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奏摺與陷阱(1)
中國知識分子的胸中永遠鼓盪著憤怒,那是由對帝國主義和自己國家的雙重批判所點燃的不滅的烈火,這股烈火百年來一直在熊熊燃燒著。國家面臨著被列強瓜分的悲慘局面,帝國的文人們沒有上戰場一搏的可能,他們的武器只有嘴和筆。問題在於,帝國主義不是用嘴和筆便能擋在國門外的。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令能夠接觸到西方文明的帝國的知識分子們在壓抑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種希望,人權、平等、科學、技術、言論自由和個人主義……這些思想猶如新鮮出爐的洋麵包濃香四溢,帝國的知識分子是這個古老的帝國中最先認識到世間還有另外一種生活的人。在19世紀末,帝國知識分子的最強烈的願望就是把中華帝國變成和西方一樣的國家。康有為的上書行為在皇帝召見無效後變得瘋狂了,他一月之內寫給皇上的奏摺數量竟比幾年來寫的奏摺的總數還要多。另添的一個舉動就是大量地給皇上送書,當然是他自己寫的書。他強烈要求中華帝國要學習日本人。他送給光緒皇上的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日本變政考》。這部書記述的是日本明治元年至明治二十三年間明治維新期間所發生的大事。這是康有為獻給光緒皇帝的一部變革"樣板書",他特彆強調要光緒皇帝模仿的內容中最可怕最致命的是:要想變法成功首先要變革帝國的政體。康有為堅決主張成立一個新的政權機構:制度局。他自己解釋說,這是一個隻接受皇帝一個人的絕對領導、然後再指導全國變法的政府機構。人不必多,"選天下通才十數人"便可。什麼是"通才"?康有為定義為:那些"有膽識熟諳西法的草茅之士",沒人不知道這是在指他自己和圍繞在他身邊的知識分子們。康有為設計制度局下設12個分局取代原來帝國所有的政府機構和衙門--這不是全面奪權是什麼?光緒皇帝也許願意這麼做,因為他怨恨的就是自己目前沒有權力,而這是把權力從慈禧太后那裏奪回來的機會。可是,康有為是否徵求了那些王公大臣們的意見?想必沒有,否則這個小官肯定不會活到現在了。果然,康言一經傳出,"朝論嘩然,謂此局一開,百官皆作廢矣。"--如果天下都歸一個什麼局來管,那麼除了光桿皇帝之外,天下不就是康有為一個人的了嗎?其實康有為還是考慮到了王公大臣們的情緒,他給光緒皇帝出主意說,不要把原有的官員一掃而光,可以依舊讓他們做官,官職稱呼官餉待遇都不變,甚至可以給他們漲"工資",只是不要讓他們有實際的權力--總之,把他們架空,就萬事大吉了。在封建帝製的國度裡,康有為設立制度局的建議可謂異想天開到了絕頂的程度。同樣是異想天開的光緒皇帝命令軍機處對設立制度局拿出具體實施辦法來。軍機處拖延很久之後,答覆:沒有辦法。那些天,全國上下"人人驚駭",數萬官員"官心惶惶"。"德高望重"的大學士徐桐首先聲明,要裁就先把他裁了。制度局最終沒能設立,康有為痛恨阻力。於是,又獻給皇上一本《波蘭分滅記》,不是再告訴皇上如何學習洋人,而是告訴皇上如何掃除學習的阻力。在詳細列舉了波蘭變革屢遭阻撓結果導致國家衰敗的原因後,康有為給皇上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建議:變衣服以易人心。這真是個奇特的建議,惟中國的知識分子才能興師動眾地想出此種荒唐政議--國家的政體變革與百姓們穿衣樣式有什麼必然聯繫?康有為的原話是:"守舊者固結甚深,非易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風俗,新政亦不能行。"康有為:《波蘭分滅記》卷六。難道帝國的長袍馬褂都換成了西裝,帝國的男女老少都掛上了領帶,帝國的政體變革就能成功了?帝國知識分子的變革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因為他們在這個帝國裡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是城市新興的商人階層,而這個代表改革需要的階層在沒有現代商業的帝國根本無法形成氣候。依靠農民?這是帝國最龐大的人口群,但是,康有為們的變革無論口號和目的都不符合這個階層的利益需求,資產階級革命從根本上講是工業革命,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甚至是以犧牲農民的某些利益為代價的。