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鬥鎧》三百零散 臨戰(下)
孟聚一愣,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你是要——請降?」

史文庭摘下了頭上的頭盔,雙膝跪倒,匍匐在地:「是。罪將當年一時糊塗,被國賊拓跋雄蠱惑了,跟著他一同舉兵違抗朝廷。如今罪將等幡然醒悟,深感罪孽深重,願率麾下兵馬反正,歸降於大都督麾下,懇求大都督能寬恕末將等往昔的罪過,給末將等一條出路。罪將願忠心耿耿效忠大都督,為大都督效犬馬之勞。」

史文庭連連磕頭,額頭撞上城牆的地磚發出「砰砰」的聲音。當他抬起頭時候,眾人都是看得呆了:這位邊軍將領額頭上已是青腫一片,眼中淚水流淌,神情悲戚。

孟聚茫然:自己不是沒招降過敵人,但以前幾次招降,自己計謀出盡,苦口婆心地勸說,表達誠意,哪次不是大費工夫?但現在,連談判都不用,敵人剛見面就跪下來哭喊著求自己受降,這架勢,像是自己只要開口說個「好」字事情就成了——好事得來得太輕易,孟聚倒有點不敢相信了。

「快扶史將軍起來——將軍莫急,我們慢慢說。將軍棄暗投明,我們是歡迎的,只要你真有誠意,事情總能談妥的。」

「罪將歸降,絕對是誠心誠意的,大都督一定要相信啊!」

史文庭猛然跪倒,又是「通通通」磕了幾個響頭,那「通通通」的聲音讓孟聚聽著都覺得頭皮發麻——這傢夥該不會覺得只要磕頭聲音夠響就證明誠意足夠了?

被這個二愣子旅帥搞得手足無措,孟聚退後一步。示意文先生上前問話。文先生乾咳一聲,站前一步:「史將軍深明大義,棄暗投明。這很好。但不知將軍此次歸降,打算統帶多少兵馬過來呢?」

史旅帥磕頭磕得頭暈目眩,站立不穩。被攙扶著在石階上坐下,他額頭上鮮血直流,說話卻還是口齒清晰:「末將此次歸降,末將自家的雷霆旅自然是要過來的,雷霆旅現在的兵馬約莫還有兩千出頭——但不止末將自己的兵馬,軍中還有不少弟兄也很仰慕大都督,托末將一同向大都督請降的。」

「哦?其他將軍也有此意嗎?」

「是,軍中托我來問話的旅帥就有七、八個——這趟是因為我擔當了先鋒。大家都托我來跟大都督聯繫。」

「史將軍,你說的大家是指誰呢?」

「前軍的白虎旅旅帥洛小成、中軍的熊霸旅旅帥熊罡、中軍的猛禽旅旅帥高飛、後軍的橫山旅旅帥李澈,還有城下與我一同擔當前鋒的飛鶴旅旅帥黃旻。。。還有不少人,他們都托我向大都督遞個話,想連人帶兵馬一同投過來,就是沒得大都督的同意,他們不敢貿然行動。只要大都督您給罪將一個準信。末將傳信回去,他們都會舉義反正的。」

孟聚和文先生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驚。早先收容潰兵時候就知道邊軍士氣低落軍無鬥志了,但不料竟到了這地步,旅帥一級的將領都紛紛想著叛變投敵。

但孟聚還有個疑問:這幫邊軍將領要投降的話。他們投靠慕容家那邊不是更好嗎?慕容家那邊畢竟還有個正統朝廷的名分,無論地盤還是實力都遠比自己雄厚得多,邊軍將領們為什麼不肯叛去那邊?

