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第十三章 偏安江南
在講述瘐亮北伐之前,我們先來大略看看東晉的偏安史。

講東晉偏安,得從西晉覆滅開始。漢室衰微,末代子孫漢獻帝被曹氏蹂躪來蹂躪去,最終國破家亡,江山姓了曹。曹氏末代子孫又被司馬氏蹂躪來蹂躪去,最終家破人亡,江山從此姓司馬,司馬氏在魏國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晉武帝司馬炎早年任賢舉才,對內安撫百姓,頒布了一系列的德政,還時不時地給孤寡群體發點米面油,努力讓百姓過得好一點,但是那時生產力水平低,水旱蝗災此起彼伏,史書上隨處可見某郡「飢」「大飢」的記載,但是考慮到統治階層在努力向好,久經離亂的百姓,對西晉政府始終抱持著信心和希望。

對外,司馬炎任命鍾會、鄧艾攻伐蜀國,阿鬥率百官投降,蜀國歸入西晉的版圖。對吳國,司馬炎任命羊祜等主戰大臣,對吳國胡蘿蔔加大棒交替使用,公元280年,吳國末代君主孫皓率百官降。此時三家歸晉,一統山河,一時風光無限。

可惜好景不長,後期的司馬炎逐漸好色昏庸,朝政日下,這還不算,他最大的敗筆是立智障兒子司馬衷為太子。司馬炎也知道太子傻,可是他對皇后楊艷十分癡情,不捨得違背她的心願,硬是把大好河山交到司馬衷手裡。更不幸的是,好像怕一個司馬衷還不夠鬧心,司馬炎給傻兒子又娶了個醜而且惡的皇后賈南風,其實當時的皇后人選還有衛家姑娘,衛家帥哥美女輩出,著名的衛階就是因為生得太美被人看死的,可是武帝思來想去,選了賈充的女兒。司馬炎死後,司馬衷上位,很快就鬧出那個著名的笑話,聽說百姓飢餓而死,小皇帝很驚訝地問:「何不食肉糜?」足見他實在不是處理政務的料,他的丈人賈充逐漸執掌權枘,朝中大事基本他說了算,皇后賈南風跳得更高,專橫、凶暴到她的親生母親都看不下去,勸她收斂一些。

賈家當權,司馬家的人不答應了,這江山明明是我司馬家連搶帶打拿下的,憑什麼賈家摘果子,欺負我們司馬家沒人嗎?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首先發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兵變,對賈南風先廢後殺,清除外戚,之後廢掉司馬衷自己做了皇帝。

這下,司馬家的其他人又不幹了,都姓司馬,憑啥你當皇帝,何況還是個昏庸凶暴的皇帝,其他王表示不服,於是引發八王之亂,打著打著,這些王的兵力嚴重不夠,成都王司馬穎召匈奴劉聰率軍入中原,以為援軍。自古請神容易送神難,胡人進入中原後,不想走了。於是內亂逐漸過渡到胡漢戰爭,胡胡之爭,將大好河山硬是打成了馬蜂窩。

且說在西晉將亡未亡之際,琅琊王司馬睿逐漸顯山露水。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不過,司馬家的子孫多了,像他這種被邊緣化的曾孫,本來和皇位是沒什麼關係的。八王之亂中,琅琊王這一支也沒法獨善其身,被捲入宗室內亂中。永興三年(304年)七月,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惠帝司馬衷親征鄴城,當時勢力最盛的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坐鎮鄴城的正是司馬穎。也就是這一戰中,司馬睿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官職,拜員外散騎常侍,後升為左將軍,奉詔參與征討成都王司馬穎。兩軍在盪陰展開激戰,司馬越兵敗,逃回封國東海,晉惠帝及隨軍大臣全成了成都王司馬穎的俘虜,這其中,也有時年29歲的司馬睿。不久,司馬睿叔父東安王司馬繇被司馬穎殺害。這一來,司馬睿十分驚恐,擔心下一個刀下鬼就是自己,於是找個機會偷偷逃跑了,一路歷險,最後幾乎單騎逃回洛陽。

雖是吃了敗仗,也算積累了一點帶兵經驗,到底是皇族,東海王司馬越重整山東諸路兵馬起兵時,再次啟用司馬睿,封他為輔國將軍,鎮守下邳。那時晉惠帝已被張方遷到長安,幾番苦戰,東海王越成功地迎惠帝回到洛陽。

司馬越因功封太傅,增封下邳、清陽二郡。惠帝經過這輪番廢立,一會兒投東,一會兒奔西,顛沛流離,逃亡途中,經常一碗粗米飯都吃不上,幾番折騰下來,回洛陽後,僅5個月,惠帝駕崩,也有說法,認為是司馬越毒死了惠帝。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懷帝,改年號為「永嘉」,朝政基本司馬越說了算。後來,懷帝親政,兩人關係出現裂痕。

此時,西晉政局風雨飄搖,命懸一線,而且,趁晉室內亂,北方的五胡開始大踏步略地稱王,特別是劉氏匈奴政權,對西晉虎視眈眈,戰事不斷,如果此時君臣一心,穩定大局,一切尚有可圖,可惜,得了勢的司馬越隻知弄權,誅殺異已,搞得官、民俱不聊生,大失人心。

司馬睿見此狀況,心情十分擔憂,此時,他聽從好友兼首席謀士王導的建議,移鎮建鄴(今南京),那裡遠離北方戰場,局勢較安定,或可安身立命。司馬睿上表請求去江南,為北方籌集糧草,穩定後方,司馬越準了。

永嘉元年(305年)七月,朝廷下詔封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楊州江南諸軍事,假節,鎮建鄴。九月,司馬睿帶著他的所有兵馬,移鎮建鄴。

司馬越也沒想到,這個並沒怎麼當回事的人事安排,,竟為司馬氏政權留下一支香火,得以在江南接續。

司馬越本人呢,此刻距離王位就一步之遙,這一步要不要跨上去?不跨上去,做了這麼多準備,不甘心,上去吧,就成了眾矢之的,等待他的將是口誅筆伐,義兵四起,他就是這樣起家的,他太懂,在上與不上的煎熬中,司馬越一病不起,竟很快病亡。

司馬越死後,懷帝鬆了一口氣,誰知很快,更大的災星來了,匈奴劉氏大兵壓境,先後於永嘉五年、建興四年兩次攻陷長安,懷帝、憵帝先後死於國難,西晉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