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第109章 第 109 章
對於河套,遼國這邊遠比漢室要了解得多。雖說匈奴人防著遼國,不叫遼國的商隊進入河套地區,但是,草原那麼大,遼國手底下,多有投效的草原部族,他們如今日子好起來了,最重要的是,原本那些貴族首領現在不能直接跟牧民產生聯繫了,他們被封了爵位,有了新的封地,賞賜了新的產業,只要不胡亂摻和,可以世代富貴,卻再也不可能如同以前一樣,役使那些牧民了。

牧民們很多也是被打散了,分散到草原上的各個草場,住進了新築的小城裏面,因為遼國的庇護,他們過上了以前做夢都沒想過的生活,也能讀書入仕,因此,一個個都肯為遼國效死。

這些人本來就是牧民出身,他們培訓一番,混到匈奴各個部族裏,一點都不起眼。何況,這裏頭許多牧民其實都是去過河套的。河套那邊,因為祁連山、陰山都在附近,對於匈奴人來說,那裏就是最合適的過冬之所,當年西戎在的時候,這裏就是西戎各部過冬的所在,落到匈奴手裏之後,匈奴更是在這裏多番經營。當然,更好的還是秦朝當年修建的幾處要塞,都修建得非常高大險峻,這種地方易守難攻,匈奴人這些年來,也在不斷對幾處要塞進行加固修繕。漢軍想要攻破這裏,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漢室那邊對遼國的投石機一直非常覬覦,但是遼國卻是將投石機藏得很緊,少府研究來研究去,雖說也弄出了一些成績,但是他們製作出來的投石機非常笨重不說,射程也不夠遠,他們若是想要在作戰中使用,並不方便拆解開來隨軍攜帶,而是應該隨軍攜帶工匠,到了地方之後再伐木製作,一架投石機制作出來,怎麼著也得耗費個幾天時間,但是能起到的作用就不知道了。或者對付普通的城池不成問題,但是如果面對的是那等高聳的要塞,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為這種投石機射程有限,很難將石彈拋射到一定的高度,而秦國製作的要塞是以山川為根基修建的,你這些石彈打在夯土的城牆上的確能削掉一層土皮,但是打在山石上頭,是真撼動不了什麼。

當年衛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夠順利收復河套,那也是因為要塞年久失修,像是霍去病,還驅使了大批投靠了漢室的部族,加上那時候匈奴內部也是一地雞毛,可以說,很多時候,一切真的是機緣巧合,這才更顯得天命似乎真的存在一樣。

但是如今,那幾處要塞可沒這樣的問題,尤其在見識了遼國的投石機之後,匈奴那邊對要塞更是上心起來,從西域俘虜的工匠,相當一部分就在幾處要塞裏面,儘可能將要塞修得堅不可摧。

不過,許多事情也說不準,劉昌也不會去烏鴉嘴,說漢軍此次多吧徒勞而返,他並不介意漢軍收復河套,若是河套落到漢軍手裏,以後遼國商路也能更加暢通,說白了,以漢室如今的實際控制能力,除非如同秦國那樣,大肆向河套地區移民,否則的話,對河套那邊能採取的還是類似於羈縻的政策,將那裏分給投靠漢室的草原部族,最多就是在那裏常駐一支軍團。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會兒漢室人口還沒有膨脹到後來的程度,即便是長安,人口也還沒到超過承載限度的地步,即便是遼國給出了極為優惠的移民條件,實際上真正會移民的人,也就是那些在地方上幾乎是一無所有,走投無路的人。而漢室想要移民河套,給出的條件肯定是不如遼國的,除非官府強製遷移,否則的話,對於河套的開發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劉昌並不贊同對河套河西進行大肆開發,他之前之所以考慮著採用多京製,也是想要恢復黃土高原的植被,減少水土流失,讓黃河重新變得清澈起來。沒錯,如今的黃河,已經裹挾了大量的泥沙,畢竟,華夏文明在黃河流域發源,這麼多年下來,黃河兩岸開發已經有了過度的意思,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雖說還不至於如同後世一樣成為懸河,但是,有漢一代,黃河決口的事情也是常常發生。如果不趁著如今還能挽回就開始治理,以後再想要治理,就不知道要多費多少力氣。

