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藍色長袍上宮殿(2)
光緒皇帝的變革令涉及經濟、文教、軍事和政治等帝國政體的各個方面,其中經濟體制變革令有七十多件。包括鼓勵民間對農工商業的投資、大力發展鐵路和礦業,發展銀行,減免稅收,變革財政制度等等。文教變革令八十多件。明令變革過去按照書本選拔人才的方法,規定以後的考試要考三場:一為歷史政治,二為時務策略,三才是四書五經。要求大辦中西文化兼備的學校,特別是科技專科學校,要求王公貴族們"出國遊學"。軍事變革令有二十多件。要求裁員精兵,開展現代訓練。政治變革令最多,達九十多件。包括精簡機構,裁減官員,點名立即撤銷的衙門就有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同時鼓勵"官民論政",這一條最令中國人感到新鮮,因為中國的法律是不允許民間和下層官員議論國家政治的。這條變革令下達後,民間的奏摺一下子如雪片飛來,幾天之內,僅經都察院轉上來的關於對國家政體變革的建議就達七百多件。帝國的官員對民間議政不習慣,有意無意地表示著不同意見,或者乾脆扣押不送,結果被皇帝一下子撤了一群官員,其中包括把李鴻章"逐退"。光緒皇帝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想決定帝國由什麼人來管理,他想決定帝國該有什麼樣的聲音。這是帝國最要害的統治權力的關鍵。慈禧絕對不允許。變革僅僅開始五天,慈禧突然宣佈了她的三道指令:一、以後凡是任命二品以上的官員,必須得到她的批準;二、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三、罷免翁同■的官職。晚清時代,帝國最高權力掌握者光緒皇帝和沒有任何明確權力職位的慈禧太后的關係,是世界上最微妙最奇特的國家政權關係形式。沒有人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在變革開始後的每一天,無論天氣如何,光緒都要親自到慈禧那裏去稟報,每次都在慈禧的門外跪著,等待慈禧恩準他進見。慈禧的太監們故意刁難皇帝,每每拖延向內傳達的時間。太監們覺得看著皇帝在白玉台階上跪著的神態很有趣。慈禧對光緒的態度總的來說是和藹的,但是皇帝永遠也不敢抬頭看一眼慈禧的眼睛。慈禧的第一道令是在明確地告訴皇帝,帝國官員的任免權屬於她;第二道令是在明確地告訴皇帝,國家的"軍事指揮權"屬於她--其中對榮祿的任命後來竟然真的關乎了她的生死。至於第三道令,根據通常的解釋,是慈禧要除掉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大臣,翁同■是眾所周知的帝黨的首領。慈禧的突然襲擊怎麼能不讓皇帝感到害怕--"驚魂萬裡,涕淚千行,競日不食"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戊戌變法》(一)332~333頁。--皇帝哭了。第二天,慈禧得知一個消息:一天沒有吃飯的皇帝擦乾眼淚之後,今天要召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康有為。1898年6月16日,是帝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天。光緒召見康有為的決定是前一天發出的。當時,皇帝和慈禧都在頤和園處理國事,康有為提前一天來到頤和園外的戶部館所住下,等候第二天的召見。康有為渴望被皇帝召見,他說這是變革的需要。一個六品官要當大官就得"破格提拔","破格"的惟一希望是得到皇帝的召見,而帝國的皇帝何時"破格"召見過一個六品小官?康有為看見了希望!三天前的13日,康有為和梁啟超商量,決定以禮部侍郎的名義寫一個奏摺,隆重推薦康有為,當然也順便推薦一下樑啟超、譚嗣同等精英們。擬訂的奏摺名稱很長,說得很直接:《國是既定,用人宜先,謹保維新救時之才,請特旨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圖自強折》。奏摺中特別突出推薦了康有為,一看就知道是康有為自己的手筆:"其才略足以肩艱钜,其忠誠可以托重任,並世人才實罕其比。若皇上置諸左右以備顧問,與之討論新政,議先後緩急之序,以立措施之準,必能有條不紊,切實可行,宏濟時艱,易若反掌。"