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還原歷史真相: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選載)》三國的國內狀況--中國
三中國——士紳與民眾

19世紀初期以前,中國基本是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西方各列強到來之前,中國的社會結構、民眾生活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清朝的統治

從1644年到1911年的200多年,中國處於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統治時期,中國由25個省級行政區構成。滿族貴族往往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擔任重要官職,而漢族及其他民族的知識分子則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在官僚機構中的地位。清朝的社會等級嚴格,皇帝、皇族、世襲貴族、官僚、士紳等處於社會的上層,而包括商人、工匠、農民在內的平民等則處於社會的下層,構成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

17世紀後半期到18世紀是清朝的繁榮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但是由於統治機構逐漸龐大,官吏**,政府開支巨大,財政逐漸入不敷出。政府竭力搜刮社會下層,甚至以捐官*彌補財政經費的不足,更加劇了**。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由於政府將負擔向農民轉嫁,導致社會矛盾逐漸尖銳。

民眾的生活

清朝建立初期,推行滿族的服飾和禮儀,特別是要求男子留長辮。滿族的社會地位高於漢族。但是在經濟上曾實行過一系列積極措施。那時民眾生活相對穩定,人口增長。從1741年到1840年的一百年中,全國人口增長了三倍,達到4.1億。社會人口的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從事農業和手工業。但是隨著貧富兩極分化,土地逐漸集中到官僚、貴族、地主手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日益貧困,被迫進行秘密結社的反抗鬥爭,清朝的統治發生了危機。

對外貿易

明清時代,中國經濟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經濟部門齊全、內部市場廣大,自己需要的產品基本能夠在國內解決,不依賴外部商品的輸入。而清朝統治者長期認為中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沒有主動與外國進行貿易的意識。從1757年起,清朝就嚴格限定西方國家只能在廣州一地進行貿易。

由於中國的生絲、茶葉、瓷器等擁有廣大的國外市場,直到18世紀80年代,中國的對外貿易始終處於出超的狀態,每年有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但是,自英國佔領了印度的鴉片產地後,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19世紀初,英國公司販毒範圍擴大到中國沿海各省。美國的煙販也向中國秘密輸入鴉片。鴉片腐蝕了吸食者的身體與精神,而且改變了中國貿易出超的狀況,引起中國白銀的外流。1833年以後,中國每年輸出白銀在1000萬兩以上,致使政府擔心有白銀枯竭的危險,不能不思考解決的辦法。

*捐官:即以錢財買官。清政府將一些官職公開標價,允許地主用錢買官,賣官所得錢財彌補財政不足。

*知府:古代官名,相當於現在的市一級行政長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