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隋嫡長孫》第八十章 二聖的微服私訪(3)
「你是蕭家那孩子吧?兩年沒見,朕差點認不出了!」

楊堅在看到末尾的蕭瑀,這位老親家、已故梁明帝蕭巋第七子,家中老二楊廣的親妻弟,如同一名慈愛的長者,關心起了蕭瑀家庭,包括蕭瑀上次特別被恩許回鄉祭祖諸事。

當年西涼滅亡,蕭瑀等一應蕭氏皇親入朝,楊堅見過一面,因之聰慧博學,印象特別深刻。後來兒子楊廣,專門為他幾個妻子同袍弟求職,楊堅隨之允了下來,畢竟血緣關係在這裏。但對於蕭琮等蕭皇室長者,楊堅的防範非常嚴密,像面對陳後主陳叔寶一樣,大方給予榮華富貴,監視之間,平日也能出入院舍,可絕不允許離開長安。

西梁也好,陳國也罷,亡國沒幾年,一些原朝餘孽還活動在南方,去年的江南叛亂,就有這些人的參與。沒有將這群人完全禁足,或是處死,已是皇恩浩蕩。

理工學院,畢竟是愛孫心血,加上此地研究工匠技術,而為國朝貢獻,可比國子學等一群腐儒貢獻大多了,楊堅特意和諸人多聊了會,以作鼓勵。

隨之,一眾人往裏而去。

先入目的是學舍。

學舍排列非常整齊,分列中軸線兩端,秉持著大隋建築風格,基本是一層,最高也不過兩側。這等對稱性,即便沒有前番愛孫告言,楊堅和獨孤伽羅一看,就知道是營造大興城的宇文愷手筆。

走過了十幾排房舍,聽到裏面有士子的誦讀聲,往裏去,便是書舍!也是楊昭讓人建造的圖書館!

共分為南北書舍,兩個作為士人閱覽所用。接下來數年來,楊昭的目標,正是讓王隆、宇文愷、巢元方、王孝通等各學科負責人,於教學之外,完成各學科的製書。不僅是填充理工學院的書舍,而且還要傳遍天下。

二聖於前,帶著好奇心踏入,發現裏面放置著一些竹簡。

「此莫不是類與崇文館的書籍安放之所?」楊堅放下竹簡,抬頭望向四面空蕩蕩的多層木架,還有四周一些桌案,朗聲問道。

崇文館是大隋中央圖書館,等到隋煬帝繼位後,大建宮舍,重立宏偉的觀文殿為藏書之地。

楊昭處於二聖中間,一左一右,牽著兩人的手,聞聲抬起腦袋道:「正如皇祖父所料,此地乃書籍存放之所,普通士人們在求學之外,按照各自愛好,可交付押金,辦理借閱證而行借閱。

孫兒還想跟您和皇祖母說此事,而今紙張可大規模製造,又有印刷術改進,為了便於保存、傳播和運輸,孫兒覺得將來可用紙張代替摘錄,順帶將其中藏書拿於天下人共同閱之,並填充各地學校書舍。」

「此外,孫兒還以為,自古至今的書籍,其中內容,少有分段標準。很多時候,導致同一句話,有不同理解。這不僅是對教學不善,於朝廷與地方書令傳播與解答,都很容易誤解之情況。

比如《論語》中有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常人第一種誦讀之法,乃是從中間分開,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另一種斷句,則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共五種斷句,但意思卻截然不同。

若以能標準區分,那將更加規範寓意!」

這是楊昭第一次提出斷句不同導致語意不同一事,藉此機會,也是希望於將來書本印刷成冊前,能做好修訂,讓世人在學習理解中,少走一些彎路。

他大隋嫡長孫就是這麼善良!

而且,一旦踐行之,其中工程量之大,單憑他理工學院如王隆、李百葯等十幾名儒生肯定吃不下,必然要尋崇德館、國子寺下轄諸館儒生,還有天下地方大儒的參與。但在此事上,他理工學院先發製人,完全可以行做主導!

這也是個為學院揚名的好機會!

除此之外,還能在晉王府、少府之外,讓大隋國庫打錢!

楊昭此言,使得楊堅、獨孤伽羅,另有王隆等一眾人,都停下腳步傾聽起來。

因為皇孫楊昭說的是事實!

從古至今,於此產生的誤解可不算少!

特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一句,他們當年誦讀時,也曾產生疑惑。今日再度思索斷句,更覺歧義之多。

一掃揚著腦袋,挺著胸膛,滿臉自信的皇孫,獨孤伽羅就知道自家愛孫又在賣關子,心裏肯定是已經有了主意,她也不點破,樂意愛孫在人前表現,溫聲道:「阿孩可以是有辦法,解決此中難題?」

見二聖,還有一應跟隨者的目光,楊昭輕輕點頭道:「孫兒確實想到了辦法,皇祖父,皇祖母,還有諸位先生,可曾觀察注意過樹木花草的枝節?

因為這些枝節,人們才能上樹採摘,遠看近觀,才更富有層次感。包括我們所處的住舍,因柱子、欄額、鬥拱的存在,才能固定支撐!

孫兒經過觀察,覺得可以用創造出的簡易『標點』代替!」

來到不遠處的書案,楊昭讓人隨行的侍從黃喜,尋來筆墨紙硯,他實時展示了下。

每個標點符號的不同,代表用法用意不同,楊堅、獨孤伽羅,還有書舍內的其他人,無不是聰明之輩,只是楊昭一個事例,基本就明白了。

「陛下,殿下,臣以為大王此法,可行應用,於天下人而言,含聖賢書、朝中政令諸事,若能以『標點』區分,而行做推廣,這於各行各業,將大有利也!

為此,臣等願意全力助行此事!」

時下,外臣面對皇后,皇太后,從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除了個例,基本都是口呼「殿下」,卻是漢朝,以后宮權柄之大,像皇太后住於東邊的長樂宮,遂稱「東朝」,尊稱「陛下」。

王隆當即道。

李百葯等人,也看出了其中意義,而能為各儒家經典標註,更是士人的榮耀,莫不請命。

楊堅見此,目中滿是欣慰,愛孫之法,細思之後,確實能解決文字表述中的大問題!

不虧是被趙綽譽為王佐之才的好聖孫!

站得有些久了,他一手搭著愛孫的肩膀,側頭看了眼妻子,面向眾人,頷首贊道:「如諸位所言,朕亦認為,若能行皇孫所思『標點』,其中意義重大。

此事明日朝議,朕會群臣告知。之後要麻煩諸位,通力合作了!」

「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