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鼓樓下的"搶劫風格"(…
面對一堆銀子,他們卻把我引到有火腿的地方去。在一條衚衕裡,我遇到另一群法國人,他們對發現的東西歡喜若狂。

當一隻又一隻火腿從店鋪中傳出來,堆放在路中央時,讚美之聲從四面八方像暴雨似的傾瀉出來。

兩三個法國青年出神地注視著逐漸增高的臘肉堆,當外面的臘肉已堆積成龐然大山時,店鋪裡又傳來消息說,一間新發現的房間裡還有許多火腿,這時,他們欣喜得簡直要發瘋了。

同上。俄國人"除了金條、銀塊和毛皮之外,什麼也不看重",表現出"從西伯利亞來的野蠻":他們可能是聯軍中最亂的人了,一切對他們無用的東西他們都是亂扔一通。

他們特別喜歡珠寶,而且把戒指與手鐲當做個人身上的裝飾品。他們似乎對鐘錶裏面的機械有很大的反感,除非他們聽到裏面的發條折斷掉下來,否則,他們絕不會滿足。

一個哥薩克在一個中國官員家中找到一個奇異的藝術品,這是一隻不比香煙盒子大的象牙盒子,一碰到彈簧,盒蓋就打開,一隻夜鶯--體態勻稱美麗而只有蒼蠅那麼的大--跳出來,棲息在盒子邊上,在那兒像一隻真夜鶯一樣地叫著,聲音極為動聽,在它歌唱的時候,喙一張一合地,尾巴搖擺著,兩翼撲動著,甚至於頸部與腿部也能合拍轉動。

這個小鳥是瑞士造的,在盒子的題詞上說,這個盒子曾經在幾個著名的歐洲收藏家的手中待過,中國官員一定為它付出了一大筆錢。

(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馬京虹、劉燕武譯,載《八國聯軍在天津》。

聯軍士兵在天津城內普遍的、大規模的搶劫,是得到了聯軍指揮部的允許的--"要阻止搶掠是不可能的,當權者們於是採取了明智的方針,讓士兵們為所欲為地搶一天。

"的確是"為所欲為",但不只是"一天"。聯軍士兵對中華帝國平民財物的搶掠持續了兩年之久,直到他們從這片國土上撤出去為止。

受到搶掠的還有帝國政府的財產。除了長蘆鹽道的數百萬兩白銀被日本和美國士兵搶走之外,俄軍洗劫了帝國政府的造幣廠,將幾噸白銀全部運走。

同時,天津道署、府署和縣署的銀庫以及所有的工廠企業,全部被搶掠一空。

聯軍還搶掠了大量的軍事物資,掠獲了三百多門火炮、大批彈藥和各種"相當值錢的財物"。

搬運不走、裝不進口袋的惟有土地和人民。於是,列強們燒殺搶劫之後開始了佔領和統治。

俄軍認為自己參戰的官兵數量最多,傷亡最重,因此功勞最大,最有資格首先行使佔領者的權力。

聯軍佔領天津的第二天,即7月15日,俄國遠東司令阿克謝列耶夫召集八國聯軍首腦開會,經過數天的磋商,於30日達成共識:由俄、日、英三國出面,各派出一名委員組成一個軍事殖民機構,並把這個殖民機構定名為:"暫時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

殖民機構成立之後,很快就頒佈了同樣是俄國人起草的《都統衙門章程》,宣佈除了洋人的租界之外,聯軍有權管理所有的事務,並且殖民機構享有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

這是徹頭徹尾的殖民統治。"大年初一別作揖,一碰碰見法蘭西,洋錢罰了兩塊一,你說點低不點低。

"這是在任何時候都逗樂的天津人當時編的順口溜。殖民統治的最大特點是把佔領區的原居民不當做人看待。

這一點從洋人政府的"司法解釋"上就可以看出來:"只要中國人和洋人之間發生衝突,不管是什麼原因,一律向中國人開槍或開炮轟擊。

"但是,中國的百姓不是財物,不會順從地任由洋人肆意逮捕、處決和搶掠,表面上謙恭溫順甚至連走路都舉著外國國旗的中國人,不久就被洋人們發現,他們"一個個不動聲色,不可捉摸"。

