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肚子裡的氣和雲彩裡的雨(2)
擺在瀕臨餓死的帝國農民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等待死亡和鋌而走險。聚集在黃河兩岸這個帝國北方人口最密集的耕作區裡的農民,皮膚顏色與那條大河一樣,性格特徵也和那條大河一樣。19世紀的最後一年,魯蘇豫皖交界地區饑民萬千成群,魯南十餘萬饑民向蘇皖流徙,然後又流回原籍。從山東曹縣流動到開封的饑民被遣送回鄉的有7萬之眾。河南虞城童振青帶頭鬧事,安徽渦陽劉疙瘩、牛世修也帶頭鬧了,這是走投無路的帝國農民鋌而走險的信號。朝廷立即傳電指示江南、安徽、山東、河南和直隸五省迅速調遣兵力,"合力剿辦"。而那支已經被帝國平原縣令蔣楷率領的官軍打散了的義和團首領朱紅燈,此時又重新糾集起隊伍,而且隊伍還是最龐大的。當官軍出動與這些造反的農民接火的時候,他們驚異地發現自己立即陷入了一種不知所措的境地:這些造反的農民所做的最激烈的事情是毀壞教堂、追殺外國傳教士和入洋人教會的中國教民。他們的口號竟然是充滿"愛國精神"的字眼兒:"扶清滅洋"--飢餓的帝國農民們標榜他們是來"保衛帝國一統江山"的--而更讓官軍們尷尬的是,在這些農民高舉著的代表義和團的紅色旗幟中,居然醒目地飄揚著一面明黃色的巨大帥旗,上面赫然寫著一個大字:"毓"。明黃色,帝國皇家的專用色彩。"毓",山東巡撫毓賢的權力標誌。毓賢,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頗有爭議的帝國官員,他的政治生涯只有短短的兩年,但他從小小的曹州知縣開始,最後竟成為世界聞名的"禍首"。雖然他的名字在帝國歷史中幾乎轉瞬即逝,但其暫短的官員生涯軌跡足可以成為一本涵蓋中國近代民族性格和民族特徵的大書--他是帝國官員中極端理想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典型代表,為人處世極端幹練又極端愚蠢。毓賢在曹縣當縣令的時候是個有名的賢吏,不貪汙,不受賄,"勤政事","勵操守"。但他同時又是一個"酷吏",行刑嚴酷,殺起人來表情平靜自然。他最著名的行為是"為拳匪張目"--可以說,他是在整個帝國內第一個明確支持義和團的官員。1899年,他接替張汝梅繼任山東巡撫,此時正是義和團發軔之時。他痛恨外國勢力支持下的教會"恃勢橫行",就從袒護反洋教的義和團開始,進而成為堅定的"滅洋教即是滅洋人"的官員。《凌霄一士隨筆》中說他"其心則不無可諒,不學無術害之也"。但是,在帝國,哪怕是縣令一級的官吏,必是飽讀詩書之人,在學識上和帝國的農民們比,毓賢可謂"大知識分子"了,說他"不學無術"是站在後人角度上的評價。而在當時,也許正是他的"學問"使他更深刻地看到了西方的宗教勢力對帝國政權穩固的威脅,他從另外一個角度與帝國的饑民站在了同一立場上。後來帝國的官方史冊把他列為"禍國殃民"之列,除了外國勢力對他的攻擊外,他的行為客觀上確實把帝國推入了無邊的苦難之中。《清史·本傳》中記載毓賢的"罪行?"為:"護大刀會尤力。匪首朱紅燈構亂,倡言滅教,自稱義和拳,毓賢為更名為'團',建旗幟皆署'毓'字。教士乞保護,置勿問,匪浸熾。法使詰總署,乃征還。"--大刀會,興起於山東的另一個農民幫會組織,是發起義和團的幾個農民幫會組織中的一個--帝國的一省大員支持蜂擁而起的饑民們,甚至幫助饑民把"義和拳"改名為"義和團",實乃帝國歷史中罕見。毓賢很快被革職的原因,是法國人為帝國居然有這樣的官員而"責問"了帝國的"外交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毓賢被革職後,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妥,於是來到北京,奔走於各個皇親貴族政府要員的府邸,大肆為已經形成造反規模的饑民們宣傳。他宣傳的重點是"拳民神助",說那些殺洋教士的農民個個有神仙般的"法術",而得到了"神"幫助的事情絕對是符合帝國利益的。事後證明,當時接受了他的宣傳的帝國大員為數不少,而他們都能對帝國歷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後來,隨著時局的變化,當帝國政府"需要"義和團的時候,毓賢作為慈禧太后的得力幹將被重新任命為山西巡撫。