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記錄生活中所感所想》第五十三章:訓練效果與代償
什麼是代償?可以這樣理解,當身體器官發生病變時,原器官健康部分會代替病變部位並替它實現相應的功能。代償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常見,特別是在運動過程中。本來應該由肌肉A參與發力,結果肌肉B參與了進來,肌肉B代勞肌肉A發力,這就是代償。

比如我們在做俯臥撐這個動作時,正確的發力是胸部發力。但你做完後發現,肩膀、手臂後側的肌肉酸,那麼就是有其他肌肉群參與了發力,這也是代償。代償在運動中不是好的現象,容易引起肌肉勞損。代償現象是無法完全消除的,即使是運動水平高超的運動員在訓練時仍會存在代償。代償是必經之路,我們只有不斷熟悉動作,改變不足,減少代償在運動中所佔的比例。

借力代償,一般表現在運動快結束的時候。明明體力不足了,卻仍然堅持練習,完成一定的數量。在最後關頭,體力不足時,其他肌肉群參與發力幫助完成動作,這就是代償。做深蹲時,也許前面幾十個你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後來,就會出現大腿內扣、彎腰等現象。做啞鈴彎舉時,全身上下保持穩定,只有兩手臂進行上下畫弧的擺動。切記,身體不能晃動,否則就是借力代償。

想改善借力代償,只有不斷的訓練。提高動作熟練性,這樣代償的出現幾率就會減少。在運動過程中,我們需要正確練習動作。當你達到一定的熟練時,不需要刻意的去控制,就能很輕鬆的完成動作,這就是動作記憶。

在支撐代償中,肘、膝關節會代替肌肉群的發力。在做啞鈴臥推時,把啞鈴推到最高點停住,這時候手臂伸直會造成肘關節鎖死。在杠鈴深蹲中,容易出現膝關節鎖死的現象。無論是啞鈴臥推還是杠鈴深蹲,只要出現明顯的代償現象其實就是一種偷懶。本應該由肌肉參與發力,結果造成骨骼受力。這種情況就會造成關節損傷,出現不可逆的受傷。所以,在做這些運動的時候,盡量不要鎖死關節。除非是有特定要求要鎖死關節,其他情況最好不要鎖死關節。在運動中出現支撐代償,就是肌肉持續發力的減少,這樣會降低訓練效果。所以,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進行訓練,減少支撐代償出現的可能性,保證訓練效果。

舉一個功能代償的例子:扁平足的人的腳掌相對於正常人的腳掌,他的腳掌比普通人的腳掌缺少支撐。那麼,相對於普通人,擁有扁平足的人的小腿肌肉就會更加發達,這就是功能代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