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獨家連載:《溫情馬俊仁》(連載完)》母親是眼神啊(1)
一作者對馬俊仁人格成長史的考察繼續深入。作者已經知道馬俊仁出生在一個大山裡開荒闖蕩的家族,從小有了窮則思變事事琢磨的奮鬥精神。作者也知道他兄弟姐妹共九人,其中兄弟五人,姐妹四人,除了一個妹妹二十一歲去世外,其餘八人後來都活得很不錯。但是,馬俊仁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那麼,在同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兄弟姐妹,為何獨獨馬俊仁脫穎而出,是父母給了馬俊仁更多的關愛?考察馬俊仁自小的家庭情況,我們發現,答案不僅不是如此,而且可以說意味深長。它讓我們想到現代心理學的一種成熟理論,一個人人格的形成,不僅與他所處的社會文化相關,與他得到的遺傳因素相關,很重要的,還與他從小在家庭中所處的人際關係相關。這個理論也許至今未被更多常人所領會,但是,我們在透視馬俊仁人格成長中卻有必要借用它。現在我們來看馬俊仁從小在家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這對他後來在兄弟姐妹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有何關係?馬俊仁在五個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有兩個弟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三個妹妹。這種不上不下的位置似乎沒什麼特別,然而,一具體到馬俊仁當時實際處境,特別意義就形成了。中國傳統家庭當然更看重男孩。大哥二哥之後再生下老三,想見馬俊仁曾經有過一個短暫受寵愛的階段。大的二的要幫助家裡幹活了,三的最小,還可以繼續玩耍。弟弟還未出生時的老三也可能有了男孩子必要的調皮、任性和叛逆。同時心中生長出一個自己都不清楚的情結,就是要超越大哥二哥,取得獨特的位置。據某些心理學家分析,兄弟姐妹中小的往往更有叛逆精神。然而,調皮叛逆沒有太過分的發展空間,很快,兩個弟弟三個妹妹相繼出生。這時,馬俊仁在家庭中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隨著大哥二哥進城到工廠學徒,這個變化有了質的飛躍。十多歲的時候,馬俊仁成為父親之外家中最大的男人。這樣,他成了父親辛苦勞作支撐家庭的主要幫襯。一切需要男人頂住的地方,他就在父親無力顧及的時候出現。父親需要他,母親需要他,弟弟妹妹同樣需要他。不管哪個弟弟妹妹在外面遭欺負了,這個已經成為「最大」的哥哥就要出面保護。不是因為父母偏愛,而是因為父母仰仗。不是因為從小受到更多的照顧,而是因為從小經歷了更多苦難。說艱難玉成了馬俊仁,真不為過。二這樣,這個故事中富有象徵意義的一幕出現了。馬俊仁十二歲那年,四年級上了一多半時,全家從滾子溝村遷往鞍山市。搬家用的大車是鐵管焊成的軲轆,膠帶用鐵絲擰捆在上面。不多的家當都放在了車上,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坐在車上,兩個毛驢在前面拉,父親在後面推。馬俊仁打著多年爬山練出的赤腳左肩掛著繩子拉,右手拿著鞭子趕毛驢。毛驢拉不動時,他就得用上吃奶勁兒,前傾著身子把繩子拉得咯咯響。馬俊仁講到這一幕時,站起來做出了左肩拉繩右手揮鞭趕毛驢的姿勢。想像著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就這樣駕車拉著一家大小離開大山往城市奔,這圖畫有一種頂天立地的豪邁。父親在後面推車,這默默無聞的一筆也十分有含義。馬俊仁在講到這一段時,不僅臉上不由自主模擬起當年的表情,連聲音都少年了。看著這個已經五十九歲的世界著名人物,想到他曾經也是由那麼一個毛乎乎的小男孩變過來的,頗讓你感慨人生滄桑。馬俊仁說,那時真覺得著自己肩上責任重大。上坡的時候,馬俊仁揮著鞭子趕毛驢,用足了自己全身的力。車不能翻,母親弟弟妹妹都在車上。車絕不能滑坡往後倒,爸爸在車後不能被傷著。趕毛驢不能出錯,該讓它們發狠勁兒就得發狠勁兒,要它們拐彎,彎就不能大不能小,剮著路邊的樹,輾出路邊的石頭,都可能翻車傷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