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人在大唐,謀權篡位》第178章 蘇宸與《君主論》
叩叩!

敲門聲打斷了蘇宸看書的閑情。

「侯爺,公主殿下來訪。」蘇大在外面稟報道。

「不見!」蘇宸拒絕得毫不猶豫。

「殿下已經在客廳等候。」蘇大旁邊的蘇七弱弱道。

砰!

蘇宸猛地將手中那本自己用鉛筆描繪,憑記憶力用英文抄錄下來的《君主論》砸在榻上。

《君主論》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創作的政治學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

從西方到東方,在政界、宗教界、學術等領域引起巨大的反響,被西方評論界列為和《聖經》、《資本論》等相提並論的影響人類歷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這本書的忠實讀者有普魯士腓列特大帝,沙皇俄國彼得大帝,法蘭西太陽王路易十四,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以及……奧地利落榜美術生。

廳內。

太平公主身著淡紫色的宮裙,杏黃色的緞子往當間一束,愈發顯得胸聳臀,纖腰如柳。

她一見蘇宸,眼圈便紅彤彤一片,胸腔中的激動喜悅快要溢出來了。

蘇宸瞥著她,冷聲道:「殿下,你覺得經常往我這裏跑合適麽?」

太平公主一怔,想不到蘇宸竟是這個問題,她嬌軀輕顫,神情黯然下去,「你嫌棄本宮?」

眼神也變得極為幽怨,像是一個癡婦,突然遇到那個傷她最深的渣男。

蘇宸踱步上前,盯了她足足十幾秒,才開口道:「愚蠢木訥!」

太平公主張大著櫻唇,滿臉愕然。

什麼意思?

指著本宮痛罵,就差沒罵胸大無腦了。

蘇宸嘆了一口氣,語氣有些失望:「你初掌火器司,就火急火燎來找我,顯得我倆蓄謀已久一樣,這種行為傻不傻?」

「滿朝權貴都會猜測,我是不是特意為你製作火器,平白惹人遐思,更提高某些人的警惕性。」

「陛下也會更懷疑,讓你獨掌大殺器這個決定到底對不對!」

說完後,蘇宸坐下輕抿一口茶。

自春秋戰國到滿清幾千年封建歷史,出了那麼多驚才絕艷的女性,但唯獨只有一個武則天。

集政治手腕和心性智慧於一身。

太平公主與之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橫向對比李顯李旦兩兄弟,太平公主當然算得上出色。

但她是女人,一個想做皇帝的女人,那對比的對象只能是武則天、葉卡捷琳娜二世這些世界級女強人。

世道如此,沒有辦法。

不過如果太平公主能成長到那個地步,蘇宸也只會先下手為強,讓她只能在陰間嘗試一下能否登上帝位。

蘇宸之所以敢有這種心思,就是因為武則天老了。

如果蘇宸面對的別說尚是皇后、太后的武則天,就算是初登皇位的武則天,他也只能老老實實地當他的忠順之臣。

但武則天真的老了,七十三歲的老奶奶和二十二歲的小年輕,兩者身體上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更何況,政局的穩定,政敵的隕滅,忠心的臣子,外加怡人的男色讓這位本就是日暮時分的女皇帝進一步腐朽。

太平公主震驚良久,然後很委屈的噘嘴:「本宮只是想特意感謝你嘛。」

蘇宸沒說話,桌面上的手,手指輕輕彈動,一下一下在桌面上敲擊,發出讓太平公主煩躁的脆響。

咚!

咚!

「你別敲了。」太平公主瞪眼。

蘇宸停住動作,「你看,殿下還沒有學會鎮定,冷靜。」

「你一進門,我府邸的下人,都能從你臉上探出你的心情,

「上位者要喜怒不形於色,多學學陛下,不要把情緒表現在臉上。」

聞聽那低沉醇厚的嗓音,夾雜著訓誡的口吻。

就好像重擊敲碎了太平公主柔軟的心防。

霸道!

真的好霸道!

她杏眸略顯迷離,就這樣癡癡地注視著蘇宸。

「咳……」蘇宸咳嗽一聲,打斷她的腦補,放緩語氣道:「殿下,你雖然掌握著火器司,但這段時間切記審時度勢,停止在朝堂安插親信,行事要比以往更收斂,否則會引起陛下的忌憚。」

武則天對這種東西很敏感,蘇宸生怕太平公主真的看不清形勢。

戀愛中的女人,智商也就只有剛生完孩子的女人能比一比了。

萬一跟以前一樣,繼續籠絡官員,甚至是武將……

那就要命了!

「多謝寧國侯提點,本宮定會牢記在心。」

太平公主紅唇輕啟,聲音透著熟女獨有的嫵媚。

蘇宸嗯了一聲,把茶杯端得高高的——

端茶送客。

太平公主卻沒有要走的意思,睜圓如水般的眸子,直勾勾盯著張蘇宸。

他看來打定心思壓在本宮身上,不,壓寶。

要不然不會這般鄭重的告誡。

「暫時將火器司冷卻一段時間,到時候我再給你具體配方。」蘇宸補充道。

太平公主點了點下巴,「都聽……」

「殿下。」蘇宸截住她的話,淡淡道:「再不走別人都要起疑心了。」

要論權貴誰最喜歡排場,便是眼前這個愛炫富的太平公主。

每次出宮,僅次於皇帝的隆重儀駕,幾十個宮婢、還有幾十個擅長相撲的健婦隨駕,沿途還得敲鑼打鼓。

這樣誰不知道公主殿下來了寧國侯府?

