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清紫袍》3.桑園驛(3)
見到北方的大白菜,朱珪食指大動,連連舉筷讓菜給陳大文。陳大文是浙江會稽人士,攢著勁兒吃了些,盛酸辣湯泡米飯笑著看朱珪吃得香甜。

「他們也在安慶衙門裏種了北地白菜,去味甚遠矣!」朱珪漱了口,一邊清理著鬍子,又囑咐朱順,「剩菜賞給你們,只是不準飲酒。」朱順和李實兒領賞謝了。

二人出驛館朝運河沿上走來,親兵遠遠跟在後面。

太陽剛落下去,田野,樹木,房屋籠罩在青黑的暮色裡。堤岸上柳樹黝黑成行,運河裏停著北去通州的漕船,又矮又長,歪七斜八地排出去老遠。

「嗬!」朱珪被這清冷激起了一個寒顫。

「倒春寒!乍回北地,不習慣吧。我們回驛館秉燭長談?」陳大文關切地說。

「驛館裡人雜心亂。」朱珪搖搖頭。在一株柳樹下停住腳步,他扯緊半舊的貂皮領子,雙手抄進袖筒。

運河上小船插在大船縫裏擠成一堆兒,只剩河道中央一條白亮的水線。人們正在岸上埋鍋造飯,到處閃著火光,嗆人的燒柴火味一直飄到大堤上來。

「哪一省漕船?走得倒是快。」朱珪漫不經心地說。

「是山東的——真快也罷了,自打去年冬上就停在這兒了。」

陳大文捋著耳朵下的一股長髯,打起了京腔。

「前天看到也覺得奇怪,讓底下人打聽,原來的漕糧是開春二月運到官倉再裝船北上,三年前改成了當年十月交兌,冬上起行——」

朱珪聽了迷惑不解。

「漕督上了條陳,說山東春兌春開阻礙河道,恐怕耽誤了江南漕船行期。上年十月兌糧,運河裏也恰好上凍,濟寧府的船在濟寧守凍,德州的凍在德州,仍舊等運河開了凍才能北上的。」

這下朱珪心裏雪亮,江南各省冬季收糧,來年春上起運。這期間山東富餘了三個月,府州縣辦事疲敝,才有了這個冬兌冬開的法子。

「安徽漕糧剛剛起運,這時候,蘇揚的船未必能到洪澤湖。」他說道。

漕船停在水次三個月,開支浩繁,況且米糧又容易受水汽潮濕發霉,這裏面弊端叢生。

「州縣一時從容,百姓便是多事之秋!」陳大文一邊點頭稱是,「已經知會了德州糧道,叫他增派兵丁巡夜防火,加緊運去京城——這當是糧道不讓船上生火了。」

「富總漕真可謂體諒東省同僚……」話到一半,朱珪打住了。

陳大文的眉毛止不住跳了幾下,剛要開口。朱珪卻忽然轉了話題:「你既然接任本省,盡在這裏耽擱做什麼?」

柳條兒呼呼作響,河堤上起了風,陳大文下意識地站到上風處。

「山東藩司暫時署理著巡撫,皇上既然說了,大文豈有不等候大人的道理!」風吹得後背直發涼,他縮了縮脖子。

「和珅死的第二天就有旨意,重治和珅是因為他貽誤軍國重務,貪黷營私倒是其次,根本沒有追究和珅財產來源的意思。」陳大文冷不丁冒出一句。

朱珪一愣,扭過臉看著這位昔日的下屬。

「不做株連,既往不咎。大員裡福長安、蘇凌阿發去為先帝守陵,連吳省欽都是告老還鄉,不知多少人暗自慶幸呢!」

朱珪沉默起來。他們久任封疆,對天下官員貪墨成風感觸最深。十年來往京城進貢的車馬常年佔據著驛道,先帝鍾愛玉器,為了三節萬壽向內務府上貢,各省官員幾乎將天下奇玉搜羅殆盡。

下屬藩臬道府動輒碧玉如意、玉瓶、玉爐、玉山子送往京城,明擺著百姓脂膏被朘削。朱珪既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每次他進的松蘿、梅片、銀針、雀舌、珠蘭茶都被賞了宮裏下人……

靠養廉銀置辦這些貢品朱珪都感到吃力,細想那些玉如意、玉山子的來路,他心裏直冒涼氣。

「依我看——皇上把和珅案當成朝裡權柄之爭,沒有看作天下治亂根源。」

陳大文緊盯著帝師,最後下了結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