的同仁說:必須除掉這個老太婆,不然一切都完了。"要尊君權",就"非去太后不可"。具體的辦法是:"此時若有人帶兵八千人,即可圍頤和園,逼脅太后。"於是,9月11日,光緒皇帝收到一份奏摺,名為《密保統兵大員折》,奏摺中極力讚揚袁世凱所訓練的天津"新軍",極力描繪了袁世凱"人才難得"。奏摺向皇帝建議:召見袁世凱並且破格提拔。這份奏摺是以禮部侍郎徐致清的名義寫的,但實際上是康有為親筆為之。帝國的變革到這一天已經是第91天了,心中忐忑不安的光緒但願自己手中能夠掌握一支軍隊,於是當天批複:傳知袁世凱,即行來京陛見。這是一個沒有保密的明發上諭,且是經過榮祿之手,因此,瞬間天下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不了解真相的"新軍"士氣為之一振,更高興的是同樣不了解真相的袁世凱,他認為自己的官運就要來了,於是特別感謝雖然沒有官職但能和皇上說上話的康有為,誇康有為"真是曠世之才"--人到這個時候,最容易混淆幸福和災禍。帝國內畢竟還有清醒之人。那個建議皇帝陪同太后到外國遊歷的禮部六品主事王照便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康有為的這個舉動必將造成大禍臨頭了。王照已經沒有辦法阻止,於是寫了一首詩:內政何須召外兵,從來打草致蛇驚。■詞已辟臧三耳,豈料乘機起項城。項城,袁世凱之字。王照說得不錯,確實打草驚蛇了。9月13日,在慈禧的安排下,榮祿開始大規模向京城周圍調動軍隊。9月14日,袁世凱到達北京。到達北京的袁世凱忙著拜訪各位京官,而他聽到的小道消息令他目瞪口呆。京城從來都是盛產小道消息的一個政治城市,連販夫走卒都能夠生動描繪朝廷裡正在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新聞。袁世凱聽到的消息包括:六部九卿很快就要全部撤銷了、康有為們的"新黨"要執掌大權了、維新黨要專門設立鬼子衙門請洋人來管理國家、皇帝信奉天主教了、現在的衣服樣式要作廢了等等等等。其中有一條消息最讓袁世凱不知所措:太后已經下旨意,秋天要和皇上一起到天津檢閱部隊,太后準備借檢閱的機會把皇帝殺了--只要稍有常識的人就會明白,這是康有為們玩弄的一個把戲,給他們的"去太后"尋找的一個不存在的理由--慈禧要是真的想殺皇帝,她僅僅需要一劑砒霜或者是一根絲帶,找一個太監就能把事情辦得乾淨利索,她27歲那年殺肅順等王公大員,殺了之後人們才知道,政治陰謀已經玩得十分熟練的慈禧何須像康有為們所描繪的那樣,得興師動眾地跑到天津,在眾目睽睽之下殺掉皇帝?這一切僅僅是康有為這樣的幼稚文人才能編造出來的。袁世凱住王府井大街報房衚衕法華寺海棠院。還是這一天,光緒皇帝拿著康有為又以別人的名義寫的一份奏摺去請示慈禧,這個奏摺說"制度局"這個名稱有點洋味,大臣們可能聽上去不習慣,建議改成"懋勤殿"。史料記載:"太后不答,神色異常。"依舊是這一天,康有為接見了他選中的一個刺客:畢永年。此人是湖南會黨的首領,譚嗣同的好友。康有為認為,指望袁世凱一個人對付慈禧和榮祿他們還不牢靠,必須再找一個人擔任關鍵的任務:在圍頤和園的混亂中,伺機殺掉慈禧。康有為對畢永年說:現在情況危機,太后要在9月的天津閱兵時殺皇上,你說該怎麼辦?我想效法唐朝張柬之廢武後之舉,但是皇上手裡沒有一兵一將。我已經奏請皇上召見袁世凱,但願事情能成。還是這天,另一個重要人物到達了北京,他就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看來京城流傳的"設立鬼子衙門"不是空穴來風。伊藤博文,中日甲午戰爭的主要策劃者,馬關條約的主要談判者,康有為們的主要"聲援"者。他是日本天皇的顧問,直接參與和指導過日本的明治維新,這時已經在中國住了不少時間,與康有為們有過密切的接觸,對中國的變革特別"熱心"。他是應光緒皇帝的邀請來"遊歷"的。伊藤博文的來京,引起了慈禧的"後黨"們的極大警惕,他們不知道皇上又要乾出什麼事情來。因此,在榮祿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名義宴請伊藤博文的宴會上,他惶惶不安,"神色慘沮","未遑終席,借事辭去"。榮祿離開宴會就去給慈禧寫了秘密奏摺,提醒慈禧要格外警惕這個日本人,並建議慈禧在這個準備參與帝國政事的日本人見到皇帝之前採取必要的"行動"。史書記載道:慈禧借口發難,實由伊藤來華。洋人們在戊戌變法期間的舉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無論洋人們怎樣在舉子上街的時候聚集在東交民巷興奮地看熱鬧,無論洋人們怎樣暗中鼓動帝國的知識階層起來造反,但是有一條洋人們心裡清清楚楚,那就是這個帝國無論怎樣變化都要有利於他們的根本利益。帝國主義們並沒有武裝佔領這個帝國的想法,因為幾乎所有盯著中華帝國的列強都知道,這個幅員遼闊的帝國不是非洲和美洲,佔領和統治東方這樣一個古老的帝國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帝國主義們需要的是這個帝國能夠方便他們的勢力擴張,以便於他們更加順利地開拓東方的巨大市場。為此,建議設立制度局的帝國知識分子需要幫助。伊藤博文到達北京後,光緒皇帝的案頭上堆滿了康有為們以各種名義寫來的奏摺,他們力促皇帝將這個日本人留在北京當"顧問",建議皇帝要"優以禮貌,厚其餼廩"。其實,無論是康有為和光緒還是慈禧,都把事情看得嚴重了。伊藤博文沒有幫助光緒推翻慈禧統治之意,也沒有協助康有為們變革之意,他來華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搞清中國與日本和中國與俄國之間的關係問題,因為中日戰爭之後,中華帝國對俄國親密起來的傾向是對日本的極大威脅。而伊藤博文之所以對中華帝國的維新派感興趣,是因為包括康有為在內的帝國知識分子們對日本有一種明顯的崇拜和親和傾向。9月16日,光緒皇帝召見了袁世凱。天未亮,袁世凱就身著禮服在頤和園門外等候了。天亮起來時,他被太監引進了頤和園玉瀾堂。光緒對袁世凱十分親切,詳細詢問了有關軍事上的問題,然後讓他好好訓練軍隊。甚至在袁世凱表示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的閱兵他要立即回天津準備的時候,皇帝還勸他在北京多玩幾天。召見沒有說什麼實質性的話。但是,袁世凱剛剛回到住所,聖旨就傳來了,這個聖旨讓袁世凱熱淚盈眶,他被任命為候補侍郎,官二品--這絕對是破格提拔。因為,按照帝國的成例,京官比外官高一品,外官內調為京官都需降一級。此時袁世凱是正三品,內調應變更為四品,即使是最得寵的外官也只能是原級不變。袁世凱居然一下子升為二品侍郎就等於是連升兩級了。袁世凱立刻給康有為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有"赴湯蹈火,亦所不辭"這樣的話。為此,他以後順理成章地被捲入了帝國知識分子變革旋渦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