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百科全書式描繪當代社會生活的代表作:夜與晝》1.書評:重讀柯雲路(2)
如果想了解中國當代社會,想了解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不平衡心理及趨向平衡的掙扎運動,想了解不同年齡段人之間的觀念嬗變與衝突,想了解當代中國人性扭曲的特殊歷史以及當代人的精神痛苦,不可不看這兩部書。一個作家試圖百科全書式地描繪社會生活,一需要廣闊的社會人文視野,二需要熟諳各個階層各種人物,三需要三言兩語勾畫出人物的能力,四需要將眾多人物及場景結構起來的謀篇能力,五需要作者本人那不是與生俱來也是已然成就的恢宏氣勢。柯雲路在這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者。於是他在百科全書式寫作似乎並不潮流的年代堂而皇之地寫了百科全書。透視柯雲路八十年代的創作,我們也能夠覺察出其有過隨從當時文學發展主流的意願,但終因其自身的獨特品質太強勢而未能完全擰動自己,結果多少有些偏離文學時尚而顯出孤傲一方。時隔近二十年,不少當時看來流暢美麗的文字已經成為過眼雲煙,而《夜與晝》和《衰與榮》卻讓我們重溫了文學作品拷貝真實生活的厚重價值。《夜與晝》和《衰與榮》無疑是百科全書式描繪中國當代生活的經典作品。三照理說,今天早已不是托爾斯泰和肖洛霍夫時代,生活的節奏和審美情趣都短平快了,似乎已沒有史詩式小說的生活基礎與閱讀空間了。但柯雲路卻為之了。這特別體現在他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芙蓉國》。十年「文革」是中華民族一段特殊歷史,二十多年來文化界一直呼喊對「文革」反思,但並沒有多少人踏入這個雷區。從方方面面講,這多少是個不易為之的事情。柯雲路不但寫了,而且寫出一部七十多萬字的恢宏巨著。因為此前幾年中柯雲路備受爭議的困境,《芙蓉國》最初化名「辛克」出版。讀書界立刻做出了積極反應,一些評論家認為「這是一樁不能忽視的文化事件」,該書不脛而走,很快引起了廣泛關注。當這部作者名不見經傳的長篇小說成為許多人議論的話題時,我們看到了這部史詩式長篇小說本身具有的力量。《芙蓉國》形成的廣泛影響使得它的真實作者姓名被解密後,柯雲路在坎坷境遇中再一次「浮出海面」。《芙蓉國》在縱向上概括了「文化大革命」全部重大歷史事件與歷史過程,在橫向上描寫了從上層到底層、從京城到鄉村的各個社會場面,及各個階層的眾多人物,揭示了那段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格與心理,通過眾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生生死死的感情糾葛,反映出中華民族在十年浩劫中經歷的苦難。可以說,這是第一部描寫「文化大革命」全過程的全景式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對紅衛兵運動做出深刻反省的長篇小說;又是一部對「老三屆」、「知識青年」做出獨特詮釋的長篇小說。《芙蓉國》顯示了作者把握宏大歷史的文學敘述能力,全書在時空兩個方面的縝密勻稱顯出了作者成熟的藝術功力。中國「文革」的十年苦難歷史應該有相應的宏篇巨製與之相應。也許僅僅因為《芙蓉國》,柯雲路作為一個作家就將不被後人忘記。四柯雲路在先鋒文學潮流中也做出了獨特的嘗試與努力。中國當代文學先鋒潮流實際是世界文學從現實主義走向現代主義的一個遲到的再版。就社會學內容而言,是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反叛。就小說要素而言,是對傳統情節人物的顛覆。就深層藝術思維而言,是用下意識寫作取代有意識寫作,非理性取代理性。柯雲路嘗試先鋒最初引人注目地表現在《夜與晝》和《衰與榮》中,作者試圖在托爾斯泰式的宏大敘事中融進現代主義的藝術手法,諸如對潛意識對夢思維做的種種變幻手法的表現。他甚至自覺地提出了「現代現實主義」的口號,以多層次的藝術配置將人物的故事從顯意識到潛意識層層表現。對於《夜與晝》與《衰與榮》的這一藝術解讀,將是今後可從容做的事情。這裏要指出的是,柯雲路的文學藝術革新,其實在《夜與晝》、《衰與榮》之前就開始了。長篇小說《汾城軼聞》是柯雲路與其《新星》同時寫作的作品,在藝術上卻與《新星》有些分道揚鑣。《汾城軼聞》寫的是一個系統工程學家的故事:主人公顧堃意外得到的可心女人李珊因為曾和市委書記有一段特殊因緣,這位性格怪癖的系統工程學家的政治命運和情感命運都發生了離奇的遭遇。這既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社會性題材,又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嘗試了不同的語調在敘述中離間敘述者和敘述對象,使作品產生了一種與傳統現實主義不同的荒誕感。另外,這部作品表現出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少有的黑色幽默,這顯然又是一種具有離間效果的現代主義手段。這部作品中鮮有的人物與故事,顯出柯雲路開拓邊緣題材的另類風格。而主人公運用系統工程學把握自己人生、事業、政治、愛情選擇乃至日常時間安排,在一些讀者中成為指南性讀物。正是在這部作品中,柯雲路初現了在純粹小說中呈現出超文學的跨文體品質的能力。與《新星》同時期完成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孤島》,是作者對象徵主義手法的首次嘗試。如果將《孤島》與《新星》聯繫起來考察,我們完全可以說,《孤島》是《新星》的抽象版本。《新星》所具有的基本要素,男人間的權謀較量,男女間的情感衝突,在《孤島》中幾乎一一對應。所不同的是,故事是在一個洪水包圍的孤島上發生的,《新星》中所具有的種種社會性內容在這裏都被抽象了。然而就藝術透視而言,這兩部作品都在試圖解決兩個矛盾,實現兩個目的:一個,就是改造社會的政治願望、政治策略、政治思想、政治實踐,這是對社會的征服,解決的是社會矛盾;另一個,是在愛情抉擇上的衝突與矛盾,這是相當多的當代中國男性在生活中面臨的感情矛盾。《孤島》與《新星》一樣,對這種矛盾的解決做了別有意味的嘗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