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大沽口炮台和中國姦細(1)
從中華帝國的版圖上看,天津附近的海岸,是帝國國防最緊要的戰略地,因為這裏的海岸與帝國都城的直線距離僅僅150公裡。帝國已經被這個地理現實折磨得患了神經衰弱:在此之前的50年間,外**隊在這裏登陸並且直搗帝國都城的嚴重事件,已經發生過三次。而更令人擔心的現實是,外**隊三次入侵,帝國的正規軍沒有一次阻擊成功。那是一段景色荒涼的海岸。渤海灣被南北兩個半島圍成一片淺淺的海域,渾濁的海水深深地浸入大陸。一條叫做海河的河流流經這裏入海。從這裏乘船逆海河而上,很快捷地就可到達華北的重要城市天津。海河的入海口叫大沽口。大沽口,帝國的門戶。大沽的防衛設施自明朝即開始建造,幾度興衰,至1900年,這裏已經建成由四座炮台組成的防禦體系。這四座炮台分別建造於海河入海口的兩岸,呈"田"字形排列,四座炮台共配備德式"克虜伯"、"阿姆斯特朗"和國內仿製的各種口徑的火炮一百七十餘門,性能優良,技術先進,彈藥充足。海面上的任何目標,只要進入帝國海岸炮兵的視野,立即就會變成射擊諸元,四座炮台上的大炮將從各個角度編織出足以令任何入侵艦隻魂飛魄散的火網。帝國的炮口所指的海面上,遊弋的是帝國最精良的北洋水師艦隊,在"海容"號巡洋艦的率領下,驅逐艦、魚雷艇門類齊全,保養良好,時刻處在戰備狀態。長年駐守炮台的帝國官兵達三千多人,距離炮台後方數十裡,便有帝國陸軍主力部隊的遙相呼應,只要海岸告急,陸軍便能夠迅速地給予增援。至少在那個時代,帝國的大沽口要塞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堅固的軍事堡壘之一。法國人的說法具有代表性:"世界上再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出海口的戒備會有這麼誇張而富有挑釁意味--沿著流著汙水的可怕的白河兩岸,像這樣的炮台,簡直是對峙平列著,看上一眼便給人一種險惡和恐怖的感覺。這海口的周遭雖然糜爛至甚,但看那佈置,顯然是佔著第一等重要的形式,是通向中國繁華城市天津和北京的要衝。"(法)貝野羅蒂《北京的末日》。見金煒主編《中華民族恥辱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10月一版。6月10日,雲集在渤海海面上的各國海軍和北京的公使們失去了聯繫。6月14日,他們又和正向北京方向進發的西摩爾的聯軍失去了聯繫。各國駐天津的領事館裡和海面上英國"露西亞"號軍艦的甲板上,同時在猜疑、惶恐的氣氛中開始了激烈的辯論:是否立即強行奪取大沽口?是否要"佔領這個國家"?領事們的辯論分成明顯的兩派,即"緩佔派"和"速佔派"。"緩佔派"們的主張最好使用和平的方式,至少暫緩動用武力,因為一旦開戰的話,"等於宣佈了每個在中國內地的外國人的死刑"。而"速佔派"的觀點是,現在需要保護的外國人有四個類型:傳教士、西摩爾的聯軍、北京的外國僑民和天津的外國僑民。如果延遲行動的話,就無法為西摩爾的聯軍打開通路,更無法"代替帝國政府"圍剿義和團,那麼這四種人必會遭遇滅頂之災--"不奪大沽,等於自殺!""露西亞"號軍艦上的海軍軍官們,觀點出奇地一致。1900年6月16日,在帝國的皇太后召集政府官員們召開第一次禦前會議的那一天,雖然帝國的政府會議什麼決定也沒有做出,但各國海軍軍官們的會議很快就有了結果。"露西亞"號軍艦甲板會議的最後記錄是:自動亂開始以來,聯軍各國已經派遣分隊登陸,以保護其僑民及外交使團,對付通稱義和團的叛亂,並未受到阻擋。起初,清朝當局似乎還了解到他們的義務,並做出明顯的努力,企圖恢復秩序。但是,現在,他們調集軍隊到鐵路線上,並且在白河口佈雷,明顯地表現了對外國人的敵人的同情,此種行動表明清政府已忘記其對外國人的莊嚴協定。