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漱溟自述文錄:我生有涯願無盡(精彩章節)》我努力的是什麼――抗戰以來自述(8)
再一點,要發動民眾。三一點,要成立民意機關,認為參議會不夠。四一點,肅清貪汙。直到我軍退出上海,政府將要西遷,張君勱、左舜生、黃炎培、沈鈞儒、羅文乾、馬君武、李璜、楊賡陶和我九人尚聯名提出這幾點,懇切地面呈當局。論到第二層,政府交議之件亦不少,最大的一案要數全國總動員計劃大綱。此與後來到武漢時,交議的節約計劃大綱,同為洋洋大文。參議同人亦費不少心思去討論,□□□□□,□□□□□□□□□□□□,□□□□□□□。論到第三層,政府確曾將軍事外交各種情報,說給我們不少,使我們於大局情勢恍然有所了解。一向局外人責備政府的心理,為之減少,而支持政府的情緒增加。舉一個例來說:抗戰前段,尤其初起之時,很多人殷切地希望蘇聯幫忙,亦極相信蘇聯一定幫忙,乃至期待他出兵或外蒙出兵。在看不見蘇聯積極幫忙之時,就以為政府不肯接近蘇聯。於是由責備而不諒解的心理很多流行在社會。但參議同人曉得事實不如此,便對政府沒有不諒解,而且支持政府的做法。像沈老先生、黃老先生都是在上海為多數人所信仰。他們的態度是支持政府的,便使**的空氣不易起來。這種減少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隔閡,而溝通之的效用,怕是國防參議會收效的一點。但前兩層亦不是沒有效用。例如,當時後方幾個省政府主席,都空著,或本人留京,或旁人兼代,君勱先生提請政府注意,大局嚴重時不宜如此。政府於是就調動補充,或令本人回任了。又如關於農產工商的調整機構,在記憶中彷彿出於黃先生建議的。四、參議同人總是不滿意參議會這一機關。**方面總不肯到會,亦是缺憾。各方要求成立正式民意機關者很多,當局亦表示接受,請大家提出方案來。聞當時收到的方案,就有七件之多。代主席汪精衛曾向我們述說,黨內對這一問題甚為躊躇。他說有三點困難:一點是人數上困難;一點是產生方法的困難;還有一點是職權上困難。何謂人數上困難呢?他說人數少了不像民意機關(參議同人即自覺人數少不足代表國民,沒有力量),非多不可。但多到幾百人的會議,實不切眼前緊急狀態中的需要,而且沒有地方開會(當時我們在鐵道部地下室開會,大本營亦在地下辦公)。事實上確有困難。何謂產生方法的困難呢?他說正式民意機關總要用選舉方法產生出來,但要辦選舉卻是一大事。戶口不清,選民難計,地廣人多,交通不便,今戰事緊急,安得從容舉辦?而況從來的選舉(他包括國民大會的選舉說)都辦不好,人人皆不滿意,今倉促中更辦不好,或者為戰事的影響,根本辦不成。何謂職權上困難呢?他說自戰事起來後,黨內曾有決議說,今後要多數人工作,少數人討論,一個人決定。——這一個人當然是說蔣委員長。若正式民意機關必應有最後決定之權,沒有決定之權,不成一民意機關;但這樣便與上面的原則衝突了,所以很困難。這是在南京的話,後來遷到武漢,卒成立國民參政會。而由於這三點困難不易解決,只能勉強算一個準民意機關。五、末了,說到我個人在參議會中的儘力,卻無多。參議會在南京時,我常常跑回山東照顧我們自己的工作。參議會在武漢時,我又跑一次延安,並駐於徐州許久。所以黃炎培先生常笑我缺課。——每次開會我們坐下來聽代主席委委宛宛談各種消息情報,黃、沈諸老均筆記甚勤,如像學生上課一樣,因以缺席為缺課。我所儘力者,總是我的老主張,發動民眾。第一天(8月17日)會上,我就拿出來說。我要求建立一個擔負全國動員的系統機構,以應付大戰。大意就是《大公報》所發表的(見前「『八一三』以前的文章」一節內)。那話說起來,未免長些,內容涉及行政改革,教育改造。有一位性急的朋友,就起來阻止我,不要說下去。他以那時上海的炮火正緊,應當商量軍事,商量外交,你怎麼說這個呢?當時會議席上參議諸公而外,政府各部長均在座,看神氣能理會我的意見的人很少。大約他們都覺得我「文不對題」罷!我的話,亦實在說早了些。但不知抗戰四五年的今日,對於這個需要,這個主張可有人認識否?8月19日我奉蔣公命,陪同蔣百裡先生到山東,視察防務,離京缺席很久,到10月初,沈鈞儒先生在會上提一建議案,大致主張利用失學失業知識分子(如留日學生回國的,華北各大學學生及其他)組織鄉村工作團下鄉工作。原案經國防最高會議採納,交下參議會再擬具體方案。於是促動我,為再度之獻議。那具體方案,是經秘書長彭學沛,邀集參議同人,會同各有關主管機關(例如大本營第六部、內政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實業部合作司、衛生署等)擬定的。從我看去,於事實無益有損,不能附和。原案要點:一、開首點明,此種工作系補助中央暨地方行政所不足,因為原有其負責機關的。二、列舉工作項目,內計有民眾訓練,抗戰宣傳,農業改良,合作指導,公共衛生等若乾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