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第108章 第 108 章
薄昭一下子就振奮起來了,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張蒼也很頭疼,他畢竟在秦國就做過官,對於河套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當年秦國在河套可是下足了本錢,或者說,秦國本來就是基建狂魔,他們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各種搞水力,搞道路,搞要塞。像是在河套,秦國修建的要塞起碼有兩個,想要攻打這樣的要塞,需要付出的代價絕對不小。在張蒼看來,既然草原上亂起來了,不如就讓他們繼續這麼亂下去,多消耗一下匈奴人的實力,而自家這邊不斷積累,到時候以逸待勞,豈不是好?

只是軍方這邊想法卻是不一樣,天下太平已經很長時間了,對於大漢來說,最重要的功勞還是軍功,只是,國內如今一幫諸侯王就算私底下有些想法,但是,明面上都表現得還算是老實,何況,國內平叛什麼的,所獲得的軍功一般不會很多,高祖時候也就罷了,那時候那些諸侯王好歹還有些實力,但是到了現在,即便是老劉家那些諸侯,一個個其實實力也大不如前了。所以,想要在這上頭爭什麼軍功,那是真不容易。

但是打匈奴就不一樣了,匈奴那麼多人,這一個個人頭,那可都是功勞,何況還有復仇雪恥、開疆拓土的功勞在裏頭。這會兒不是稽粥三五不時騷擾邊界,弄得漢室這邊狼狽不堪的時候,漢室這些年在匈奴那裏,是真沒吃過什麼大虧,也就是漢室騎兵數量不足,所以匈奴人就算是一時受挫,也能很快撤離。這也是後來北宋所遭遇的尷尬,北宋那會兒,實際上對外戰爭是勝多敗少,但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北宋缺馬,對上騎兵,根本就是半點辦法都沒有,人家根本不跟你耗,打不過就撤,損失很小,但是但凡北宋那邊敗一場,那就是極大的損失,搞到最後,打仗不如歲幣劃算,所以,大家乾脆也懶得在武備上花功夫,老老實實花錢買平安就行。

但是北宋的風氣跟漢室可是大不一樣,北宋那會兒一味重文抑武,誰還想著什麼軍功,但是漢承秦製,對於下層來說,軍功幾乎是唯一的進身之階,即便是普通的民夫,若是打了勝仗,立上一點功勞,身上爵位升個兩三級,起碼就能省掉家裏的徭役。

若是覺得勝利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是不介意混個軍功的,橫豎民夫本來也不會是匈奴人攻擊的主要目標,對於朝堂上這些將領來說,他們所需要冒的風險就更少了,畢竟,一個將領,標配就有相當數量的親衛還有子弟兵,別說什麼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之類的話,實際上,在戰場上,將領的傷亡率是真比下面普通的士卒低,甚至,他們大不了投降嘛,匈奴人其實還是挺歡迎漢人高層投降的,對於投降的人,也會給予高位。

這種低風險高回報的事情,朝堂上一幫沒怎麼真的上過戰場的武將都挺熱衷,劉恆實際上也沒真正打過仗,上次去打匈奴,說是親征,實際上打仗的還是灌嬰他們,劉恆就是坐鎮中軍罷了。

被一幫人一說,劉恆也被說動了,這事的確可以搞。他主要是對草原上的情況不了解,他覺得草原上如今的亂象不會持續太久,若是匈奴本部很快就平定了叛亂,那麼,再想要找到如今這樣的好機會,那可就不容易了。

漢室那邊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出征,遼國這邊賣軍火卻是賣得不亦樂乎。

不管在什麼時代,軍火生意都是非常賺錢的買賣,尤其是壟斷生意的時候,更是如此。這會兒草原上各個部族之間打得狗腦子都出來了,誰裝備更好,勝算就更高一些,遼國這邊是什麼都賣,連紙甲都賣了一批出去,反正在投石機的打擊下,你穿什麼鎧甲都不頂用,所以,他們也不在乎這個,當然,賣給那些部族的紙甲,也是偷工減料了的,用的都是回收紙,厚度也略薄了一些,不過,對於匈奴人來說,這個也就足夠了,外面再穿上他們自個用牛羊皮製作的皮甲,這防禦力就很過得去了!

