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教皇奧古斯都》第三十二章 局勢(二)——法蘭西
隔開伊比利亞半島的比利牛斯山脈的另一邊,正是鼎鼎大名的天主孝子法蘭西。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和教皇鬧掰,法軍攻入教皇府邸俘獲教皇,把教皇關進小黑屋,羞辱拷打致死,然後威逼教廷選出法國人克雷芒五世為教皇,並於1309年把教廷遷到法國南部的阿維尼翁,這就是「阿維尼翁之囚」。教宗國的飛地阿維尼翁也是從這裏來的,一直延續到法國大革命。

作為三大騎士團之一的聖殿騎士團,在地中海十字軍國家被滅之後回撤,主要在法國活動。無仗可打,就搞金融業,在當時富甲一方。

還是腓力四世,因為帳面上欠聖殿騎士團大筆貸款,更眼紅騎士團的財富,1307年突然下令逮捕聖殿騎士,聖殿騎士團猝不及防,全法國共有2000人被下獄,幾乎一網打盡。被囚禁在阿維尼翁的教皇不得已順從腓力四世,犧牲了聖殿騎士團。

1536年,為了應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作為天主教老牌大國的法蘭西,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敵人奧斯曼帝國結盟。

這個同盟被哈布斯堡王朝斥為「瀆聖同盟」,也受到了各國的強烈譴責。但是本著現實主義外交原則,這個同盟異常牢固,持續了超過兩個半世紀。事實上,從查理曼時期起,法蘭西就與異教徒有過多次合作。

1618年開始的三十年戰爭,又稱宗教戰爭,因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新教和天主教的尖銳對立爆發。之後歐洲主要國家又紛紛捲入,釀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

三十年戰爭的兩邊分為天主教陣營和新教陣營,兩者都不是的奧斯曼帝國、俄羅斯支持新教的一方,這很正常。

依舊為了遏製哈布斯堡王朝,身為天主教國家的法蘭西,在三十年戰爭中竟然加入了新教陣營。從一開始就給新教聯盟援助,最後直接親自上場充當新教聯盟的最後一道防線並給了天主教陣營最後一擊。

法國做過的事還有:拿破崙遠征埃及的時候順路把馬爾他的醫院騎士團滅了,1809年把已經名存實亡的條頓騎士團在德意志境內的產業沒收使其徹底衰弱(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成為普魯士公國後,條頓騎士團作為一個組織仍然存在)。

自此,三大騎士團全被法蘭西搞了,法蘭西還可以有另一個外號:騎士團殺手。

法蘭西做過的事當然不止這麼點,憑藉著這一連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操作,法國自然而然的以天主孝子之名享譽歐洲。

但是不管怎麼說,法蘭西終究是個大國,非常強大的那種,至少在成為白旗聖手之前是這樣的。

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拿破崙時代,那都是法國人的高光時刻,拳打不列顛,腳踢德意志,噴嚏打到俄羅斯,一屁股坐死西班牙,跌跟頭砸暈奧斯曼。奧古斯都非常清楚,在哪些時候應該稱之為法妖亦或是法爺。

法國現任國王亨利四世是波旁王朝的第一任國王,歷史上的評價是很好的,被讚譽為好王亨利,並追稱為亨利大帝,這是正兒八經別人評價的,不像路易十四那個太陽王是自號的。

亨利四世是法國史上難得的人格和政績都十分完美的國王,在長期混亂之後,重新建立了一個統一且蒸蒸日上的法國。

亨利四世原為胡格諾派信徒,1572年,成為納瓦拉國王。自青年時代起就捲入了法國內部天主教頑固分子挑起的1562年開始的胡格諾宗教戰爭。

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善於利用敵方矛盾,亨利四世成為了新教一方的領袖,在此之後又積累了很高的聲望。

聖巴托洛繆慘案之後,亨利四世被軟禁在法國宮廷裡,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護。內憂外患的法蘭西,君主和繼承人連死了幾個。1594年,亨利四世憑藉著法國王位的強宣稱權和聲望加冕成為法國國王,法蘭西波旁王朝就此開始。

考慮到法國還是一個以天主教徒為多數的國度,在加冕前一年,亨利四世宣佈改宗天主教。5年後頒佈了「南特敕令」,宣佈天主教為國教,同時給予新教徒充分的信仰自由,體現了在這個時代很難得的宗教寬容精神,結束了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充分收穫了民心。

亨利四世以他的名言「要使每個法國農民的鍋裡都有一隻雞」而流芳後世,他也確實在經濟恢復上取得不錯的政績。他任用蘇利整頓財政,成效顯著。

經過多年改革,法國經濟好轉,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平時基本能吃到雞肉了。從那時起,法國人開始把吃雞的周末當作過節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深受民眾愛戴的法國國王,歷史上卻在1610年死於一名狂熱天主教徒的刺殺,其子路易十三登場。奧古斯都不知道這會發生怎樣的改寫,但可以確定的是,亨利四世絕可能是自己的一生之敵。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四世的前嶽母和現任妻子,都屬於美第奇家族。亨利四世的成功和前後的聯姻多少是有些關係的。

亨利四世的現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正是路易十三的生母,也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祖母。亨利四世迎娶瑪麗的原因有點好笑,亨利四世欠了瑪麗的父親托斯卡納大公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高達1174000埃居的債務,而娶瑪麗是亨利找到的唯一能償還債務的方法。

亨利四世死後,因為路易十三年幼,瑪麗攝政,但瑪麗的水平實在是太爛了,差點被推翻。再之後,經過一番波折,赫赫有名的紅衣主教黎塞留登上政治舞台。

黎塞留雖然起初的身份是紅衣主教,但他把法國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從不使宗教情緒影響他的外交政策。從法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他不把新教各國看作主要敵人,而是把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室看作最危險的敵人。三十年戰爭中法國站新教一方,正是他一手策劃的。

黎塞留畢生可謂是為法蘭西的崛起嘔心瀝血。他是法國專製制度的奠基人,同時也是將法國改造成現代國家的偉大改革家,更是現代實用唯利主義外交的開創者,被西方譽為現代外交學之父。

黎塞留的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還遠不至於此,黎塞留本人又複雜的很,這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也絕非三言兩語可以概括,毀譽參半,然而詆毀之言大多有些偏頗。但無論如何,必須得承認的一點是,黎塞留絕對是個不世之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