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浮躁的日子(3)
除了洋錢之外。此時的中國人徹底混淆了洋人和洋貨以及帶有洋人氣息的一切事物的區別,他們把這一切單純地歸納為一個"洋"字,而"洋"字這時已經成為一個文化概念,針對這個概念的任何行動都可以有合理的解釋。首先要消滅一切有關"洋"字的名稱。"義和團將東交民巷改名為'切洋雞鳴街',令人各處宣傳,寫條粘貼各巷。"仲芳氏:《庚子紀事》,載《庚子紀事》。"各街市鋪面有售洋貨者,皆用紅紙將招牌上的'洋'字糊上,改寫一'廣'字。"劉孟揚:《天津拳匪變亂紀事》,載《義和團》。"見東洋車亦用刀亂剁,由是改稱東洋車為太平車,用紅紙書'太平車'三字,貼在車尾。"同上。"城內城外各行鋪戶與各街住戶,義和團俱飭令避忌洋字,如洋藥局改為土藥局,洋貨改為廣貨,洋布改為細布,諸如此類甚多。"仲芳氏:《庚子紀事》,載《庚子紀事》。義和團們砸了所有帶"洋"字的東西,紙煙、眼鏡、洋傘、洋襪子,他們只要看見就用刀一通亂砍,然後統統燒掉。他們通告所有的居民,"各家不準存留外國洋貨,無論巨細,一概砸拋,如有違抗存留,一經搜出,將房燒毀,將人殺戮,與二毛子一樣治罪"。仲芳氏:《庚子紀事》,載《庚子紀事》。由洋貨再涉及使用洋貨的人,巡邏的義和團看見街上有穿洋衣的人,這個人的腦袋就難保。洋衣的範圍除了西裝之外,擴展到"窄衣窄袖",又擴展到白顏色的--"白衣者近洋派,一律禁著白衣。天時暑熱,白衣為多,貧苦人無衣可易,遂又著婦女紅綠衣者,權救一時之急。"無法得知白色為什麼是洋人的專利。後來的擴展終於沒有了邊際:"著灰布衫者姦細也,旋又令曰藍衣者姦細也,著此二衣色在途行走者枉死不知凡幾矣。"僑析生:《京津拳匪紀略》。大清帝國國人的衣服顏色就很有限,到底著什麼顏色的衣服才不至於掉腦袋呢?緊接著,讀書的學生們也開始恐慌起來,因為他們讀的是"洋書",於是家家在門口燒書以示立場。還是有學生不小心--"曾有學生六人,倉皇避亂,因身邊隨帶鉛筆一枚,洋紙一張,途遇團匪搜出,亂刀齊下,皆死非命"。(日)佐原篤介、浙東漚隱輯《拳事雜記》,載《義和團》。更令人驚駭的是,"一家有火柴一枚,而一家八口,一律被砍死刀下"。《最後的神話》,張建偉著,作家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第247頁。其實農民們也知道,洋貨已經成為商業流通中的現實,徹底銷毀是不可能的,況且,洋東西就是比國貨要好些,細布總是比土布穿在身上體面。於是,只要名稱改了,就可以算完成了"滅洋"的任務。這裏,"洋"字僅僅是一種中國人語言上的忌諱而已。中國人對語言中所蘊涵著的神奇力量深信不疑,他們願意用內涵豐富、歧義頗多的漢語言與所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玩文字遊戲。明明是命運不濟,但是花錢"求"來一張寫著"時來運轉"的紙條,於是就信心十足了起來。新婚夫妻被送入洞房,鬧房的人給他們端去一碗煮得半生不熟的餃子,然後在窗外故意發問,聽見裏面說出一個"生"字,於是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這個新媳婦將來能夠大量生育是沒有問題了。生了一個兒子怕夭折,就取個名字叫"鐵蛋",然後才放心起來,因為沒有什麼能傷害一個生鐵疙瘩。和普通家庭願意貼上個倒寫的"福"字一樣,官場上要把政治對手扳倒,就把這個對手的名字倒過來寫在牆上,象著著這個對手已經"倒"了。中國人相信語言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換了一種說法或者稱呼,整個現實世界就能夠隨之而改變。與所有民間的秘密團體一樣,義和團也有自己的"團話"。他們把所接觸到的事物和物品,都改變成另外一種形態。比如把電線說成"千裡竿",把水說成"雷公奶奶洗澡湯",把大餅說成"老君屎"。下決心"滅洋"的義和團認為,只要眼睛裏看不見、耳朵裡聽不到"洋"字,萬惡的外國勢力就當然地從中國消失了,乾坤也就清朗了。有一個進了城入了府的農民兄弟問:帝國都城的京畿部隊為什麼叫做"虎神營"?軍機大臣榮祿的解釋是:虎能吃羊(洋)。於是,國人都相信帝國的軍隊是一支能夠令所有的洋人都聞風喪膽的軍隊--至少帝國官員們的感覺是這樣。政府的官員都憨愚至此,整個國家再發生什麼都不足為奇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