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瞬間1》第十六篇 《老子》第五章解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本章論道,從批駁「仁政」起始。仁,如何理解?仁是儒學核心要素,其重點在自上對下的「關愛」,如俗話所講「愛民如子」。老子不贊成儒家治國之「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第九章)「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第十八章)。

聖人,是得大道之人,不是儒之「仁義慧智」的聖人。芻(chú)狗,草紮成的狗,用來作為祭品。以,如、像。

天地不是把萬物當做芻狗那樣「仁」,聖人不是把百姓當做芻狗那樣「仁」。老子強調自然恆真善待一切。反對根據需要擺弄百姓,以禮法蒙蔽他們,陟罰臧否隨心所欲,把人當玩偶、工具。

老子反對人為、私心、虛偽、不道。所以接出下文,用橐籥比喻,言天地之間(人間,天下),應該是虛,靜,守中(統治者要減除私慾)。

橐籥(tuóyuè),風箱。屈(jué),竭,盡。多言,指「為」,統治者政令禮法頻繁;窮,極也,竟也,如同後來的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之義。中,虛,空。守中,如抱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