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中國軍團(4)
中**團參加的另一場戰鬥,是和英國皇家海軍的100名水兵和美國海軍的100名陸戰隊員一起執行的。任務是在攻擊天津城之前的一次大規模偵察。這次偵察受到了清軍的猛烈打擊,清軍的密集的炮火迫使他們連續撤退。撤退的時候,軍團副指揮官布魯斯少校受重傷--他的頭盔被一粒子彈擊穿,又有一粒子彈打穿了他的肝臟。一顆炮彈幾乎在希爾上尉的頭頂爆炸,除了他受重傷之外,身邊的另一個士兵被炸死。這是一次沒有效果的偵察,聯軍全部被趕回租界。在回來的路上,中**團的士兵一直抬著的英國皇家軍艦"巴福拉"號海軍候補少尉愛斯戴爾,他身受致命傷,已奄奄一息。中**團還參加了聯軍在老龍頭火車戰的保衛戰。這是聯軍與中**隊在整個天津地區最血腥的一次戰鬥。在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中,中**團傷亡巨大。在今天可以看到的關於這次戰鬥的史料記載中,都涉及了一個細節,這便是衝進火車站的中國士兵退守到車廂內,與聯軍開始進行肉搏。不幸的是,在巴恩斯的回憶錄中記載著,衝進車廂與中國士兵肉搏的聯軍中就有中**團士兵--無法想像中國士兵和這些同樣是中國人的英國雇傭兵扭打肉搏的時候,雙方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中**團在天津戰場的出現,引起了清軍官兵和義和團農民的極大注意,他們將痛失國土的仇恨集中在他們身上。無論中**團駐守在哪裏、行進在哪裏、宿營在哪裏,都會有炮彈莫名其妙地落下來,以至軍團中的英**官懷疑是中國人派出了大量的姦細在時刻監視著中國軍團的一舉一動。針對中**團的準確炮擊最猛烈的一次是7月6日,軍團剛剛在一個叫做"禁酒廳"的地方駐紮下來,立即受到猛烈的炮擊,"10分鐘之內,落在我們所居住的地方的炮彈不少於六種型號"。一顆炮彈準確地穿過了軍團食堂的一張餐桌,而另一顆炮彈在駐地的入口處爆炸,造成極大的混亂。接著,又一顆炮彈在後院爆炸,一名英軍中尉身上中了四片彈片,其中一塊彈片把他的腳切斷了。而最可怕的是,一顆炮彈竟然準確無誤地從浴室的天花板中間穿了下來,"浴室中呈現出一幅奇異的景色,較其本來的用途,更像一把漏杓。"《在華勇營服役期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中**團在一起的活躍日子》,巴恩斯著,1902年,倫敦。"中國情報局確實有過人之處",像是"整個地區佈滿了間諜"。一個晚上,中**團正在進餐。也許中**團的後勤人員大量地屠宰中國百姓的耕牛,早餐是冷熟牛肉,中午是燉牛肉,晚上是咖喱燒牛肉--正吃牛肉的時候,一枚炮彈直接進了餐廳,後果可以想像。更可怕的是,中**團的哨兵在軍團宿舍的房頂上抓住了兩個攜帶武器彈藥的中國人,同時有報告說,大量的清軍和義和團正向軍團大規模地包圍過來,大有將中**團全殲的意思。於是,軍團緊急轉移。不管軍團的英軍指揮官是否明白中**隊中根本不存在什麼"情報局",如果說有大量的"間諜",那只能是義和團的農民所為。可以肯定地說,中**團在戰場上的出現,引發了清軍官兵和義和團農民心中的一種無以名狀的悲憤,這種情緒立即轉化為將這些背叛祖宗的中國青年斬盡殺絕的決心。雖然在史料中沒有看見中**團過分傷亡的記錄,但是他們受到了同胞的一致仇恨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天津戰鬥的最後時刻到來了。中**團混雜在聯軍的隊伍之中向天津城下移動。