結果是,他在山東沒有來得及乾的事在山西很快就顯出政績了:他把山西境內的外國傳教士,連同他們的家眷、孩子以及大部分中國教民,統統殺了。當平原縣令蔣楷開始逃跑又由於官軍的增援又殺回來的時候,朱紅燈跑了,據說是坐著轎子跑的。朱紅燈,這個義和團初期的首領,在饑民中威風凜凜。他身披紅衣,出門坐轎,前呼後擁--皇帝般的架勢是帝國歷史上所有造反農民首領的共同特徵。朱紅燈說:"天下義和團命令你們某月某日到某地,不遵者砍頭。"所有的饑民就都不折不扣地執行。但是,他在戰鬥中跑了,和以後義和團經歷的所有嚴酷的戰鬥一樣,死亡的全是普通的團民。在跑了的朱紅燈和義和團團員們開始絕望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了:那個叫做毓賢的巡撫,把追殺他們的縣令蔣楷和軍官袁世敦撤職了。朝廷的諭旨是:山東平原民教構釁,知縣蔣楷辦事謬妄,即行革職。營官袁世敦行為孟浪,縱勇擾民,一併革職。《山東義和團案調查資料選編》,轉引自《最後的神話》,張建偉著,作家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第171頁。雖然這僅僅是一個罷免縣級官吏的普通文件,但是正是這樣的一個看似普通的文件,卻影響了以後帝國的整個歷史。既然那個叫做毓賢的政府大員支持他們,那麼,他們就是這個大員的"部下"了。於是,黃色的"毓"字旗在滾滾黃塵中飄揚在了帝國北方乾裂的土地上。在長清和荏平,饑民們殺了外國天主教神父,對教民所在的村莊進行了大規模的搗毀。在博平,他們一口氣洗劫了四個村莊的教民。在荏平縣,饑民們燒了張莊,搶走了教民的全部財產。帝國的農民是不會知道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界線"的,更何況世代備受壓迫的他們自古就有一旦群而起之就有膽量為天下所罕聞之事的習慣。朱紅燈們的搗毀對象很快就開始蔓延。義和團們需要銀子、糧食和其他財物,貧困者的隊伍不斷擴大,劫走教民和教堂的財物已不能滿足生存與行動的需求。有史料證明,僅僅在一個月之內,打著"毓"字大旗的朱紅燈們平均每天搶劫三個村莊。銀錢、糧食、棉花、衣物、大車、牲畜等均在他們需要之列。義和團,這些飢餓的帝國農民瞬間就已經不再是農民了。1899年年底的一天,對財物的分配不均終於導致了義和團的內訌。朱紅燈和其他兩個首領爭吵,團員們和所有的首領們爭吵。在神拳們的一片"殺"聲中,朱紅燈獨自逃亡了。雖然他在逃亡時脫下了義和團的"官服",並且潛入了夜色中的田野,但還是被義和團團員們抓住了--帝國的農民即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也一樣熟悉他們的土地。另外兩個首領也被義和團團員們"送了官"。12月24日,朱紅燈等三個義和團首領被押往山東省城濟南,當日就被砍了頭。這時的山東巡撫是袁世凱。袁世凱,這個已經在"戊戌政變"中進入了帝國歷史的人物,繼毓賢後出任山東巡撫。他與毓賢的區別是,他殺義和團,而且殺得十分兇狠。對於精通軍事的袁世凱來講,和幾個饑民作戰不用費什麼力氣。他堅決地維護地方治安,鼓勵每個村莊組織自衛武裝,孤立到處流動的義和團並且分而擊之。他發佈通告:凡是"團匪",格殺勿論。於是,沒過多久,山東境內的義和團基本上銷聲匿跡了。山東義和團的消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被史學家們忽視了的一個情節:山東下雨了。1900年4月,正是義和團"舉事"的那個地界--直魯交界處,春風鼓動起一片片雲彩後,"老天爺"下了一場透雨。飢餓的農民們立即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無論如何,莊稼能夠生長起來,比當拳民要美妙得多。中國農民所奉行的現實主義生活觀效果極其明顯。用不著袁世凱"格殺勿論",農民們很快就變得溫順起來,他們終於可以在雨後的土地裡播下種子,並且可以欣慰地想像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們肚子鼓脹起來的樣子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