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與走私鹽一樣危險"的…
在外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徐桐自殺於他的那座沒有大門的豪宅裡。他的兒子沒能來得及"胡服騎射",洋人們就把這個崇拜洋人生活方式的帝國刑部侍郎"正法"了。徐桐是慈禧廢帝的最認真的支持者,其原由來自他的野心--他要入軍機處--身為大學士而不入軍機處,等於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宰相。作為漢族大臣和大學士,入軍機處的最可靠的途徑,就是當皇帝的老師。當過同治皇帝老師的李鴻藻是軍機大臣,當過光緒皇帝老師的翁同■也當上了軍機大臣。因此,當徐桐得知慈禧太后要把光緒皇帝廢除而讓載漪的兒子當皇帝時,本來和這件事沒有什麼關係的他,立即覺得實現夢想的機會來了。他馬上和載漪拉上了關係,並且最終當上了載漪兒子的老師。但是,載漪的兒子還不是當今的皇帝,儘管慈禧太后有這個意思,可該死的洋人硬要蠻橫干涉,如果載漪的兒子當不上皇帝,他當軍機大臣的夢想就要落空。於是,在1900年帝國瀰漫著血腥味的夏天裏,80歲的徐桐如同吃了興奮葯,聽說要滅洋的義和團農民們進城了,他親自出城去迎接,說是"一舉■夷,實為數千年來第一快事","中國自此強矣"!羅■■《拳變余聞》,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版,第213頁。心懷政治野心的大學士徐桐對義和團所做的一切都無條件地給予肯定。他的觀點和態度毫無疑問地影響著社會輿論,甚至對慈禧的決策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義和團在大柵欄放火,把正陽門都點著了,慈禧自然要"追究責任",但是,徐桐對慈禧說,義民的"神火"之所以燒了正陽門,不是義和團的責任,而是"神"的旨意,這是"神"在"示罰光緒"。這個解釋令慈禧聽上去很受用,於是事情不了了之了。然而,這個如此痛恨洋人的帝國最有學問的人,竟然連關於這個世界的基本常識都不具備。他對有人把美國翻譯成"美利堅"十分惱火,說我們中國什麼都是美的,美國還有什麼可"美"的?我們中國什麼事情都順利,美國還有什麼可"利"的?我們帝**隊的兵器無所不堅,美國還有什麼可"堅"的嗎?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帝國的大學士拒不承認世界上有許多的國家,堅持認為那些"亂七八糟的國名"是英國人胡編出來嚇唬人的:"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劉成禺:《世載堂雜憶》。帝國所有的漢族官員,全部都是帝國最著名的大文豪,因為他們都是經過科舉考試嚴格選拔出來的。在中國,"狀元"等於是一個無所不知的人。帝國政府對漢族行政官員的選拔,是一種公平的選拔,除了歷史上有過極少數的舞弊之外,帝國之內的任何一個人,無論貧富,無論出身--除了個別的社會階層,如女人、演員、妓女、理髮匠等--都有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利,並且都有機會因此而走上聚斂錢財和光宗耀祖的為官之路。因此,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把讓家裏的男孩子讀書作為頭等大事。中華帝國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不開辦學校的國家,但是,中華帝國卻是這個世界上讀書人最多的國家。雖然通過科舉考試而登上高級官員階層的讀書人少之又少,但這絲毫沒有減弱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刻苦讀書的興趣。在帝國的土地之上,到處可見人數驚人的"落第者",他們幾乎個個都滿腹經綸。最初來到中國的洋人們,曾經對中國人的"學問"大為驚訝,他們無法想像表面上看上去麻木獃滯的中國鄉間私塾先生和到處流浪的讀書人,竟然"內心蘊藏著對大自然的極其豐富的想像力,蘊涵著詩人的獨特氣質"--"你永遠想像不到他們具有多麼高的天賦和才智,他們好像擁有一種能夠在大自然中發現美的特殊的天賦。"無論在帝國的什麼角落,隨便拉來一個帝國的讀書人,他便能夠"迅速捕捉到大自然給予他們的可愛之處,並加以一番高雅、細膩的描寫"。《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英)麥高溫著,朱濤、倪靜譯,時事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50頁。但是,帝國的讀書人所讀的書,全部都是中國先哲們的"經典",包括哲學、道德說教和歷史典故,他們從來不涉及自然、地理等任何一門自然科學知識。