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不管誰打曹操,我呂布都幫幫場子》第65章 白波軍
王允當先出列說:「啟奏陛下,關中有三關之固,崤函之險。更有溫侯呂布率十萬大軍駐守,外敵內寇不敢侵犯,可保無虞!」

要是去到長安,有呂布作為援力,試問朝廷上誰還能是自己的對手。

到時候自己把持朝廷,學伊尹、霍光,整頓朝綱,中興大漢。

自己就可以和伊尹、霍光一樣留名青史了。

王允可是十分渴望去遷都去長安的。

太尉趙謙也不甘示弱地說:「陛下,萬萬不可。屢次遷都,百姓騷動不寧,朝廷威望也大失。不利於朝廷穩定。」

趙謙可不想遷都到長安,那樣朝廷說不定就被王允、呂布兩人把持了。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關係。

想獨攬朝廷?

我呸!

車騎將軍皇莆嵩出列說:「陛下請放心,臣定然能守住京城,不會讓賊寇冒犯。」

正議郎董昭站出來說:「皇莆將軍定然是能守住京城,但是糧草稅賦能解決乎?大小官員的俸祿能解決乎?惟移駕幸長安為上策!」

董昭都決定投靠呂布了,這個時候自然要站出來為呂布說話。

董昭將錢糧的事拿出來說事,一下子就讓皇莆嵩啞口無言了。

楊彪也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的。

他想到當年甘願捨身刺殺董卓,匡扶漢室的曹操。

也是他號召群雄起兵討伐董卓。

此人絕對是大大的忠臣,要是能將此人招進朝廷,也就能多一份輔佐漢室的力量。

只要我們忠君之士聯合起來,定能平定戡亂,中興大漢的。

司空楊彪拱手說:「陛下,今曹操在山東,兵強將盛,可宣入朝,以輔王室。」

太尉趙謙也說道:「呂布狼子野心,不似人臣。此人是董卓的爪牙,掘先皇及後妃陵寢正是此人。陛下萬萬不可遷都長安,落入陷阱。袁本初忠君愛國,冀州錢糧豐足。可降詔讓其納貢。袁本初定然欣然應召。」

趙謙是蜀郡世家出身,祖父趙戒也是太尉。他兄弟趙溫也曾做過司徒。

趙家和汝南袁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有足夠的信心能勸說袁紹供應一部分錢糧,緩解朝廷的用度。

王允聽到,急忙解釋說:「陛下。當日呂奉先是受董卓威逼,才會犯下罪錯。為了報皇恩,呂奉先以身涉險,誅殺董卓,將百官從董卓淫威解救出來,足夠證明呂奉先忠心。還望陛下勿疑。」

趙謙提到呂布是董卓爪牙,還乾過掘先皇陵墓,這立馬讓劉協想起呂布當年還是董卓手下時,那囂張狂妄的樣子。

好不容易擺脫了董卓的威脅,回到洛陽。

雖然錢糧用度短缺,但是我自己不缺啊!

更何況在這裡朕是皇帝,能號令百官。

但是去到長安,說不定又要受奸臣危害。

說什麼也不能去長安。

只要曹操肯來洛陽輔佐,只要袁紹肯提供糧草,朕就能在河南尹立足,振奮治國,學先祖光武帝,中興大漢。

劉協想明白這點,當即開口下旨說:「今即差人前去傳旨袁本初、曹孟德。招他們入朝輔佐漢室。」

董昭才剛開口說:「陛下,曹孟德此人……」

「朕意已決!」

趙謙趕緊說道:「臣領旨!」

王允、董昭等人看到皇帝是決心不遷都長安,是一心想要留在洛陽。

他們不由地搖頭。

在皇帝使命赴河北、山東,宣召袁紹、曹操時。

河東郡平陽,白波軍幾個主要頭領都聚在這裡。

這幾天,平陽十分熱鬧。

袁紹、曹操、呂布都相繼派使者來了。

身高七尺,滿洛鬍鬚的韓暹將酒壺放下,他吐著酒氣說:「你們說,袁紹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個要我們起兵攻打呂布,呂布派人希望我們起兵南下和他做一場戲。你們說我們到底要怎麼做?」

韓暹是真的覺得自己腦袋不夠用了。

這個要自己打呂布,那個要自己打皇帝,怎麼突然間我們變得那麼厲害了,都想送錢給我們了?

