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五十九章 回家
劉伯溫連夜離開了應天城,走得悄無聲息,沒有任何人注意到他。

城門官對那天最後一個走出應天城的劉伯溫毫無印的老頭。

劉伯溫的致仕表面上看是胡惟庸和汪廣洋的排擠,實際上是朱元璋的默許。

朱元璋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時候和這位導師產生了不可去除的嫌隙。

但他不會去想這樣的問題,相反,他最樂於看到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更樂於看到劉伯溫那孤苦伶仃的身影行走在從應天到青田的羊腸小道上。

在武俠世界中,一個人厭倦了江湖恩怨就會退出江湖。

所謂「金盆洗手」。

江湖之中很多人尚且退不了。

何況這是政治。

政治鬥爭比江湖要骯髒一萬倍,比江湖要恐怖一萬倍,只要你還在人世,你就永遠都退不出這樣的江湖,只要你還有剩餘價值,你就永遠都退不出。

劉伯溫回到闊別許久的老家。他呼吸到了青田的清新空氣,一下就把一路上有氣無力的劉伯溫激活了。

太舒服了。

在和鄉親們吃了個熱鬧的飯後。

劉伯溫把兒子劉璉叫進房間。

從包袱裡取出一張紙來,那是朱元璋在他臨走前送他的一首詩。

詩名為《贈劉伯溫》: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吳滅漢顯英謨。

不居鳳閣調金鼎,卻入雲山煉玉爐。

事業堪同商四皓,功勞早賤管夷吾。

先生此去歸何處,朝入青山暮泛湖。

劉璉看了這首詩,恭維父親說:「陛下對您的評價很高,正是不錯這首詩,都說陛下不通文墨,但是我看不盡然。」

劉伯溫卻嚴肅地說:「這信上有殺氣啊。」

他的兒子沒有這種感覺奇怪地看著父親。

劉伯溫不想作任何解釋,對兒子說:「我今天就寫一封《謝恩表》,你明天出發去京城,交給皇上。」

劉璉認為去南京城遞交《謝恩表》符合情理,但也不至於這麼急啊。

劉伯溫把燈挑了挑,燈光把父子二人的影子映在牆上,一跳一跳的。劉伯溫想要和兒子分析朱元璋這個人,但張了張嘴,他又不說了,只是說:「聽我的,明天一早就走。」

那天晚上,劉伯溫坐在書桌前,違心地寫下了他的《謝恩表》。

這份《謝恩表》很長。

但是它的主要寫了三層意思。

首先就是誇朱元璋的豐功偉績。

把字所有美譽的詞都給了朱元璋。

說他是「真主」。

有「神聖文武之姿」。

像朱元璋這樣的人,堯舜禹以來,就從沒有出過。

簡直是天降大任於一身。

然後就貶低自己。

劉伯溫說自己是「一介愚庸」,才疏學淺,不知禮數。

如果朱元璋是「太歲」,那我就是「巢鷗」。

朱元璋是「太陽」,我就是「向日葵」。

總之,朱元璋就是劉伯溫的上帝。

劉伯溫就是朱元璋最忠實的奴僕。

而至於那些所謂神秘莫測的未卜先知。

實際上也是朱元璋的功勞,正因為朱元璋是天的代表,劉伯溫的水平只能在朱元璋那裏才能施展出來,自己在元廷的時候就是什麼都做不到。

完完全全是因為自己投降了真主。

這才能預測。

最後,劉伯溫對誠意伯的爵位非常非常滿意,尤其是對朱元璋允許他告老還鄉,更是感激得一塌糊塗,他激動的淚水險些沒把自己淹死。

劉伯溫寫這樣一封《謝恩表》,唯一的目的就是避禍。

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

他退不出這個朱元璋編織的江湖,無論何時何地,朱元璋只要想把他放到砧板上,他就是一塊肉!

朱元璋就是他的神。

雖說在很多人眼裏劉伯溫老了。

但是世界上的老人都差不多。

他們在房間裡來回晃悠著,高聲地說著自己年輕時露臉的事。

雖然如此,可沒幾個人注意到他們,直到突然有一天,他們去世了,他的家人或者是朋友才想起他們來。

劉伯溫雖然老了,但和這種老人迥然不同。

他那與生俱來的孤獨天性現在更加登峰造極,他每天說的話比啞巴還少,別人對他還活著這件事情的唯一印象就是飲酒和下棋。他一個人飲酒,喝得很少,他一個人對著棋盤發獃,一發獃就是一天。

劉璉認定,老爹這次回來就是準備死在家中的。

從劉伯溫的輪椅章女士眼中看去,丈夫並沒有老。

因為她為劉伯溫生了個女兒。

如果從外人的眼光來看劉伯溫,那劉伯溫也並不老,至少他那傳奇的人生永遠不會老。

在這些外人中,就有一位叫凌玉的。

凌玉是青田縣第一任縣令,他覺得劉伯溫很有傳奇性。

他希望能把青田打造成一個惹人注目的縣城,搞旅遊業。

不得不說,凌玉的思維很不錯,只是時代不同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