徐致清《國是既定,用人宜先,謹保維新救時之才,請特旨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圖強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16日,陽光燦爛。康有為興奮得不能自持。走進等候傳旨的朝房的時候,他迎面碰上了政治上的冤家對頭榮祿。榮祿是因為昨天得到直隸總督的任命而按照帝國的規矩來向皇上謝恩的。兩個人短短的對話是一段精彩的戲劇台詞:榮祿:"以子之■■大才,亦將有補救時局之術否?"康有為:"非變法不能救中國也。"榮祿:"固知法當變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變乎?"康有為:"殺幾個一品大員,法既變矣!"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戊戌變法》(一)354頁。那個瞬間,榮祿肯定覺得脖子上掠過了一股寒風!沒有比中國的知識分子失意時垂頭喪氣,得意時忘乎所以更為性格鮮明的人了。問題是,康有為面前的這個大員是誰?是帝國的軍機大臣,是帝國的直隸總督,是掌握著帝國武裝力量的頭號人物!這一回,秀才真的遇見兵了,榮祿如何也說不清。但是,就憑這一句話,康有為們必死無疑。頤和園的勤政殿,後來被稱為仁壽殿,在這裏,光緒皇帝見到了康有為。這是光緒皇帝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這位帝國的職業變革家。皇帝首先問了康有為的年齡和出身,見面前的朱卷上寫有"康有為十三世為士"的字樣,於是"撫掌而笑"。接著,康有為抓緊時間開始闡述自己的變法主張。從變革的必要性、"少變"與"全變"的關係、變法的要點、教育變革、財政變革,一直到官僚機構的變革。當說到變法為什麼今天才開始時,皇帝已經把面前這個小官當成知己了,他不經意地向簾外看了一眼,然後脫口而出:"奈掣肘何?"康有為知道,光緒指的是慈禧。他安慰皇帝說,重要的是慈禧身邊的老臣,他們是憑藉遺老資格才有高位的,他們不讀書,反對新政,蠱惑太后,如果皇帝還不能罷免他們,至少可以提拔一批精明強幹的人。專門破格使用維新人士。光緒聽康有為說完,停了一會兒,然後讓康有為下去歇歇。可以想像到康有為回到南海會館時的得意和風光。康有為終於平靜下來了,開始等待皇帝對他的任命書。但是,他失望了。光緒皇帝確實給軍機處下達了考慮給康有為官職的旨令,軍機處上報給皇帝的建議是:賞六品,在總理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光緒皇帝批複:準。康有為三年前就已經是六品官了,"在總理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只不過是讓他換了個"上班"的單位而已。慈禧太后收回的僅僅是二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皇帝不是有權任命三品以下的官職麽?按照帝國的先例,召見之後即可進翰林院,至少可以當上內閣中書。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出了什麼變故?最失望的是梁啟超。康有為沒有陞官,預示著他更沒希望了。半個月之後,梁啟超也被召見,召見後的結果也是官職六品:辦理譯書局事務。梁啟超氣憤之下,要離開京城不幹了:"數日之內,世界屢變,或喜或愕,如讀相宗書也。南海(康有為)召見,面詢極殷拳。而王母主持於上,他事不能有望也。總署行走,可笑之至,決意既行矣!"《梁任公年譜長編》,第57頁。有人分析康有為和梁啟超沒有得到官職的原因時,其中居然有這樣一條:皇上聽不懂廣東話。中國歷史上如此熱鬧的"康梁變法"終於呈現出極為古怪的事實:策動變法的人官職低微,根本影響不了帝國的政局。而且,這兩個依靠文字來"變革"的人,直到最後竟連以自己的名義上奏的權利都沒能爭取到。光緒皇帝為什麼沒有給他"最寵信的康有為"一個像樣的官職,這是歷史的一個謎團。康有為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過他的皇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