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漱溟自述文錄:我生有涯願無盡(精彩章節)》我努力的是什麼――抗戰以來自述(6)
三段:假定上面的話不錯,就必得認定兩點去下功夫:一、增厚國民的抗敵情緒及能力;二、加強政府的統治力量。

從第一點,就是求得無限兵力的法子;從第二點,就有了如何指揮運用此無限兵力的根本。

四段:要政府的力量強大,有賴於多數國民的支持;要政府能遂行其統製,有賴於下層機構的健全靈活。

但照現在情形,上下之情未通,希望老百姓支持政府似難;民眾都缺乏組織與訓練,要下層機構健全靈活更做不到。

五段:所以我們必得要啟發出老百姓擁護政府的情緒,並且加以訓練及組織才行。

然而這一功夫做到了,亦正是增厚國民的抗敵情緒及能力。因此,前認定兩點或作功夫者,核實隻一樁事而已。

這一樁事是什麼呢?就是要從農業和農民入手做功夫。六段:所謂從農業和農民入手的功夫有二:一、先解除農業上種種妨害(災害,匪患,苛捐雜稅等等),更進而積極促興農業(技術,金融,合作等等);二、切近農民日常生活予以組織訓練(自衛,自治,合作等等),更進而為臨時對外抗敵的組織訓練。

七段:為何定須如此做功夫呢?其理由有四點:一、國民之大多數在農民;二、非政府關切農民生活問題,替他設法,則農民不會愛國,不會擁護政府;三、非感情相通,則組織訓練不會成功;四、非有日常生活上的組織訓練,則臨時抗敵的組織訓練就無根。

八段:我們的鄉村建設工作,正是切近農民日常生活加以教育及組織,健全地方下層機構,為政府統治運用之準備;正是解除一點農業上痛苦,培養農民愛國情緒,並增加其抗敵能力的。

所以我們正是從事抗敵的工作,縱使緩不濟急,但似別無更急切有效的辦法。

我們主張擴大鄉村建設工作以應敵。完了。抗戰前夕,我的努力,我的主張,是這個。

當然,抗戰起來了,更將本此方針,要求發動民眾。其奔走事實經過見後。

三、

「八一三」以前的文章我在川時,盧作孚、陳築山兩先生適從廬山回川。

他們給我講,政府當局為大局問題將約集在野人士,同到廬山,彼此商討。

給我的一份請帖,由作孚轉來,切囑於7月初間到廬山去。我於6月29日出川,經武漢北上,7月2日到北平。

那時北平謠言甚多,情勢緊張,已有風雨欲來之勢。7月4日南下,於津浦車中遇胡適之、林宰平兩先生,他們都應約到廬山談話會的。

我告知他們,我隨後亦到。5日在濟南下車,折返鄒平一視。旋即回濟南,準備南下,而盧溝橋炮聲發作矣。

從此以後,我即為抗戰奔走,東西南北,沒有休息。瑣事不足記,記我當時的主張。

此主張發表於

「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之前夕,8月10日至12日載上海《大公報》。

題目是:怎樣應付當前的大戰。今記其內容如次:開首:提出三條大原則——第一、全國軍民的動作,乃至他們的生活,都要在最高統一的軍今政令下面而動作而生活。

第二、政治要民主化,政府與社會要打成一片。第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知識的出知識。

三條原則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現代戰爭都是以整個國力相較量,勝負關鍵在於後方。

而況我們欲為持久之計,更非深蓄其力於廣大的社會不可。第三條即與全國人力物力合為一國之力以應敵。

如何合法?則不但要有

「節製之師」,更須有節製之民。一切統一節製之後,可以舉全國人力而化為一個抗戰工具。

——這就是第一條之意。但要想舉國工具化,還得要舉國主體化。那即是使舉國之人都得其感情意志之發抒,意識到為他自己而抗戰,不是給人家作工具。

第二條所以要政治民主化,政府與社會打成一片者,在此。綜合起來說,要在以第一條的系統化,第二條的民主化,來完成第三條的一切國力化。

次段:指出這三點都是理想,距離事實現狀甚遠甚遠。例如中國事向來無系統無條理,國家最近才統一,政治民主化三十年未作到等等。

(下略)三段:提出十四條較為具體的主張辦法來。(中略)此其內容實包括有:一、國家行政以訖地方行政的大改革;二、教育制度的改造;三、政治的改造。

關於第一項,是為要適應戰時動員需要,將中央地方軍政一切機關係統化,合理化。

(下略)關於第二項教育制度的改造,是我多年以來的主張。那就是廿二年應教育部之約,寫的

「社會本位的教育系統草案」。關於第三項政治的改造,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我當時亦聲明將另成專篇討論之,後來亦是沒有寫。

(下略)總起來,我是採取兩大方針:一方向統治走去,一方向民主走去。

四、國防參議會

「八一三」以前的幾天,我在上海,每天與蔣百裡先生見面,商討時局。

11日因聽了蔣先生的話,有急事特地到南京一行。夜車開行之前,適上海市公安局長蔡勁軍來晤談。

他將敵我兩方緊張情形告知我,說不一定馬上開火。我心中忐忑而興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