由於聯軍各國司令官有必要和登陸的分隊保持經常的聯繫,他們決定通過協商或武力暫時佔領大沽炮台,規定將炮台交付聯軍的最後期限為17日凌晨2時整,並將此項決定通知駐津總督與炮台司令官。(英)派倫:《天津海關一**二年~一九一年十年調查報告書》,許逸凡譯。這是一個最後通牒。從送達的目標上看,各**隊宣佈的交戰對象已經不僅僅包括了大沽口炮台上的帝國守軍,而且包括了帝國的一級政府--駐天津的直隸總督。帝國大沽炮台守軍司令羅榮光,現年66歲。字耀庭,湖南乾州廳(今吉首市)人。鹹豐初年以武童投效曾國藩,參加帝國政府軍與太平天國農民軍的戰鬥,並以作戰勇敢而屢屢得到升遷。他曾經是由美國人華爾率領的帝國"常勝軍"中的軍官,先升把總,賞藍翎;再升守備,賞花翎。1864年在當時江蘇巡撫李鴻章的率領下攻打太平軍佔領的常州,他"率先登城,手刃太平軍將士數人",因此升為副將。太平天國農民軍起義平息後,他又參加了圍剿撚軍的戰鬥,依舊勇猛異常,升為記名提督,賞頭品頂戴。1881年,受李鴻章之命,他在大沽創立水雷營,訓練帝國海防官兵,因鞏固帝國海防有功,升天津鎮總兵。不久前,他又接到升遷的命令,被授予喀什葛爾提督。作為漢族軍官,他正式被任命為地方武職的最高職位了,這幾乎是帝國地方軍職的頂峰了。但是,因為大沽的緊張形勢,他還沒有來得及去上任。據稱,羅榮光生活簡樸,"見有奢糜者,輒面斥之","位漸顯,服食儉約若老兵然"。66歲的老兵雖身經百戰,但若無1900年夏季津京一戰,不但身世將平淡無奇,並且很可能還會因為他的戎馬歷史而得到一個"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的稱號。此津京一戰,對於帝**隊來講實無可誇耀之處,甚至是一個奇恥,但因戰敗而自殺於戰場的羅榮光由此卻被史書稱為民族英雄。帝國戰敗的歷史成全了不少官員的"名節"。16日晚,一個悶熱的夏夜。英**艦"露西亞"號放下一條小舢板,朝大沽炮台方向劃去。22時整,羅榮光接到通報:沙俄海軍魚雷艦長巴赫麥季耶夫中尉求見。這是一個傲慢的俄國年輕軍官,以前沒有和帝**人交手的經歷,因此他對他面前這個年紀已經衰老的帝**官比他還傲慢的神情和口吻感到萬分吃驚。他吃驚的原因是,現在,各國聯軍已經做好了一切攻擊炮台的戰鬥準備:1600多名沙俄官兵悄悄進入了海河河口;300多名日本官兵已經未費一槍一彈而佔領了塘沽火車站;250名法國官兵正向軍糧城方向移動,截斷了帝國陸軍向大沽口炮台增援的通道;900多名英、日、德、法、意、俄聯軍,已經埋伏在了西北炮台的側後,時刻等待衝擊命令。另外,大沽口外的海面上,各國的32艘戰艦已經全部完成戰鬥部署:10艘艦艇已進入內河,2艘貼北岸靠近塘沽火車站,準備收容僑民;2艘在內河中央停泊,負責保護海關和營救戰鬥傷亡人員;2艘靠近下遊的清軍水雷營負責監視北洋海軍的行動;另外4艘部署在北炮台河流的拐彎處,任務是和已經埋伏好的水兵們一起南北夾攻進攻大沽炮台。另外22艘巨艦由於吃水問題不能進入內河,它們全部停泊在河口外,成梯次配置,準備以強大的艦炮火力壓製帝國海岸炮台火力,掩護海軍陸戰隊員的作戰--這種部署,據"老兵"們說,是接受了1859年英法聯軍強攻大沽炮台慘遭挫折的教訓,根據1860年聯軍抄後路襲擊大沽炮台的有效經驗而制定的,因此"絕對有勝利的把握"。而重要的是,至少從聯軍偵察的情報上看,中華帝國的軍隊似乎對即將發生的戰鬥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軍事調動和火力準備。因此,俄國中尉通過翻譯,把話說得一板一眼,他想盡量把聯軍的動意向這位老人表達得清清楚楚:"羅將軍,你了解當前的局勢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