你若是偷偷摸摸過來,讓你多呆幾天也不是不可以。

「本宮這就告辭了。」太平公主起身道。

蘇宸剛剛一席話,她銘記在心,為了不惹母皇忌憚,最近盡量少跟蘇宸接觸。

略頓,她咬著下唇:「幫本宮披一下衣服。」

蘇宸瞥了椅子,便走過去拿起禦寒的狐裘大氅,從後面給她披上,再繫緊。

「火器司一事,本宮都不知道如何感謝你。」太平公主柔聲道。

蘇宸輕描淡寫的說:「以後好好報答就行了。」

好好?

一個女、一個子,子就是男。

男女除了羞答答,還能怎麼報答?

兩個好,一天兩次?

太平公主嬌軀顫了顫,細膩白皙的臉頰瞬間酡紅,她緊抿著唇不敢回頭。

蘇郎真壞呀!

從後面觀察到太平公主怪異的肢體動作,蘇宸略顯疑惑,她又在想什麼?

「行了,恕不遠送。」蘇宸後退幾步,拉開一個距離。

太平公主原地駐足了幾息,才勉強平復羞澀的情緒,伸手向內攏了攏火紅色大氅,邁步離去。

目送著那水蜜桃也似的臀兒,仿似能抗拒地心引力般,一翹一翹的漸漸遠去,蘇宸搖了搖頭,返回臥室。

繼續看起了《君主論》,反正全是英文,除了他,整個武周也沒人看得懂。上面寫滿了感悟。

「馬基雅維利認為世襲製更有利於君主國的統治與安定。這很好理解,就像我國古代除了最早的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後面的朝代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世襲。因為子承父業很容易讓人接受,從而避免了衝突的發生。馬基雅維利也是這樣認為的並提出建立世襲製的君主國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人們已經習慣在世襲統治下生活,只要這個君主不觸犯他的先祖立下的制度,即使碌碌無為也能夠維持他的統治。就算他丟失了權位,一旦奪權者發生了禍患他也能夠重新掌權。明朝萬曆皇帝、王莽篡權,武周還政都是如此。」

「客觀上將外敵是很難完全的佔領世襲製的君主國。當你試圖佔領這個君主國時,就算你武力強大,可是在奪取政權後你依舊需要當地人民對你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你以前的盟友很可能無法繼續與你成為盟友,因為你既無法滿足他們內心的期望,你也沒法背負忘恩負義的罪名把他們全部除掉。比如秦國橫掃六國,秦國的軍隊意志和高效的政治制度結合造就了強大的戰爭機器。在掃清六合過程中,很多地方官畏懼秦軍的武力,又希望投誠能給他們帶來切實的好處,於是不戰而降。然而統一之後,他們立即被中央的官員替換,淪為基層。心有不甘的他們一旦有風吹草動,反的比誰都快。」

「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集權製比分封製更容易讓君主獲得臣民的愛戴。在西方有一個功業與秦始皇類似的,但結局卻恰恰相反的君主——亞歷山大大帝。他從西一直打到了印度西部,但是沒幾年他就死了,但是他的繼承者們卻保住了江山。對此馬基雅維利認為,有史以來的君主國主要採取了兩種統治手法,其中一種不穩定的方法就是分封諸侯。大多數諸侯都是世襲製,而他們也擁有自己的領土和臣民。這些臣民把諸侯奉為主人,反而對君主沒有感情和義務。中國春秋時期就是如此,當時的周朝制度、天子尚在,但真正的主角卻是各個諸侯。」

「而另一種方法就是中央集權,由一位君主和一群臣僕進行統治。這樣臣民們對他們的君主會更加尊重,因為他們認為在全國至高無上的只有一個人。比如明清兩代就是如此,國家由皇帝和內閣共同管理,內閣又要聽命於皇帝。所以為何明朝萬曆皇帝罷工幾十年國家依然沒有被顛覆就是這個原因。另外馬基雅維利還提出一點,君主一定要擁有自己的軍隊,這一點我們是很好理解的,歷朝歷代也都是這樣做。

「這本書最後就是對君主的個人魅力的闡述。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不應該看重所有的美德,如果一個君主試圖擁有所有美德,而且希望這些美德能夠被人民所讚揚,那麼他不但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會加速自己的滅亡。這一點和我們的對於好皇帝的認識可能有些出入,一般情況我們認為,體恤忠良,親政愛民,遠小人,近賢臣才是好皇帝。但是作者在該書的闡述卻不是這樣的,甚至有些腹黑。他認為不運用某些惡行,是無法統治自己的國家。在此馬基雅維利從慷慨與吝嗇、仁慈與殘暴、守信與失信等幾個角度,詳細地講解了各項利弊。」

「首先慷慨和吝嗇該如何選擇?他認為假如你的慷慨只能使一小部分人受惠或者只能讓國家短期性的受惠,那你的慷慨可能會害了你。這一點確實如此,中國不少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為了謀得在歷史上的美名,會制定一些看起來惠民的政策。比如免征相關賦稅,勞役等。短期看確實受到人民的讚譽,但是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國家財政、社會建設等問題,進而引發連鎖反應。他認為其實英明的君主不應該在意吝嗇的名聲。當人們看見他由於節儉和勤政,國庫豐盈,國家富強,國家安定時人民就不會指責他的吝嗇了。若是一位君主在帶隊出征時,這種時候就必須表現得慷慨,否則士兵將不再追隨他。就像唐高祖李淵起兵的反隋的時候,他對於那些尚未佔領的地區施加恩惠,對建立功勛的人大加封賞,這種慷慨就會帶來長久、持續的良好效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