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十一位犧牲在建國前的中共無銜軍事家》飛天驍將――黃公略(2)
1921年底,彭德懷發起組織救貧會,邀請黃公略、李燦、郭得雲、張榮生等四人到住所,討論章程。大家將平日的主張歸納為四條基本內容:

1.滅財主,實行耕者有其田。

2.滅洋人,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3.發展實業,救濟貧民。

4.實行士兵自治,反對笞責、體罰和剋軍餉,實行財務公開。

在討論時,黃公略興奮地跳了起來,宣佈:「這就是救國救民的綱領!」

從成立救貧會的這一天開始,湘軍中出現了一個以彭、黃為核心的秘密軍人團體。他們雖然是連排級下級軍官,但都有一顆立志改革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這個秘密團體在長達六年的時間內根本不為外界所知道,他們悄悄地積聚力量,像運行於地下的岩漿,等待噴發的時機。

1926年春,黃公略、彭德懷所在的湘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參加了北伐戰爭。在湖南、湖北作戰期間,他們接觸到段德昌等**員,閱讀了《**ABC》等書籍,開始認識到救貧會的章程與**的主張相比太幼稚、簡陋,於是不斷地召開會議,往章程裡添加新的內容,如擁護孫中山遺囑,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打倒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實行減租減息,逐步實現耕者有其田;國民革命軍應當官兵平等,廢除笞責、體罰,組織士兵委員會,實行士兵自治,不賭博,不擾民;反對剋扣軍餉,實行經濟公開,士兵有閱讀進步書報的自由;士兵委員會有權逮捕反革命分子押送革命軍事法庭,並有陪審權。

1927年春節過後,黃埔軍校為適應北伐戰爭迅猛發展的需要,決定挑選一批優秀的年輕軍官到高級班學習,以便為各級司令部培養高級人才。經團長推薦和師長批準,黃公略通過了嚴格的考試,被黃埔軍校高級班錄取。他把喜訊第一個告訴彭德懷,沒想到被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在我這裏沒有恭喜的話!」彭德懷梆著臉,嚴肅地說:「你這次脫離第三團連長的職務去學習,給我們對第三團的爭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第三團團長劉濟仁是最反動的軍官,你走了,他就沒有對手了,第三團怎麼辦?」

彭德懷這時已經升為第一團第一營長,他的計劃是由自己和黃公略分別做工作,逐步控制第一團和第三團,爭取伺機發動全師起義。由於行程已定,彭德懷不好多說什麼,按捺住不快,為黃公略送行。黃公略將自己心愛的一支手槍送給摯友作紀念。

春去秋來,一晃到了年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國內政局卻發生了巨大的逆轉:

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向昔日的盟友舉起屠刀,曾經生氣勃勃的南中國陷入血雨腥風之中;

第一次國共合作走完最後的泥濘小路後,宣告破裂,曾經給全國人民帶來希望和信心的國民革命墜入失敗的深淵;

年輕的中國**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先後組織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均未能取得勝利;

在革命前途彷彿十分渺茫的時候,許多人脫離了革命隊伍,有的沉淪,有的落伍,有的走向了反面,當了可恥的叛徒,帶著特務四處誘捕和通緝昔日的同志和朋友;

…………

在歷史的大潮面前,一切親情、友情都需要重新審視。

黃公略和彭德懷都是堅定的革命者,他們在革命處於低潮時毅然加入了中國**,黃公略還參加了廣州起義。但是,由於音訊不通和形勢過於險惡,他們對彼此的政治態度不摸底,都想試探對方,結果險些鬧出人命。

1927年冬,黃公略原來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改編為湖南獨立第五師,師長周磐為擴充實力,計劃成立一個五百人左右的隨營學校,專門訓練連排級幹部。他找當時已經升任為第一團團長的彭德懷商量。

「千軍易招,一將難求。隨軍學校的經費、校舍、教員都好辦,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校長人選。」周磐哀聲嘆氣,叫苦不迭。

彭德懷問:「什麼樣的人才算合適?」

周磐說:「一是要有經驗學識,二是要有朝氣和辦法。」

彭德懷沒有忘記老朋友,趁機提議:「黃公略怎麼樣?你不是送他到黃埔軍校高級班深造嗎?他十二月份就要畢業了。」

「論才學,黃公略無可挑剔。只是他走了一年多,從來沒有來過信,不說報告,就是問候也沒有。」周磐不住地搖頭,意思是說黃公略不可靠、不放心。

「今年我們師就沒有固定地址,你要他寫信往哪裏寄?他給我的信,也是經過了好多人中轉才交到我手上,這不能怪他。」彭德懷百般為他開脫。

周磐一想也是,說:「那就請你寫信給他,要他畢業後回師部工作。」

彭德懷立即給黃公略寫信,寫明原委,並寄去路費,叮囑他儘快回湘。

1928年2月,黃公略從黃埔軍校畢業,回到湖南南縣,擔任隨營學校副校長(校長由周磐名義上兼任)。

久別重逢,分外高興。彭德懷設宴為黃公略接風洗塵,還把李燦、張榮生、李力、鄧萍等救貧會的骨幹邀來作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