比起中原人,草原上的各個部族更明白如何能對其他部族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因此,他們很快就無所不用其極起來。幾個部族仗著自家大多數牲畜都賣給了遼國,用的都是從遼國買的便攜軍糧。遼國現在軍糧愈發實在起來,加上油鹽糖甚至還有烘乾的蔬菜乾製作的壓縮軍糧,奶粉壓製出的奶片,還有各種肉干肉鬆,一個人帶個二三十斤,差不多就能支撐半個月了,因此,這些部族乾脆利索地找了一些病死的牲畜,直接投入到了各處水源之中。

這邊做了初一,那幾個過來征討的氏族跟著就做了十五,你們現在不用草場了,但是難道你們真的能放棄草原不成?他們乾脆直接放火燒毀草場,你來我往了一番,不僅雙方都有許多死傷,仇怨也愈發深了起來。

「這麼一遭之後,只怕草原上想要平靜下來也不容易了!」張辟疆看著每日裏通過鷂鷹從草原上送來的消息,不由搖了搖頭。

「放心吧,等到死傷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自然會消停下來的!」劉昌不以為然起來,這會兒大家都打得上了頭,但是等到承受不住損失了,他們自然會休戰,要不然,就要便宜別人了。別的不說,匈奴本部各個氏族,他們無論如何也是不會願意損失太多,丟失自己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的。

「咱們這邊先慢慢在草原上築城,等到他們打完了,咱們在草原上根基也定下來了!」劉昌敲了敲桌案,遊牧民族之所以難纏,無非就是他們居無定所,機動性比較強,真要是定居下來,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之後,他們也翻不出多少風浪來。或者說,沒有人天性殘忍好殺,很多都是環境逼出來的,草原上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當他們的生活風險降低之後,他們自然也會願意過上安定的生活。

張辟疆對此深以為然,如果說以前,他還覺得佔據草原其實沒什麼意義,但是他早就意識到,草原同樣是個巨大的寶庫,草原上也是可以種植的,雖然能種植的東西比較少,像是土豆就比較合適,但是可以作為放牧的一個補充,另外,草原上其實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各種金屬礦,還有煤礦,這些可都是好東西,放在匈奴人的地盤上,完全是浪費。就算沒有這些礦產,牛羊馬匹依舊是非常重要的資源,遼國這些年各種羊毛製品的銷售額已經趕上了絲綢,上等的毛呢,價格已經與上等的錦緞相當,遼國將織錦的技術用在了羊毛織造上頭,織出來的呢絨料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還有織花的毛毯,如今也是市場上極為搶手的奢侈品。

總之,羊毛的買賣就跟絲綢葛麻一樣,能一直做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草原在未來的經濟環境中,佔據的地位不會太低。與其將成本浪費在路上,還不如自家將草原佔據下來,直接在草原上進行深加工,又能減少許多成本。

張辟疆這會兒巴不得草原上各個部族打得不可開交,匈奴單於眾叛親離,變成一盤散沙,如此,遼國就能輕易佔據草原,從容經營,這以後,往西邊的商路,也就落到遼國手裏了。

張辟疆之前也聽劉昌說過西方的事情,還有劉昌的規劃,張辟疆如今就對那邊很感興趣,哪怕聽說匈奴人的北海同樣是個寶藏,但是他真不喜歡這種寒冷的氣候,聽說西邊氣候要好得多,溫暖濕潤,土壤也非常肥沃,他已經跟劉昌說好了,將來打算將自個的封國弄到西域以西去。

張辟疆一直記得自己父親的遺憾,張家一直以來都是韓國的上卿,幾代在韓國為相,韓國覆亡,張良到死都耿耿於懷,張辟疆雖說沒考慮過找出韓國王室的後人,重建韓國,但是,自個將來的封國,改叫韓國,也沒什麼嘛,也算是為亡父了了一樁心事了!

張辟疆如今春風得意,自然得在自個兄長張不疑那裏炫耀一番。張不疑這些年在長安雖說混得還算是可以,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沾了張辟疆的光,雖說都是親兄弟,但是瞧著自家弟弟混得風生水起,自個在這邊只能是靠著祖蔭做著這個留侯,張不疑難免心裏不是滋味。

如今大漢想要攻打匈奴,張不疑頓時也想要看看能不能混個軍功,不過,他自知自己也不是什麼將帥之才,對於匈奴也不算了解,猶豫一番之後,張不疑就決定問一問張辟疆,這事是否靠譜。

張不疑壓根不知道,劉恆雖說決定收復河套,卻壓根沒有跟劉昌溝通過,他實際上也有些想要在劉昌那裏爭口氣的意思,劉昌幹得太好,弄得他這個做父親的,很多時候都覺得在劉昌那裏挺不直腰杆子,所以,這次,他打算讓劉昌另眼相看一把。

消息傳到劉昌那裏,劉昌頓時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