俄國記者寫道:"常有這樣的情況,幾個人一隊的士兵到中國住宅區或鄰村去弄飼料,但卻一去不復返了。

他們闖進某個偏僻的衚衕,碰上武裝的中國人,於是便被人從拐角後面打死了。

"(俄)科羅斯托維茨《俄國人在遠東》,李金秋、陳春華、王超進譯,轉引自《京津蒙難記》,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為此,洋記者對"到底是誰野蠻"的問題發了一通感慨:我不敢斷言,究竟誰與野蠻人這樣的稱號更為合適。

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中國人,為數達50萬以上(指當時天津城內人口),沒有任何權利,基於溶於血液中的悠久的民族紀律,在這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裏(指天津原來的人口),這個他們全力保衛的城市裏,從未破壞過秩序,從未發生過騷亂,而是那些文明的外國人,他們砸壞銀行、商店和衙門的門窗,搶劫銀子,衝進住家,把財物洗劫一空,糟蹋婦女。

一旦遇到中國人反抗便開槍行兇。究竟何人稱為野蠻人更合適呢?同上。

轉引自孫其海:《鐵血百年祭》,黃河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99頁。

突然有一天,俄國上校凱列爾在海河左岸插上了俄國國旗和一塊寫有"奉軍事當局命令佔用此地"的牌子。

俄國人的舉動立即在各國聯軍中引起軒然大波。如果說平民的財物可以隨便搶,但搶帝國的土地就得坐下來商量了,這是關乎佔領區域的"重大原則問題"。

俄國人的舉動出自於歷來對中國土地佔有的野心,同時也出自於對戰前英、法、美、德、日等國已經在天津擁有5382畝租界感到憤憤不平。

插了牌子的俄國人甚至向各國領事發出了一封照會:既然6月17日,中國朝廷的部隊曾經聯合義和團襲擊由俄國部隊佔據的外國租界和火車站,並且由於6月23日俄軍的增援,才解除了封鎖,掃蕩了海河左岸……那麼,這塊長約兩英裡包括火車站在內的土地,就已經成為俄國部隊通過6月23日的戰事行動而取得的財產……俄國不承認在6月16日軍事行動開始後締結的土地契約,所有中國的地產要在一個月的限期內呈驗地契。

孫其海:《鐵血百年祭》,黃河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01頁。

這份照會竟然宣稱過去各國廉價強佔的土地連同契約統統無效--俄國人依仗兵力強大,公開向各國索取土地,各國立即聯合起來和俄國人翻臉。

英國領事甘伯樂強硬地回答俄國領事:"英國認為凡是在英國領事館登記過的土地契約都是有效的,不容許俄國對這些契約進行任何形式的審查。

英國根本不同意'在6月16日以後簽訂的土地契約無效這一原則'。

"日本領事的答覆是:"俄國軍隊在海河左岸作過戰並有傷亡,這一事實並不能構成俄國人就有特殊的優先權。

這只是一個借口。日本士兵也作過戰,也保衛過租界,因此對左岸也有同樣的權利。

"美國、德國等國也紛紛反對,只有比利時軍隊乘機也提出了土地的要求,因為此時該國在中國的天津還沒有租界。

最後的結局是可以想像到的:已經驚慌失措的帝國政府索性滿足了每一個國家對於中國的土地要求:法國,2360畝;俄國,5474畝;德國,4200畝;比利時,7405畝;意大利,771畝;英國,6149畝;日本,2156畝;奧國,1030畝。

沒有劃給美國人土地是因為他們的做法更加別出心裁。眼看著天津位置好的土地基本上被瓜分完了,再爭下去也是無利可圖,於是,美國人把租界原來屬於美國的131畝土地"讓"給了英國,然後堂而皇之地公佈了自己"門戶開放"的主張,宣稱美國人"享有租界內的一切特權"。

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租界美國都利益均沾,都等於是美國的。在天津的佔地矛盾還在爭吵之中時,帝國的都城北京的局勢愈加惡化了。

7月14日,剛剛進入天津的英軍指揮官就收到了英國公使於7月4日從北京送出的密信,信中詳盡描述了英國使館的危機:"如果中國人不加強進攻,我們可以堅持數天到十天左右;如果他們下定決心,那就不出四五天了。

因此,要防止可怕的屠殺,只有不失時機才行。"7月18日,又來了一個日本密使,由於他在途中被清軍俘虜了四天,密信已經被他吞進肚子裏,於是只有口頭彙報:"使館危機,帝國政府已經將北京的董福祥的部隊調往天津方向。

"7月25日,聯軍接到美國公使從北京送來的信:"不能支持多久了,希望速來援救。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