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教皇奧古斯都》第三十三章 局勢(三)——英格蘭
海峽對面的英格蘭,這個時候還不叫大不列顛。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那是1707年的事。現在蘇格蘭以聯統國的地位存在於英格蘭的統治下,愛爾蘭也四分五裂,英格蘭控制著其中的一部分地區。

英格蘭也剛剛經過王朝更迭,榮光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都鐸(duó)王朝最後一個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逝世於1603年。

伊麗莎白一世駕崩,死前將王位傳給了詹姆斯,即後來的英王詹姆斯一世,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

相比兩百多年前玫瑰戰爭中,蘭卡斯特和約克家族之間殺的血流漂杵的,這次的政權交接平穩的多。儘管伊麗莎白一世以謀反罪處死了自己的表侄女,詹姆斯一世的母親瑪麗·斯圖亞特,卻最終王位傳給了詹姆斯一世。

不同於君主暴斃,沒有繼承人引發王位紛爭。這次的王朝更迭是指定繼承人,也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原因很簡單,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嫁。因為這她也被稱為「童貞女王」。

終身未嫁,那一定是把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國家了,所以她是英國人民的好女王。不少對她的溢美之詞是以這為出發點的,沒什麼邏輯,也沒什麼說服力,不過他們自己大概是深信不疑的。

如果他們的「童貞女王」,在彌留之際,突然告訴他們,自己有個兒子,要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王位,那他們的表情一定很精彩,信仰崩塌,接下來面臨的可能就是國家大亂了。

在英國歷史上,伊麗莎白一世被奉為一代英主,並不只是因為伊麗莎白一世真的有多英明,而是英王靠譜的實在沒幾個,同行襯托,顯得伊麗莎白一世格外的偉大。

不可否認,伊麗莎白一世確有功績。

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英格蘭文化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在此期間開始確立。

恢復了與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往來,打通了與印度等東方國家的貿易。成立多個地區壟斷性的商業集團紛紛前往非洲從事不平等的貿易掠奪。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當世看不到成效,卻有深遠影響的舉措。

然而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出現的問題也非常多。曠日持久的英西戰爭形勢惡化、愛爾蘭危機、埃塞克斯伯爵叛亂、農業歉收和飢荒、議會反專利權的風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機構的腐敗、社會下層的貧困、流離失所的流民。

在英吹看來,英格蘭經歷的這些,彷彿都是上帝給英國的考驗,是英國走向強大必須經歷的考驗,與英明的女王陛下沒有半點關係。事實上這些事情是天災還是人禍,一目了然。

往不好的方面說,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時期,連最基礎的保境安民都沒有做到。

對外和西班牙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卻收效甚微,長期戰爭使國家陷入了財政危機,最終不了了之,如果不是海洋這個天然屏障起到了作用,甚至有亡國之危。

對內則更是昏招頻出。

在宗教問題上搖擺不定,宗教改革極其不徹底。使宗教問題時不時爆發一下,今天是天主教要復辟,明天是清教徒又要進一步改革,不斷消耗國力,給後繼者挖了一個大坑。

鼓勵圈地運動,頒佈迫害失地農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濟貧法等,加劇城鄉人民反抗不斷的狀況,更為之後埋下隱患。

在愛爾蘭局勢惡化的情況下,放縱寵臣埃塞克斯伯爵的暴行,進一步激化愛爾蘭的矛盾。

在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鎮壓了愛爾蘭叛亂的九年戰爭後,又採用焦土政策,假如有愛爾蘭人被懷疑參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殺,英軍燒毀田野,破壞農莊,製造了一場空前的人為大飢荒。這場戰爭的殘酷性使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仇恨、敵對和不信任幾百年都沒能消弭,這又是挖的一個跨越了幾個世紀的大坑。

在本來就是自家的土地上,戰後,搞焦土政策,這簡直是有太想像力了。現任的英王詹姆斯一世,也是個腦子有泡的主。因為此前統治的是專製王權蘇格蘭,不了解英國議會,看不起議會下院。在位期間鼓吹君權神授,自認為是上帝的使者,任何人都不能冒犯自己。

就在前幾天,詹姆斯一世險遭刺殺。一群亡命的英格蘭鄉下天主教人群想團滅國會,正好詹姆斯一世當天巡視國會大廈,他本來決定11月5日召開國會,起了疑心便派人去查看,果然發現了40桶炸藥,並抓住了準備點炸藥的蓋伊·福克斯。

在嚴刑拷打之下蓋伊·福克斯供出了參與陰謀計劃的十個人。這十個人後來被詹姆斯一世殘酷折磨致死。這就是著名的「火藥陰謀」。現代英國每年11月5日的「篝火節」因此而來。

這次刺殺倒不是因為詹姆斯一世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這是宗教遺留問題,只是由於詹姆士拒絕給予天主教徒同等權利。想在英國復辟天主教的人意圖通過殺了他引發叛亂,從而使他的女兒波希米亞的伊麗莎白上位,成為一個天主教元首。

儘管詹姆斯一世各方面都不大行,但還是有一些成就的。而他能有這些成就,恰恰就是因為他的無能和不作為。這看似有些荒誕,卻頗有一點無為而治的味道。

當時英國的議會制度,有個特點是你不做事總有人做事,你是傻子總有人不是傻子,國家完蛋大家一起完蛋。

因為他的血統而統一的英倫三島實際上並不存在統一的社會條件,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處於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下。

而詹姆斯一世通常採取的妥協讓步措施,卻能讓王國內部的高度對立維持超過二十年的平穩,已經堪稱成就了,雖然這很坑兒子。

詹姆斯一世還有個優點是熱愛和平,當然,從反面說也可以是偏安一隅,沒有進取心。當時歐陸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君王與宰相們多次極力誘使英國參加歐陸的戰爭但詹姆斯一世都不為所動拒絕參戰。

詹姆斯一世為何會拒絕參加歐陸戰爭?認為他愛好和平的朝臣讒媚的稱讚他是「英國的所羅門」,認為他天性膽怯的歐洲外交官半譏諷的說他是「歐洲最聰明的傻瓜」。但英國的社會因避免了戰爭之害而豐足是不爭的事實。

從這一點上看,什麼都不想乾的君主比什麼都想乾的君主安全的多,無論是對自己國家還是對其他國家。

現在的英國,還沒有後世的威風,把力量投射到意大利地區,那是天方夜譚。西班牙把直布羅陀海峽一封,英國不是進不來就是有進無出。

客觀上不具備干涉意大利事務的條件,主觀上不想打仗,英國在至少二十年內是不足為慮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