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教皇奧古斯都》第三十八章 局勢(八)——奧斯曼帝國(2)
注意時間的話會發現,繼承制度的問題和耶尼切裡腐化,都是現在這個時間前後開始出現的,還有軍事科技事實上也是這個時候被西方國家拉開差距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奧斯曼已經衰落了,恰恰相反,現在的奧斯曼還非常強大。

如果把奧斯曼發展的歷程簡單的擬合成一條開口向下的拋物線,這個時期的奧斯曼仍處於上升期,上升的速度正在逐漸放緩,再過幾十年才會到頂點,然後才開始走下坡路。

這也不難理解,即便一些地方出了問題,憑藉奧斯曼帝國這麼龐大的體量,也不可能立刻就顯得不堪一擊。

大國的衰落常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不用說期間還會有明君能臣發現了問題,能夠搶救一下,雖不至起死回生,但在短時間內起到積極作用,總能有一點續命的效果。奧斯曼真正衰落,最早也要從17世紀中葉算起,淪為魚肉更是18世紀才有的事,18世紀以後俄土戰爭還時不時把毛熊牙給崩了。

現在正在進行的「長土耳其戰爭」,算是奧斯曼軍事上的一個轉折點,奧斯曼人第一次意識到軍事科技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並在前期因此受挫。

1593年,在主戰派老將古賈·森納帕夏(帕夏:奧斯曼帝國行政系統裡的高級官員,通常是總督、將軍及高官)的推動下,作為實力派軍人政治家權力鬥爭的結果,奧斯曼帝國再次出兵哈布斯堡王朝佔領下的匈牙利。

在此之前,匈牙利被哈布斯堡王朝與奧斯曼帝國分區佔領,部分地區被迫向雙方的官吏都繳稅,雙方的爭奪已經常態化,不缺少全面開戰的借口。

這次對匈牙利的軍事行動,讓多瑙河以北的奧斯曼帝國的三屬國陷入混亂狀態,在匈牙利境內的戰線上,奧斯曼帝國軍隊處於劣勢。有鑒於此,特蘭西瓦尼亞倒向哈布斯堡王朝,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國領主也調轉槍口,對準奧斯曼軍隊。奧斯曼軍隊顧此失彼、窮於應付,戰爭長期化了。在此期間,奧斯曼兩度支配的主要據點布達也深陷包圍,但沒有陷落。

1603年,戰況開始有利於奧斯曼帝國。特蘭西瓦尼亞、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的戰局都發生了逆轉。哈布斯堡軍隊殺死了瓦拉幾亞大公,特蘭西瓦尼亞發生了反哈布斯堡家族的叛亂。奧斯曼軍隊方面,在大宰相拉臘·穆罕默德帕夏的領導下,挽回了匈牙利的敗局。如果歷史不發生改寫,雙方將會在1603年達成議和談判。

長達十三年的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者。奧斯曼軍隊多次克服危機,守住了舊的領地。但也可以說,16世紀前半期帝國的優勢已經一去不復返。哈布斯堡家族沒能充分發揮軍事技術的優勢,也沒有一如既往的維持住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本土勢力的完全信賴。

戰爭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了深遠影響。戰爭持續了十三年,奧斯曼帝國慢慢擺脫了戰爭前半期的被動局面,雙方最終恢復到開戰前的狀態。

這種「反敗為平」的背景是戰爭開始後不久,奧地利軍隊顯示出新技術的優勢,奧斯曼帝國「以敵為師」,也在戰場上應用新技術,才得以挽回被動局面。16世紀後半期,歐洲的「軍事革命」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意大利築城術的推廣;

二、火槍的改良和步兵火槍的充實;

三、進攻以火器為中心之後戰術的改良。

奧斯曼軍隊迅速改良了耶尼切裡軍團,從安納托利亞農村募集能夠使用火器的非正規步兵,雖然他們未經過長時間訓練,但也開赴前線投入戰鬥。對「軍事革命」的第二個方面,意識到差距的奧斯曼奮起直追。

在軍事技術方面,奧斯曼帝國在第一點和第三點基本上和歐洲保持同步。但是,奧斯曼軍隊在此前的總體優勢已經喪失,戰爭已經很難再為帝國開拓新的空間。

奧斯曼帝國西線陷入漫長的長土耳其戰爭,東線也同樣不太平。銳意改革的波斯帝國薩法維王朝,已然在改革成果促進下,煥發了新生。

1603年,已經完成大規模軍事改革的波斯帝國薩法維王朝,抓住了這個奧斯曼內外交困的有利時機,展開了期待已久的反攻。目標不僅僅是收復舊都大不裡士,還要再次控制高加索山脈和兩河流域。以打通從印度洋到黑海的直接聯繫,將土耳其勢力從東西方國際貿易中驅逐出去。

1603年9月26日,數萬波斯軍隊首先在納哈凡德要塞發難,拉開了奧斯曼兩線作戰的序幕。那裏是奧斯曼設立在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基地,隨時威脅著薩法維都城--伊斯法罕。阿巴斯的新式炮兵,在英國教官的指導下,成功炸開了要塞外牆。數量有限的土耳其近衛軍步兵,在大量裝備新式火槍的古拉姆部隊的強攻下被迅速消滅。

在對手作出反應之前,薩法維軍隊又迅速北上。10月21日,他們包圍了同樣缺乏足夠守軍的大不裡士。由於土耳其人沒有對中世紀城牆做任何改造,波斯炮兵再次在很短時間內就轟塌了城防設施。早已不滿土耳其人統治的市民,開始掀起大規模暴動,將許多來不及撤走的近衛軍斬首。阿巴斯率軍入城後,命士兵將奧斯曼陣亡者的首級插在長矛上,舉行了特別血腥的武裝遊行。

一個月後,阿巴斯的軍隊繼續西進,包圍了亞美尼亞城市埃裡溫。另一支偏師則徑直北上,佔領了山城第比利斯。位於高加索山麓上的幾個喬治亞公國,紛紛宣佈同奧斯曼脫離宗藩關係,再次成為波斯人的附屬國。

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擊,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三世也突然暴亡。新繼位的艾哈邁德一世,不過是個13歲的孩子,權力完全落入了近衛軍之手。

1605年9月,近10萬奧斯曼軍隊集結向東尋找薩法維入侵者決戰。根據此前的交手記錄,波斯軍隊很難在萬人級別的野戰中獲勝。因此大部分奧斯曼軍官,對驅逐對方抱有信心。

然而這一次,波斯非常充分的運用了優勢,並採取了非常合理的戰術,狠狠挫敗了奧斯曼的大軍。並在此後接二連三的取勝,整場戰爭將在打打停停之中,一直持續到1618年,奧斯曼帝國在東方的控制區大面積喪失。

只可惜薩法維王朝終究只是曇花一現,所謂極盛時期,不過只有一代君王的時間,甚至還不到一點。1629年阿巴斯一世病逝,帝國便開始衰變,軍隊也隨之不復當年之勇。

而薩法維王朝進攻奧斯曼最順利的一段時間,西方國家又大多因各種各樣的原因無力東征,少有對奧斯曼形成有效的夾擊。因此在這一時期,奧斯曼置身於極度危險的兩線作戰的時間並不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