身高馬大的楊奉說道:「怎麼做?還用思考。反正袁紹、曹操不是讓我們出兵打呂布,呂布不是讓我們出兵南下和他們做一場戲嗎?那麼我們就出兵打呂布唄!」

楊奉都有點鄙視韓暹。這個傢夥笨的很。

呂布都出錢要我們打他了,那就打呂布啊!

「打呂布啊!」李樂擔憂地說:「他可是一頭猛虎,連李傕他們都不是呂布的對手,我們幾個人加起來就是三四萬兵馬哪裡是他的對手。」

楊奉一副理所當然地說:「怕什麼?是他呂布要我們配合他過一場的。呂布要是沒有防備的話,那我們就直接擊垮他們。要是他有防備的話,那我們就說是按照他的要求和他過一場。反正不管輸贏,我們都按約定打了呂布,他們就要乖乖給錢。」

胡才一聽,眼睛一亮。

「對啊。還是楊兄想的通透。我們出兵打呂布就是了。」

韓暹還有些迷糊。「可是袁紹他們不是說,要等馬騰、張魯他們都出兵,我們才出兵,一起夾擊地嗎?單單我們出兵是不是太危險了。」

楊奉罵道:「你這個狗腦袋,他們說一起出兵就一起出兵,要是馬騰不出兵的話,那我們是不是要一直等著。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楊奉身後的徐晃出聲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楊奉立馬說:「對。就是這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現在有這樣一個大好機會,能收三家錢的。憑什麼要放棄。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

聽到收三家的錢,胡才連連點頭。「楊大哥說的對啊。打呂布可以收三家的錢,憑什麼不打?反正我們出兵了,他們就要給錢。不給,我們就自己去拿。去他們治理的地方搶一番。」

韓暹腦子本來就不夠了,想到能收三家的錢。他也高興的不反對了。

李樂看到其他三人都同意了,他就算心裡擔憂,也只能默不作聲了。

荀攸很是鬱悶,一副心腸想要迎接皇帝來長安,希望能匡扶漢室。

但是沒有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現在朝廷勢力錯綜複雜,各有各的打算,想要扭成一團根本做不到。

事情沒有辦成,荀攸很沮喪。

但是他也不是沒有失敗過。

荀攸很快就振作起來,思考著當前的局面,怎樣才能對溫侯更有利。

既然皇帝不願意出洛陽,那麼就待在洛陽。

溫侯請不到,也絕對不能讓其他人請到。

這樣的局面下,才對溫侯最有利。

荀攸對同車的董昭說:「溫侯親賢禮士,要是知道公仁先生來了,定然欣喜。」

董昭知道自己比其荀攸來說,不管是出身,還是以後的官職註定比不上。

至少暫時比不上,他不敢託大,笑著說:「現在董某是一介草民,能有份差事已心滿意足,哪敢多奢求。」

董昭本身就無意繼續留在洛陽,既然呂布看重自己。

他乾脆就辭職,投奔呂布了。

議郎這個職位可有可無,董昭一辭職,劉協也樂的少出一份俸祿,假惺惺挽留了一句就恩準了。

荀攸安撫說:「以董兄的才華定然會被溫侯重用,不用多慮。」

董昭想起一件事,問道:「敢問公達兄,這溫侯到底性情如何?聽聞此人殘暴不仁,但是自從斬殺董卓後,性情大變,變得親賢禮士,足智多謀。各種傳聞都有,具體真相如何,還請公達如實告之!」

聽到董昭問呂布的真實性格,荀攸當即陷入矛盾中。

要不要告訴對方實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