那時,帝國的讀書人把所有自然科學知識統稱之為"術",正宗的讀書人對這些下賤的東西是不予理會的。況且,帝國選拔官員的考試根本沒有這些內容。帝國政府強調的是"聖人"的作品,並且指定了嚴格的文學格式。半神半人的孔子以及他的門徒們的言論彙集成書,從此成為支撐整個國家運轉和生存的惟一思想基礎。這些思想基礎包含了中華民族關於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包含了關於人生動機的疏導和關於社會和諧的終極目標。在洋人們的眼裏,中國的這些思想經典似乎並不怎麼實用,中國的經典從來沒有對人們心中所產生的重大問題提出過任何的解決辦法,也從來沒有把關於人類未來將要遇到的重大問題向人們預示。它們只是一堆"指導"得模稜兩可的枯燥說教,嚴重缺乏《荷馬詩史》那種能夠喚起民眾強烈激情的魅力。中國的先哲們在敘述自己的思想觀點的時候,沒有加入任何人間生活的感**彩,他們反覆強調的是"人性"觀點和"君子"規則,這些"觀點"和"規則"教誨中國人以一種"自省"的方式約束自己的所有的**--沒有了所有與生俱來的生命**的人還是人嗎?是。是具有崇高倫理道德的"正人",是有別於卑鄙小人的"君子"。千百年來,"正人君子"為整個中華民族營造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光環,這種美妙的虛幻光環緊緊地籠罩著每一個在這片土地上出生的人。所以,中國人可以世世代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生活下去,因為即使生活內容止步不前,只要他們精神上覺得自己可以算一個"正人君子",就可謂達到此生的最高境界了。儘管帝國的絕大多數百姓根本不識字,一生也不會讀上一頁中國經典,但是,在中國,即使是一個農夫,他也知道孔子,他也願意每天都生活在孔子的教誨中--中國人覺得自己可以摒棄、泯滅一切人的生命因素而成為非同一般人的"正人君子"。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華帝國的臣民個個都是神思飛揚的詩人。只是,國家的政治絕不是詩篇。可以想像出一個帝國的漢族官員曾經走過的奮鬥歷程:男孩子在黎明時分被父母叫醒,他揉著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光還沒有顯現的窗外,然後立即要出門,因為教書先生已經在等待。男孩子坐在硬板凳上,手上拿的是一本他根本沒有興趣、也根本讀不懂的中國經典。他弄不明白書裡的任何一條道德概念和歷史典故,中國先哲們的話對於孩子來講實在是深不可測--"如同把一本未經翻譯的柏拉圖的希臘原文著作放在一個美國孩子面前"。教書先生從來沒有讓這個孩子明白中國經典的想法,他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一遍一遍地背誦。"古老得彷彿來自諾亞時代"的中國漢字至少有6000個以上,由這些文字組成的中國經典每一個字裏都隱藏著一個玄妙的故事,孩子必須背誦這些文字和故事,以便在將來帝國的科舉考試中能夠熟練地加以默寫。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典故或者故事在敘述上出了差錯,這個孩子的前程就完結了。"除了中國人,其他任何人要完成這項工程都會精神崩潰"。如果這個孩子連秀才的考試都沒通過,一生將永遠是個教幼童的先生。而如果他考取了舉人,風光了一陣,但是最終沒有通過朝廷的考試,那將一生落魄,鬱鬱寡歡。就在義和團在京城裏"披髮邁步"、"聲動天地"之時,河南總督在給朝廷的一份奏摺中說,今年本省參加考試的讀書人中,有13位超過80歲的,其中一位年逾90歲。90歲的老書生"文章完美、用詞準確,沒有暮年痕跡",只是實在不知道該不該錄取他,因為不知道他這把年紀還能做什麼官。更驚人的還有當年來自安徽省的奏摺,言該省考生中,竟然有35人80歲開外,13位90歲以上!這個落第階層也是帝國最危險的階層,他們牢騷滿腹,看什麼都不順眼,是動蕩一旦出現時的最大的人力資源。但是,那個男孩子終於通過了朝廷的最高考試,當上官員了。在通過考試的那一瞬間,他突然感到了枷鎖的脫落,於是多年來他所默讀的所有有關道德和哲學的說教,統統都消失得一乾二淨,他再也不需要這些了,因為這些在他今後的生活中根本沒有用,他只要偶爾用用它們表面上的文字就可以了。他必須從頭學起,當然不是學習如何管理國家,而是要系統地學習中國式的官場程序--這是一門與中國經典所宣揚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關係甚至相悖的學問,如果學得深刻甚至有所創造,他就可能當總督、巡撫,甚至大學士--像令太后都"改容以禮"的徐桐那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