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女人的仇恨(2)
皇帝終日沉悶不已,便讓一個小太監給自己拿個彈弓來玩,慈禧知道後,問誰敢把彈弓給皇上,這豈不是引導皇上淫樂?小太監當天就跳中南海自殺了。皇帝從此狂熱地迷戀於修理鐘錶。鐘錶都是洋人們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把玩日久,有的鐘錶壞了,皇帝居然能夠把它修好。皇帝對時間的迷戀也許基於這樣的心理:慈禧比他年齡大得多,他希望能夠在時間上熬過慈禧。每當修理好了一座洋鐘錶,中國皇帝便把耳朵貼在鐘盤上,"欣喜地聽著時間前進的聲音"。突然,有消息傳出,皇帝企圖逃跑。《金鑾瑣記》記載了光緒的一次"逃跑",是監察禦史高樹親眼所見:聞有一日皇上逃出西苑門,太監多人扭禦髮辮拉入。山人入乾清門繳還硃批,遇皇上便衣步行墀下。山人避入南書房窺覘,見皇上仰首向天而望,又行至乾清門,太監十餘人攔阻去路。皇上由橋洞穿出,升東階,坐轎入東巷,左右前後圍隨有百人,不能逃也。同上。民間關於皇帝逃跑的傳聞更是熱鬧,在傳聞的鼓舞下,無論是在帝國的城鎮鄉村還是荒郊野店,中國百姓們對來往行人都多了個心眼兒,因為有人說誰能在路上"迎立"皇上一定會得到無法想像的巨大賞賜。《張文襄奏稿》收集的是兩湖總督張之洞呈給帝國政府的大部分奏摺,其中的一折記述奇特,說的是湖北官方抓到一夥嫖娼的人,其中有個人一會兒稱是康有為的弟弟,一會兒又稱是逃跑出來的"皇上",一時間"民吏大駭",當然,沒做什麼調查,張之洞就立即把這個"皇上"的頭砍下來了。中國的春節很快就要到了。按照慈禧的安排,年初一是新皇帝登基的日子。端郡王府一派喜慶。端郡王載漪14歲的兒子就要當帝國的皇帝了。中華帝國的官員是這個世界上生活最不穩定的一群人。在帝國**制度下,官員們的命運起伏完全取決於最高統治者的心情和情緒的波動。於是,這些官員有著性格上相當矛盾的兩面:在百姓面前的極端傲慢和在上司面前的極端謙卑。他們是一群最害怕皇帝也最依附皇帝的社會階層,如同寄生在皇帝身體上的虱子,不要說皇帝的更迭,就是皇帝的一聲咳嗽,就可能帶來他們人生福禍的瞬間劇變。這一點,這位有皇家血統的王爺載漪體會最深。載漪,滿族,帝國宣宗道光大皇帝第五子親王奕■之次子,於慈禧為侄,與光緒皇帝是嫡堂兄弟關係。鹹豐二十年被封為端郡王。在1898年之前帝國的政治生活中,這個親王幾乎沒有任何蹤影,而今一瞬間便到達的是權力的頂峰。至於為什麼突然間立他的叫做溥■的兒子繼承帝位,使他突然間有可能成為這個帝國的太上皇,這一切都如同一部戲劇的場次間缺少必要的情節過渡一樣至今令世人困惑不解。這位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的親王只是有一個是慈禧侄女的妻子,而他自己無論從哪個方面上講只能稱得上是個奢侈放蕩的王府貴族子弟。端郡王府邸在度過了暫短的慌亂之後,立即成為帝國政治旋渦的中心。按照皇家的規則,端郡王載漪把王府的裏外裝扮了起來,設置了接受祝賀的華麗的大堂,準備好了可以連續數天接待各方來客的豪華家庭宴會。他不吝惜銀子,因為他知道目前的花銷僅僅是對未來取之不盡的皇權的小小預支。從這個早上開始,已經有官員來了,先是朝廷中權柄很重的那些人物,然後是各色京官。王府門前的親兵大聲地呵斥著看熱鬧的百姓並把他們趕走,以便為川流不息的轎子和馬匹讓路。接受的禮品數量僅僅在一個時辰裡就是驚人的,從古玩玉器到成封的銀子都有,就連王府裡的見多識廣的僕人們都看得目瞪口呆。太陽漸漸地升高,這位親王的心情卻逐漸焦慮了起來,一種不祥的感覺開始襲擾他這些天一直飄然若仙的美妙心情--整整一個早上,居然沒有一位外國公使前來祝賀--儘管這位郡王以智商低下而聞名,但是這些天來關於洋人們對他的兒子要當皇帝的種種刁難和冷淡,還是讓他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驚慌和憤怒。"自是載漪之痛恨外人,幾於不共戴天之勢。"