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全新的養生理念:職業生涯中的養生計劃》四、冷落「內環境」的利慾之心
與古人極度珍惜自己的「內環境」相比,現代中國人更重視外部的物慾追求。這與西方文化的衝擊有關,也與市場經濟所造成的壓力有關。過度珍惜自己的「內環境」,就會忽視對外環境的改造,就會造成科技的落後和生產力的低下。十年動亂期間,由於忽視了經濟發展,我們又嘗到了貧窮的滋味。於是,一待改革開放,中國人便感受到了發展經濟的緊迫性。然而,發展的緊迫性又帶來了另一個消極的因素,那就是人們為了取得經濟利益,往往不惜付出大量的能源消耗,這種能源消耗包括自然能源,也包括人們的身體能源。日本知名經濟評論家長谷川慶太郎,曾發表題為《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日本》的文章,認為雖然中國是公認的全球新興製造業大國,但製造業大國不等於經濟大國,甚至中國目前是否已經是一個十足的製造業大國,也有商榷餘地。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成就是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耗的基礎之上。中國GDP佔全球不過4%,但耗油佔全球新增值的30%,用鋼佔全球新增值的30%,用水泥佔全球新增值的40%。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長,中國耗用了大量初級勞動力,進口了大量發達國家的知識技術產權,並付出了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惡化的代價。作者分析認為,這樣的局面是因為中國人追求短期利益而造成的。與中國大量能源損耗換來不足以稱道的GDP指標相對應,中國的職業階層同樣也在以大量的身體資源損耗換來微不足道的工作績效。前面我們已經說到過,有人用脂肪肝換來了50萬元人民幣的年收入;有人好不容易爬上總裁的位置,卻三天兩頭要住院治療;有人拚命工作了一個月,就以「心肌梗死」的方式告別了人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