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四十五章 改變
朱元璋轉動眼珠,突然想到,汪廣洋以智謀著稱,劉伯溫也以智謀為傲,這可能是同行是冤家的心理在搞鬼。但他沒有深究這個問題,他又提到了第三個人:「胡惟庸如何?」

其實如果按照理論來說,宰相必出乎州部,將軍必起於行伍。

胡惟庸是很適合的。

他基層待的很多。

朱元璋看上胡惟庸,就是因為胡惟庸在地方上多年,熟悉基層。

劉伯溫直接說,「胡惟庸絕對不行。」

朱元璋搞不清劉伯溫對胡惟庸的評價理由,是怎麼來的。

劉伯溫沒有解釋,朱元璋也沒有問。

他有點惱火,有點失望,「看來,我的幾個宰相人選沒有你好?」

一道刺眼的光。劉伯溫感覺到腦子一震,像是被人從高處推下來,而他變成了一根羽毛,慢慢地飄了起來。當他發現自己不是在飄浮而是在向下滑落時,他馬上就清醒了。

劉伯溫現在處在一個並不危險但極為尷尬的境地,如果他說自己有宰相的素質,那他剛才否定朱元璋心目中宰相人選的事就是有私心。

如果他說自己沒有宰相的素質,他又有點心不甘,因為宰相這個位置的確讓人垂涎欲滴啊。

劉伯溫他不是神,他只是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人生價值的凡人。

如果真的坐到宰相的椅子上,那儒家的「為生民請命」的高調理想不就有實現的基礎了嗎?

可問題是,命運告劉伯溫,他此生已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朱元璋不可能讓一個曾做過自己導師的人再來做宰相。

劉伯溫必須要表態,他帶著無奈的情緒表態:「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我這個人疾惡如仇得過了度,又不喜歡繁雜的行政事務,勉強去做,對國家無益,一定會辜負聖恩。天下何患無才,您何等聖明,只要細心尋求,一定會物色到合適的人選。只是眼下這幾位真不太合適。」

朱元璋緩緩地點了點頭。

但劉伯溫發現,朱元璋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他突然有個很不好的預感,他可能得罪了很多人。

既然朱元璋心裡早就有了定見,那他肯定會塑造他心目中的宰相人選,而在塑造時,他會對那些人說:「你呀,有什麼缺點要改。你這

劉伯溫必須要表態。他帶著無奈的情緒表態:「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我這個人疾惡如仇得過了度,又不喜歡繁雜的行政事務,勉強去做,對國家無益,一定會辜負聖恩。天下何患無才,您何等聖明,只要細心尋求,一定會物色到合適的人選。只是眼下這幾位真不太合適。」

朱元璋緩緩地點了點頭。但劉伯溫發現,朱元璋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他突然有個很不好的預感,他可能得罪了很多人。既然朱元璋心裡早就有了定見,那他肯定會塑造他心目中的宰相人選,而在塑造時,他會對那些人說:「你呀,有什麼缺點要改。你這些缺點可不是我說的,是劉伯溫說的。」

一想到這裡,劉伯溫冷汗直冒。實際上,他的冷汗從他回到應天就一直在冒汗,只是他老了,沒有感覺到而已。

朱元璋發現,劉伯溫疾惡如仇的脾性似乎收斂了很多。

朱元璋自以為是地認為,一個人到了六十歲時,性情總會和以前不一樣,這是因為人老了。

在人間艱難跋涉六十年,連神仙都會老的。

……

韓林最近也感受到了劉伯溫這種感覺,於是禦史台的工作基本就是敷衍。

禦史台的人發現劉伯溫脾氣好太多了,基本不再苛責,有錯誤,甚至還安慰大家。

這讓眾人迷惑不解。

許多,所以他們更加專註,每個人都忙碌不堪,沒空管別的閑事。

在禦史台裡,最閑的莫過於韓林,因為他什麼事都不用乾。

他的任務很簡單。

就是審查百官的年底報告,因為快到年底。

朝廷各個部門要準備年終盤點和年末考核,各級官吏也要準備過冬物資。

這些事情需要經過禦史台審核。

所以很多冰敬。

但是這時侯的還沒有錢,只是一點土特產

禦史們也有自己的規矩,以前劉伯溫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他認為土特產都屬於賄賂,所以一般不收。但是今年他卻非常痛快地收了下來。

沒多久,。朱元璋來禦史台視察。他是為了巡查各省的情況,順便檢驗年度報告和過冬物資。

劉伯溫當然不敢怠慢,立刻召集眾人議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