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四十六章 弘文館
會議一開始。

朱元璋就笑眯眯的說,就拿著劉伯溫的手說:「現在大家都老了,就應該回家養老。」

劉伯溫正要感動,朱元璋馬上就把目光移走了對韓林說道,「宋國公,你在禦史台感覺如何?」

韓林道,「陛下,我覺得挺好的。」

朱元璋悠悠道,

「那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我還讓你留在禦史台?」

韓林一愣,這是啥意思?

朱元璋接著說,「你現在怎麼也和其他人一樣了?」

韓林忙跪倒,磕頭道,「陛下息怒!臣並不是那個意思啊……」

朱元璋打斷,「行啦,朕知道了,別說這些廢話了。」然後又轉向了劉伯溫「我看你們都忘記了禦史台的工作,最近怎麼開始和光同塵了?」

韓林心中苦笑,哪裏和光同塵了呀!明明是被你給壓製住了,敢反駁嗎?

不是你,劉伯溫會擺爛?

朱元璋接著說,「既然如此,你就和劉伯溫去弘文館吧。」

韓林一愣,求之不得。這下可算是脫離苦海了!而且弘文館裏面學習的全部都是聖賢書,比他這種做禦史要強多了。

劉伯溫臉色卻微變了,「陛下……」

「就這麼決定了。」

劉伯溫還待要勸,朱元璋已經揮手示意退朝。

弘文館的來歷並不清白。它誕生於唐朝。

由大唐王朝的秦王爺李世民創設。李世民創設弘文館堂而皇之的理由是,為了弘揚中國文化。

實際上,弘文館裡聚集了一大批他的幕僚,這些人在他後來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謀劃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李世民奪取帝位後,弘文館成了他的秘書處,館中的學士都是他最得力的秘書。

歲月流逝,弘文館的政治氣息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學氣息。

元朝時,弘文館銷聲匿跡,朱元璋恢復弘文館不久後又廢除,因為文學不是朱元璋喜歡的東西。

弘文館學士其實是個虛得不能再虛的職務,主要的工作就是責任編輯工作,對古籍進行校對。

這樣的工作,韓林非常高興。

但是劉伯溫卻很高興。

他最喜歡的職務還是禦史中丞。

他在這個職務上沒有做什麼露臉的事。他總是在辦公室裡發獃,有時候從早上一直發獃到中午,吃完午飯後,繼續發獃,一直到下班。

偶爾有人經過他身旁,看到他微閉著雙眼,嘴唇抖動,像是在自言自語。

喜歡搞惡作劇的同僚就會對著他的耳朵突然大叫一聲,讓其失望的是,劉伯溫半天才反應過來,他只是睜了睜眼,慢吞吞地說道:「嚇了我一跳。」

到了弘文館辦公,面對著一大批中國文化書籍,他仍然發獃。

和他一起做學士的史學大家危素看到他發獃了幾個時辰,就會敲著他的桌子。

馬上說:「醒醒,下班啦。」劉伯溫馬上就站起來,弓著背,一聲不響地走出辦公室。

如果危素要向他請教學術問題,即使把他的桌子敲爛,他也沒有一絲反應。弘文館的學士們說:「劉基老了,才六十歲的人,精神頭兒卻像九十。」

劉伯溫就是這樣的。文武百官們眼中的劉伯溫是個對任何事都無動於衷、行將就木的老傢夥,不過很快「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劉伯溫突然有了反應。

因為有件事真的刺痛了他。

這件事是這樣的:朱元璋的「解放軍」徐達兵團自解放大都後,一直向西北進軍,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妥懽帖睦爾逃回北方後,仍然過著皇帝的生活,但祖宗辛苦創建的家業敗在他手上使他抑鬱,徐達兵團不停地追擊他讓他慌,在精神疾病的困擾下,他的身體也隨之敗壞。

妥懽帖睦爾在應昌病逝。

這一消息在傳到應天城,朱元璋和他的文武百官們欣喜若狂,彷彿他們的帝國已統一全球了一樣。

朱元璋在群臣瘋狂慶賀時,示意眾人先停止發瘋,因為他有話要講。

群臣馬上安靜下來,朱元璋清了清嗓子,在龍椅上坐得筆直,得意揚揚地說:「妥懽帖睦爾在位三十六年,荒淫無度,如今得到這樣的下場,也是他的命運。不過這人有個優點,當我們的解放大軍逼進大都時,他居然知道天命已定,不戰而退,所以我們就給他謚『順』,稱他為元順帝吧。」

群臣都認為這是朱元璋最高智慧的結晶之一,一個叫劉炳的禦史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拍馬屁的機會,從群臣中走出來,正要拍朱元璋,朱元璋突然把臉一沉,像是死了七天準備還魂的人一樣,冷冰冰地對劉炳說:「你就不要祝賀了吧,你曾在前朝做過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