--這個早上,端郡王載漪心中堆積起來的驚慌和憤怒,最終影響到了整個帝國的政治命運。還是這一天,傍晚時分。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光緒皇帝知道幾乎整個西方都在支持他,包括在海外的"康黨們"也正在聲援他,因為這位皇帝正處在被囚禁的狀態中,於是歷史連這位帝國的皇帝在這個傍晚是否能夠吃到數量足夠的晚飯也無法知曉。但帝國的檔案中卻記載了這個傍晚皇太后的活動:慈禧在享受了一百多道滿漢結合的精美菜肴和飯後遊牧民族的風味甜點後,觀看了禦用戲曲班子唱的幾齣京劇,其中一出名叫《長阪坡》的劇目描述了一千多年前中國一位英俊勇敢的年輕將軍於危急中營救皇族的故事。戲台上鑼鼓鏗鏘,服飾華麗,唱念俱佳,賞心悅目。慈禧下令賞賜白銀百兩。然後她回到了她的寢宮。中華帝國曾是世界上最輕視女人的國家,其輕視到了令人髮指的侮辱和殘害女性的程度。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幾千年封建帝製就要結束的那段時光裡,正是一個女人在徹底地支配著這個龐大的東方帝國的資源財富和政治命運。慈禧所居住的那間宮殿下面是一個地下室,地下室內晝夜不熄地燃燒著一種為這個她特別製作的不產生煙霧和異味的白色木炭,木炭的燃燒令整個宮殿都籠罩在溫暖之中。此刻,徘徊在巨大炭火上的皇太后心中燃起仇恨的火焰。先是那個金髮碧眼的法國醫生多德福對光緒皇帝病情的診斷傳入宮中,說是中國的皇帝沒有病,而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病"了。沒過多一會兒,總理衙門又呈來一份各國公使的聯名照會--這是正式的外交文件而不是市井傳聞--照會中有這樣的措辭:"假如光緒皇帝在這種身體狀況下不幸死去,將在西方各國之間產生非常不利於中國的後果。"這真是一個凶多吉少的夜晚,因為更令慈禧心情惡劣的消息是:康有為在英國人的庇護下已經安全逃到英國本土。7月裡,她曾派出了一名叫做劉學詢的殺手到日本,追殺康有為--中國歷代政府使用政治刺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歷來也只是在本國的領土之內殺來殺去,向海外派出執行暗殺任務的"恐怖分子",劉學詢恐怕是帝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首個--可是,那個"萬惡"的康有為不但沒有在地球上消失,而且此時還向全世界發出了急電,號召世界各地的華僑起來反對慈禧:"皇上聖明,國民共戴","無罪見廢,大眾公憤","如若不聽,起兵勤王";並且威脅說,如果慈禧不把政權歸還給皇帝,中國全國就要發生民變。史書記載道:"那拉後每得一電輒變色,深恐民心之變也。"她畢竟是剛剛做了一件對於整個帝國、甚至對於整個帝製都是傷筋動骨的事。心虛使精明的慈禧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海外的康有為們只能是虛張聲勢,幾個書生哪裏能夠擁有可以"打回本土"的武裝力量--但是,慈禧梳理了一遍近些天來她的政治生涯所經歷的驚濤駭浪,於是,只是在這麼一想之間,掌握著龐大帝國最高權力的女人就對洋人們產生了強烈的仇恨。這個女人的這種仇恨從這個冬天的夜晚開始,一直蔓延在世紀交替的這段難熬的時光裡,最終導致了整個帝國的一場巨大的災難。令皇太后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是,持不同政見的帝國知識分子並沒有"打回本土",倒是帝國本土上的另一群人突然蜂擁而起了。這群人裝束奇特、口號奇特、行為更加奇特,在翻雲覆雨地變換他們的行動目標之後,最終他們確定他們應該標榜"殺盡天下洋鬼子",以"捍衛"皇太后的天下--中國歷史上幾乎導致帝國徹底顛覆的悲劇由此開幕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