那是連綿陰雨的天氣,前進的路上到處是泥濘。中**團負責護衛英軍炮兵,而在絕大部分時間裏,他們不是執行警戒任務而是一群苦力--在泥濘中為英軍士兵推那些陷在泥濘中的大炮。這是連騾馬都會被累垮的活兒,但中**團的士兵還是一聲不吭地一直把那些大炮推到了天津城下。中**團參與攻擊的方向是天津南門。士兵們在這個方向上眼看著日軍的攻擊在中**隊的猛烈炮火下一次又一次失敗,為此中**團建立了一個傷員收容站。晚上,軍團參加了聯軍沿通往天津南門的大路掃蕩的行動。這是戰鬥的最後時刻,在通往天津南門的路上,聯軍擁擠不堪,日本人、法國人,水兵、陸軍,澳大利亞人、印度人使這裏成為操著不同語言的外**人互相咒罵和推搡的混亂之地。沿途的所有房屋每一間都受到徹底的搜查和摧毀,而混雜在這樣的隊伍中,最得力的應該是中**團的士兵,原因很簡單,他們最熟悉中國房屋的結構,能夠如同進入自己家一樣找到隱藏在院子裏和房屋裏的那些中國式的藏身之處。1900年7月14日,隨著日軍敢死隊員爆破城牆的炸藥包的猛烈爆炸,聯軍開始對天津南門進行最後的衝擊。清軍的主力已經沒有了蹤影了,只有少數中國士兵和義和團的抵抗依舊頑強。在接近南門的時候,東城牆下的射擊十分猛烈,為此中**團進行了數次衝擊。進入城門之後,沿街的每一間房屋都有抵抗,中**團的士兵們一路掃蕩過去。途中,他們接到向西門前進的命令,但是很快命令便修改了,命令他們直接向北門武力壓縮。燃燒的房屋,燒焦的屍體和中國獨有的物件的怪味混合在一起,令人窒息。1900年9月5日的《北華捷報》有這樣的描述:"中**團第四連跟隨沃森上尉情願捨命地衝過彈雨密佈的長街……一個士兵護送馱著彈藥的騾子來到火線上,當軍官們和騾子都中彈身亡時,他卻仍然堅守自己的職責,不惜犧牲生命。目睹這一壯舉的歐洲人都說,應該向這位中國士兵頒發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老照片》第二十一輯,山東畫報出版社。天津北門,一個悲慘的地方。巴恩斯帶領中**團士兵到達北門的時候,所看見的情形肯定會令這些中國青年終生難忘:屍體堆積如山,中國人的鮮血順著所有的街巷流淌著。在一個角落,一家老小緊縮在一起,看上去他們如同一堆廢墟。天津城內的百姓大多數人受到了致命傷。一位自己已經受到重傷的母親在屍體堆中徒勞地想趕走堆積在親人屍體上的蒼蠅,她頑強地這樣做著,根本沒有對中**團的士兵們看上一眼,因此這位中國母親也許根本無法想像她身後的這些"洋兵"實際上也是些中國母親的兒子。當天津城陷落的時候,那些隨著外國聯軍一起攻擊中國北方這座重要城池的中**團的士兵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行動將導致國之都城北京面臨著巨大危機。而北京一旦陷落將意味著整個大清帝國的失守。對於這一點,也許英國人十分明白,於是,天津結束後,英國陸軍部特別設計了一種徽章作為中**團的團徽,鑲嵌在中**團士兵的帽子和衣領上:中國的一座城門,城門的拱頂上用中文寫著"天津"二字。城門下方,寫有"中**團"字樣。這四個字的上面,是"天津"二字的英文拚寫。1902年,中**團的12名士兵被特別挑選出來,代表中**團到達英國本土,參加了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這些中**團中的優秀分子,一定是頭頂著一座中國城門受到英國國王的接見的--想必這是所有來賓中獻給那個日不落帝國國王的最奇特的禮物。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