況且,帝國鬆散的、以個體生產為基本生存方式的農民階層不具備現代資產階級革命所需要的覺悟。依靠中下層士紳?然而,這個較為激進的階層千百年來成長和生存在封建社會裏,自由與民主社會變革將勢必動搖他們存在的根基,後來的事實證明,當國家的變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場的時候,他們是看熱鬧的主力,是津津樂道的說笑主體。帝國的知識分子絕望了。絕望中的康有為們只能依靠帝國官員中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他們選中了袁世凱。袁世凱,民國初年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中國歷史給這個人的人品下了鐵的定論:暗殺異己、摧殘革命、偽造民意、欺國騙世。但是,至少在戊戌年間的時候,袁世凱僅僅是一名帝國的職業軍官。這個出身於官宦之家的人曾經熱衷於八股,但才學不佳最終使他走上了從武的道路。他訓練的"新軍"是帝國陸軍中最精良的部隊,全部裝備著洋槍洋炮,雖然這支部隊還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爭,但是已經引起帝國內外的關注。作為直隸按察使,實際上就是駐紮在京畿地區的軍事長官,袁世凱深得"新軍"官兵的忠誠,因為他每月親自給官兵們發餉,餉銀之高乃帝**隊歷史上前所未見,且"新軍"中的德文學堂、炮兵學堂、步兵學堂、騎兵學堂等都公開招收學員,普通士兵經過學習便可以升為士官或軍官,因此習武熱情高漲全軍。康有為們認為袁世凱是個具備現代思想的軍官。他們特意派人到天津試探,得知袁世凱和榮祿等人有矛盾,於是決定拉攏這個掌握著兵權的人。歷史給予康有為們的"理由"是:袁世凱是一個漢人。滿人開創的大清國政府為了保障滿人的安全,除非萬不得已,從不把兵權交予漢人,袁世凱也不例外。可是重兵在握的下一步只能是希望兵權也在握。於是康有為們暗示他們可以幫助袁世凱實現心願。1898年8月底至9月初,光緒先動手了。8月30日,皇帝一下子裁掉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大理寺六個衙門;裁掉了總督和巡撫同在一地的湖北、廣東和雲南三省巡撫以及東河總督;裁掉了各省沒有運輸業務的糧道和沒有鹽場的鹽道。帝國所有的官員開始膽戰心驚,不知道自己的官職什麼時候會不翼而飛。正在這個時候,禮部一個和康有為關係密切的六品主事王照看到皇帝和太后關係緊張,為了緩和太后和皇帝的關係而有利於變革,於是上了一道"絕妙"的奏摺,建議"皇帝陪同太后一起到各國去遊歷"。王照認為這樣可以一舉兩得:一是融洽太后和皇帝的"母子關係";二是親眼看一下洋人變革的成果,太后就會全力支持皇帝了。奏摺遞到禮部,禮部尚書懷塔布認為奏摺"大為出格",不禁"勃然大怒",將奏摺扣下。光緒皇帝知道此事後,也"勃然大怒",言禮部竟敢公然違抗"不準扣押奏摺"的旨意,於是下旨:罷免禮部全部官員,同時,將王照破格從六品直接跨越三級升到三品!禮部官員"相顧錯愕",戰戰兢兢地在祖宗的典冊中尋找自己被撤職和王照連升三級的依據,結果是:"蓋自通籍以來,未見此不測之賞罰!"緊接著,光緒又下了一道更令人驚駭的聖旨:任命四位新軍機章京--光緒皇帝沒有任命二品以上官員的權力--四位新軍機章京是: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中書林旭和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帝國的歷史在這一刻發生的事可謂開天闢地,因為這四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實際上已是帝國新任宰相。還是沒有康有為。四個新宰相中的三個人是南方封疆大臣張之洞推薦的。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首先,帝國南方的高級官員身處較早開放的土地上,雖為朝廷命官但觀念已經超越封閉腹地內的朝廷,這一點在帝國今後的發展歷史中是有極其特殊的意義的;另外,帝國官員的使用永遠是在官場的範圍內循環再生,沒有任何背景的康有為必然永遠進入不了帝國官場的高層之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