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六十章 廢除科舉
劉伯溫回到青田後,凌玉就三番五次地來請過劉伯溫,他親自來的。

但每次接見他的都是劉伯溫的家人,劉伯溫從沒有出現過。

在某一段時間裏,凌玉似乎產生了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劉伯溫根本就沒有回來,或者是,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劉伯溫這個人。

他想了個辦法。

決定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打柴人。

悄悄地來到劉伯溫家,敲開了劉伯溫的門討水喝。

劉伯溫當時正在洗腳,見有人討水。

連忙邀請他進來,看他衣裳不太好。

頓時生出同情之情。

準備了酒菜,邀凌玉一起吃。

凌玉這才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劉伯溫,凌玉發現劉伯溫的面容真的老了。

劉伯溫笑的時候,嘴裏的牙齒若隱若現,只有兩三顆。

他的左臂也不知為什麼總也抬不起來。他的臉色蠟黃,像是死人,每次喘氣時,肺裡都會發出嗤嗤的聲音。

凌玉大為驚駭,劉伯溫這個形象和凌玉心目中的形象相差了十萬八千裡。

劉伯溫沒有去理會凌玉的心理活動。

主動和他攀談,問他的莊稼收成,問政府的政策,問這問那。

凌玉都一一作了回答。

雖然他回答劉伯溫的問題時很莊重,但他心裏還是在犯嘀咕,這個病老頭真的就是那個傳說中「算無遺策」「未卜先知」的劉伯溫?

他開始轉守為攻,主動向劉伯溫提問:「先生當年最風光的一件事是什麼啊?」

劉伯溫眼睛一亮,端茶的右手停在半空。凌玉從他的面部表情上看得出來,劉伯溫正在追憶往事。

然後他的眼神黯淡下來,搖頭嘆息說:「哪裏有什麼風光的事,即使有,也是在我們皇帝陛下的領導下僥倖成功的。」

凌玉大失所望,這不是謙虛,這是虛偽。

凌玉發現劉伯溫閉上了嘴,好像一輩子也不想提這些事情了,又問:「傳聞先生您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可否是真的?」

劉伯溫的眼神沒有任何改變,情緒也很平靜說:「虛構出來的,哪裏有人可以知道天機。天機是不可泄露的。」

凌玉是極不情願地走出門去的。在長久的興奮中,他不明白為什麼腦袋裏突然就缺了根弦,他向劉伯溫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劉伯溫蠟黃的臉立即就變得慘白,急忙站向他行禮,然後請他離開。

自此,凌玉再也沒有見到過劉伯溫。

......

此時的應天府,也在驚天駭浪之中。

原因是關於科舉的問題。

有個愣頭青上書,請求恢復科舉製。

到了元王朝後期,科舉製被廢除,政府對人才的選拔如同一團糨糊。明帝國成立後,劉伯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為國家選拔人才,於是恢復了科舉製。

已經考了一次了。

但是人走茶涼。

劉伯溫一走,科舉就被朱元璋給擱置了。

朱元璋始終不看好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

他多次在朝會之上對官員們說:「科舉製選拔出來的都是些沒有社會經驗和政治經驗的書獃子,讓他們這樣的人做父母官,就是在禍害百姓。」

朱元璋還重點舉例子,「徐達如果來考試,能過關嗎?李善長也不能過關,但他們卻是最好的官員。」

朱元璋璋向來不是亂說的。

他肯定知道選拔人才的最好方式就是考試製——科舉製。

這個制度就是到了後世,也是全世界文官選拔的好辦法。

那麼,他為什麼會強烈反對這種制度呢?

那當然是有目的的。

這要從科舉的內容入手分析。

劉伯溫當時所恢復考試科目是朱熹註釋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同時加上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這幾本書都有共同的特點:家國一體、尊重權威。

這不挺好嗎?

但是元代搞過的科舉都是同樣的科目。

現在考試的內容還是這些理念,明王朝難道要走元王朝的老路?

另外,朱元璋剛剛建國,急切地需要統一思想。

可考試內容中的《孟子》居然有這樣的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在一個帝國中,人民是最貴的,其次是國家,最後才是君主。

實際上,孟子的本意,遠沒有今天的我們想的那樣多。

他的意思其實是,作為一個君主,必須有這樣一個意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要愛護老白姓。

朱元璋對其實這樣的思想並不排斥,他本人就來自底層。

而且他很愛自己的子民,至少此時的他是真的愛。

他最切齒痛恨的是由孟子的「民本」思想衍生出來的「君臣交易」理論。

依照孟子的看法,孔子那套不計利害的「忠君」論,簡直比豬還愚笨。

孟子說,國君給你一碗飯,你就做一碗飯的事,多一粒米的事都不要做。

國君如果給你一頓臭揍,那你就馬上離開,但你不要想著讓他滅亡,要等著比他更有力量的人來滅他。也就是說,君臣是等價交換的關係。

你值得輔佐,我就輔佐;你不值得我輔佐,我就炒你的魷魚。不要以為你是手握生殺大權的君王,我就要毫無原則地討好你,甚至來給你當狗。

其實咱們是平等關係,而這種平等關係的思想源泉就是孟子的思想。

朱元璋是從最底層的位置上崛起的,經過艱難困苦才爬上了皇帝這個尊貴的位置,他必須穩固自己的權威,孟子的這些話當然不會得到他的喜歡。

他命令國子監把擺放的孟子神位一劈兩半燒了。

還是越想越氣,就讓人把《孟子》書中那些「邪惡言語」共計85條,統統刪掉。

他宣佈廢除科舉製。

而我們的大冤種韓林,就得到了這樣的任務,「勸朱元璋恢復科舉。」

韓林接到這個任務,當場就腿軟。

要知道,原本歷史上,朱元璋會暫停十年科舉。

而現在朱元璋正在生氣中

據朱棡偷偷泄漏給自己的消息。

朱元璋在讀《孟子》時,像是在讀一本咒罵他祖宗十八代的檄文。

他怒睜雙目,咬牙切齒的聲音能傳到宮外,當忍耐超過他的底線後,他一跳三丈高,把《孟子》一撕兩半,摔到地上,拚命地踩,再拿起來,用牙咬書。

最後說:「要是這老傢夥還活著,我非得砍了他的腦袋!」

現在去勸,相當於找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