像是當年秦國,移民河套,就是在河套開墾種地,那裏的確土地還算是肥沃,降水量也還算可以,適合農耕,但是,真要是不知節製地開發下去,那裏的植被情況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對黃河中下遊造成極大的壓力。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劉昌現在已經考慮著讓西域那邊開始植樹造林,保護生態,西域這個時候還城邦林立,但是,因為過度開發導致的荒漠化,不知道多少古國淹沒在黃沙之中,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能在古籍還有考古學家的發現中找到一點存在的痕跡。

漢室那邊要出兵,劉啟聯合劉武也想要出兵,代國和太原國都靠近長城邊境,劉武倒是沒有太多野心,他就國之後,在劉昌的扶持下,國內產業也有了不小的起色,如今小日子過得比在長安還要滋潤,他是沒有多折騰的心思的。架不住有個不省心的兄長。

劉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性子,他到了代國之後,就開始勤修武備,代國新增長的財賦都被他砸到軍隊上頭去了,如今得了機會,自然是躍躍欲試,他琢磨著自個手裏的兵馬不夠多,因此,便找上了劉武。

劉武根本拗不過自己的兄長,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跟了上來,至於劉啟許諾將來打下來的地盤平分之類的話,劉武反倒是不感興趣,雖說地盤大了是好事,可是,那也得看是什麼地方,這幕南草原,就算是一時拿到了手,但是之後呢,就得面臨瘋狗一樣的匈奴人了,劉武是真不想跟匈奴人死磕。

不過劉啟卻早就想好了,將地方打下來之後,就先在草原上修建棱堡,棱堡修好了還怕什麼匈奴人啊,匈奴人一來,那就是現成的戰功!

劉啟做事並不會瞻前顧後,既然已經想好了,他直接拿了代國接下來一年的稅賦作為抵押,又找劉昌採購了一大批的軍需用品,然後就將代國和太原國的郡兵都武裝了起來,興沖沖地出了長城,準備趁火打劫。

劉啟選擇的時機還是很不錯的,幕南如今是真的防備有些空虛,因為相當一部分軍隊跑去攻打北邊那些生出了異心的部族,留下來的雖說不算是老弱病殘,但是戰鬥力顯然遠遠不如全盛時期。

劉啟他準備得很充分,但是卻忘了一點,他和劉武手下那些郡兵最多也就是守過長城,從來沒有主動出擊過,對於草原上的情況半點也不了解,他也不知道,當初遼國之所以能在草原上搞出那樣的動靜,一方面是有嚮導之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遼國那邊軍中指南針是標配,甚至沒一個士卒在訓練過程中都要學會如何根據太陽或者是北極星的方位來判斷方向,所以,即便是誤入了一些磁場混亂的地方,也能粗略判斷出方向。而劉啟他們軍中顯然沒有這樣的人才,又沒有靠譜的嚮導,出發沒兩天,大軍就在茫茫草原上迷失了方向。

也虧得大軍隨身裝備的是遼國的壓縮乾糧,總算是在斷糧之前找到了匈奴人放牧的痕跡,要不然的話,這一次出征,就要變成一場笑話了。

大軍之中,這會兒還很年輕的李廣騎在馬上,看到遠處的羊群,一邊鬆了口氣,一邊心裏暗自發誓,以後要是自個帶兵,一定要先找好嚮導,這幾天在草原上不知道繞了多少圈子,李廣整個人都暈頭轉向。他出身隴西李氏,算起來秦國名將李信是他們這一支的先祖,也因為這個緣故,隴西李氏前些年的時候一直比較低調,只是,若是李家再沒有人出仕,也就很難維持得了家族的興盛,因此,到了李廣父輩的時候,他們家就開始從軍,只是,一直也沒遇上什麼好機會。李廣前些年的時候去了長安,本來想要加入北軍,但是北軍也不是那麼好加入的,李廣不得已,投靠了竇家。他雖說暫時沒有機會立功,但是無論是談吐氣魄,還是弓馬功夫,都是出類拔萃的,竇家對他也很看重,運作一番之後,便讓他在北軍之中順利立足。後來劉啟劉武要就國,竇皇后放心不下,便從北軍中挑選了一批人手,充作兩個兒子的親衛,李廣便是其中之一。

李廣為人豪爽大氣,又有本事,軍中最是慕強,李廣很快就在劉啟的親衛中脫穎而出,這次出征,他已經是軍中中層軍官。

他可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遭遇何等悲催的事情,這會兒卻是已經意識到了嚮導的重要性,不過,這個想法也就是一閃而逝,因為進攻的鼓聲已經敲響,李廣當下就一夾馬腹,呼喝一聲,帶著手底下的士卒,沖了出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