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靠命》第17章 黃記
黃竹不覺肚腹漸豐,便與張石頭分房而臥,唯恐冷落小丈夫,隻得稟了老夫人,將春桃、小蘭皆納為妾,另擇丫頭侍候。

春桃、小蘭自此有了名分,小蘭更是把心思全花在蘭香居之上,卻便宜春桃每晚被石頭棍棒相加。春桃惦記小姐,每日白天侍候黃竹,晚上應付石頭騷擾,忙得四腳朝天,黃竹眼見家事繁忙,無貼心之人,又生了為石頭納妾之念。

張石頭長沙忙亂,荊州這邊也不安生。魏延到任,劉備少不得撫慰有加,諸葛亮一直面沉似水,魏延天天陪著小心,又與正妻家眷匯合。

因在長沙收穫頗豐,換了個大宅院,安排停當之後,著心腹人去長沙接幾位小妾,搬運財物,與張石頭交割清楚,長沙老宅留也無用,便贈予了石頭,石頭又轉送給了春桃家人。此後石頭與魏延不時書信來往,互通消息。

周瑜見討要荊州不成,借劉備喪妻,與孫權定下美人之計,欲誆劉備過江,交代呂范到荊州提親。這些許小計連劉備都瞞不住,何況孔明。

劉備孔明二人密議,不如將計就計,與東吳結親,賺來孫權之妹孫尚香作質,以保荊州萬全。孔明遂差孫乾往江東說和,又使人往東吳納聘。

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劉備攜趙雲、孫乾隨行五百人,往南徐而去,荊州之事暫交與孔明掌管。趙雲臨行之時,得孔明吩咐,到南徐後依計而行不提。

張石頭在長沙無事,與廖立,劉大寶等飲酒歡會之餘,時常想著發財之道,一日不巧打翻酒盞,心中有了分寸。

原來東漢末年日用器物,富庶者用金銀,漆器,貧者用陶器。瓷器雖有,但為燒陶副產品,且質量低劣,價格昂貴。石頭主意已定,因廖立是本地人,就找他詢問長沙附近可有瓷土。廖立想了一想,言道:「聽人言在辰溪附近有此物,莫非懷義老弟要做此生意?」石頭答:「正有此意!」

劉大寶、廖立聽聞有利可圖均想入股,商量一番後,張石頭次日請了匠人到辰溪附近探看,果然發現了上好瓷土。

回長沙後找廖立弄了百十畝依山傍水荒地,全當廖立入股,又蒙了劉大寶五百兩紋銀,在荒地上建房、壘窯、取土、砍樹、挖煤,又雇了當地匠人一通折騰。

石頭將燒製工藝做了一番改進,經過幾十次失敗,終於燒出一窯成品,可惜上品只有兩成,其餘均是次品,終究是溫度控制難度太大。

遵張石頭吩咐,殘次品一律當場打碎,碎片留作他用。成品經過水路運至長沙,廖立劉大寶一見,比市面上之瓷精緻太多,大家遂議定廖立出地,劉大寶出錢各佔兩成股份,石頭出技術、弄銷售佔六成。

張石頭稟明陸老夫人,將閑置老宅前門開店,後面改成倉庫,請廖立提匾,命名為黃記瓷器總店。為求標新立異,張石頭提出用廢品瓷片裝飾外牆,廖立、劉大寶將信將疑,待建成後一觀,陽光下果然光彩異常,招得過往諸人個個側目。石頭又令匠人在瓷器上打上黃記特製記號,以免他人仿製。

張石頭畢竟是現代人,雖非專業,也有些見識,先將所製瓷器在蘭香居推廣使用,不到一月,荊襄大地已知長沙黃記瓷器精美,一時達官貴人紛紛遣人來購,價格堪比銀器,買者仍絡繹不絕。石頭一面加大生產,又讓廖立遣營兵百人前去辰溪,一來看守窯址,二來嚴防走漏製瓷手法。經過長期運作,出窯瓷器成品率提到了四、五成。

為省開店之資,在蘭香居各分店,設立了黃記瓷器專櫃,一時間,人潮洶湧,日進鬥金,蘭香居生意又好了幾分。

廖立、劉大寶看到源源不斷分紅之銀,每日紙醉金迷,花天酒地。劉大寶幾次與石頭商議,欲辭去官職安享人生,石頭只是不允。

陸老夫人、黃竹、春桃、小蘭見生意興旺皆是高興,只有黃忠見石頭終日只顧賺錢,武藝多日毫無進境,不免嘆氣。

荊州府衙內,孔明看著細作奏報,不禁搖頭,心道:張懷義終日鑽研末業,隻圖牟利,恐難有作為,莫非當日看錯了他!邊上馬謖言道:「軍師莫憂,這張懷義若心繫財貨,日後為國理財也是不錯!」孔明嘿然不語,馬謖又道:「皇叔在江東已與孫尚香結親!」孔明聞言,面現笑意,「周公瑾此番怕又要生事了!」

孫權弄假成真,慌忙差人到柴桑報與周瑜得知,周瑜大驚,坐立不安,思得一計,修密書與孫權,孫權看畢大喜。即日起,修整府邸,廣栽花木,盛設器用,請玄德夫婦居住。又贈女樂數十、金玉文玩若乾。劉備起身微末,未曾享受富貴,不免為聲色所迷,將荊州忘於腦後。

趙雲數次求見劉備不得,忙取孔明錦囊,之後依計而行。

江陵衙內,孔明算得劉備將歸,乃召眾將議事,分派完畢,親領水軍易服商賈,駕船二十艘於柴桑左近江邊等候。

不幾日,劉備攜夫人孫尚香歸來,趙雲護衛。周瑜率軍追趕,又中孔明埋伏,敗回柴桑一病不起。孫權欲使曹劉相爭,乃派人赴許都表劉備為荊州牧。

曹操恐孫劉和睦,反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

聞得劉備東吳招親,已返荊州。喜訊傳到長沙,廖立、黃忠等俱上書祝賀。石頭與廖立商議,選上好瓷器一套用錦盒包裹,並金銀綢緞若乾為賀禮,呈送劉備。劉備見瓷器精美,全數送與孫夫人使用。一時,荊州百官家眷聞得,均欲尋黃記瓷器家用。

張石頭免費做了次廣告,遂趁熱打鐵,在荊州鬧市處設一黃記瓷器分店,托魏延照看。仍以瓷器碎片裝飾店鋪屋頂、外牆,每日陽光一照,光芒四射引得眾人圍觀,儼然成荊州一景。石頭又吩咐小蘭,每月隻往荊州發精瓷三十套,標價為每套紋銀五十兩,每月發號三十張,先付款下月提貨。

沒過幾天,廖立便風風火火跑來。卻原來,是荊州門生故舊求購精瓷不得,紛紛來信請廖立幫忙。石頭聽完原委,微微一笑道:「這就叫飢餓營銷,要讓他們這些富戶有錢也買不到,逼得他們四處設法,才能使精瓷價格穩定。如果我們大量投放,定會適得其反。」

廖立聽聞也是點頭,只是抱怨故人太多,頻頻來信不勝其煩!石頭道:「如果實在推脫不掉,可不用排號,只需加價伍兩購買,名曰加價購。」廖立聽聞,不覺新鮮,又問精瓷成本如何,石頭實話實說:「大概每套成本不足一兩紋銀。」廖立聽得兩眼放光,「這錢忒也得好賺了!」

「可惜賺不了多久,」石頭道。

「此話怎講?」廖立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