史文庭答道:「大都督垂詢,罪將也不敢隱瞞:其實先前戰況不利時候,也有一些弟兄歸降了朝廷。但我們後來得到消息,他們都沒得什麼好下場。…。

劉渡旅帥是第一個投過去的,但他過去那邊不久就被人吞掉了兵馬,吃飯時莫名其妙地吐血死了;陳雨筍將軍,他赴宴時候被一幫蒙面人亂刀砍死了;還有明陽旅帥,咱們都聽說他哪天晚上就失蹤了,有傳言說是被人做掉拋屍湖裏了。。。」

說著,史文庭打了個寒戰,他搖頭道:「反正,投朝廷那邊去的,沒一個好收場的,弟兄們都寒了心,不敢再試了。」

「這。。。不至於?歸降時,既然保證既往不咎了,難道朝廷會出爾反爾嗎?」

「這個。。。罪將私下跟親近的弟兄也商議過,大家都覺得:皇上英明剛毅,氣度恢宏,肯定是不會言而無信的。只是先前咱們跟朝廷打得太狠了,殺了金吾衛不少將官。雖然皇上答應咱們既往不咎的,但那些金吾衛的將門世家同氣連枝,彼此沾親帶故的,他們怎肯放過這筆血仇?

而朝廷現在也是用兵之際,皇上不可能為了咱們這些降將去得罪金吾衛的宿將和元老,所以也只能是睜一眼閉一眼,任他們為所欲為了。

相比朝廷那邊,大都督這邊就好多了。罪將等都聽說了,沃野李赤眉、東平易小刀、關山河、白禦邊等將軍投了大都督這邊,都得到大都督的信任和重用,不但讓他們繼續統帶原來兵馬,待遇甚至比從前更加優厚,甚至還被委以了方面重任。

大都督寬宏仁厚,信義昭著,罪將和眾袍澤兄弟都是心悅誠服,所以甘冒巨險前來投靠,託庇於大都督麾下。」

孟聚和文先生對視一眼,都是恍然。文先生又問:「那,史將軍,歸降後,你想要什麼樣的條件和待遇?有什麼條件嗎?」

史文庭的態度表現得很謙遜,隻說:「末將自知罪孽深重,不敢妄言條件。歸降後,只要大都督給末將一碗飯吃就好,幹啥都無所謂——呃,當然,末將這種行伍中人,這輩子除了廝殺以外,再無他長。倘若大都督信得過,讓末將繼續統帶原來兵馬的話,末將願為大都督戍守邊疆,護衛一方安寧,稍洗昔日罪孽,這是最好了。」

「原來如此,將軍的心意,我們知道了。還請將軍下去歇息,我們先商議一番再答覆將軍,如何?」

「是,罪將告退。」

史文庭鞠躬退下,但他猶豫了下,站住了腳步,哀求地望著孟聚:「大都督,請恕末將多嘴一句,此事十萬火急,容不得拖延了。現在前鋒兵馬是由末將和黃旻旅帥統領,我們二人都是仰慕大都督,誠心願意歸降的。但倘若皇叔到了,在他積威之下,只怕軍中有一些頑冥不化的死忠分子出來搗亂,那歸降之事只怕要橫生波折了。」

「拓跋雄還有多久抵達?」

「皇叔統領中軍,離我們只有半天行程。按照皇叔的命令,我們前鋒本該是在離城二十裏外紮營的,等候中軍抵達後再全師共進與大都督交戰。但我們違抗命令,輕師急進,徑直奔到了大都督軍前,就是為了擺脫中軍的控制。現在,中軍那邊應該已經發現不對了——懇請大都督體恤末將等的為難,從速決斷,罪將和麾下全體將士皆感大都督再生盛德。」

史文庭退下了,孟聚望向文先生:「文先生,你怎麼看?這位史將軍,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呢?」…。

文先生沉吟著,望著遠處那一片燦爛的營火,久久沒有說話。

良久,他迴轉了身子,肅容道:「主公,史旅帥突然到訪,此事太過突兀。但若按學生的看法,史將軍說的該是真話,他不是詐降。」

「何以見得?」

「其一,學生昔日在元帥帳中,也聽過史將軍的名字。史將軍是沃野的將領,並非元帥的嫡系和親信。邊軍大勢已去,史將軍為尋出路來歸降我軍,此是合情合理的。」

孟聚微微頜首,沒有出聲,但王虎卻是忍不住插口道:「說不定這是拓跋雄故意在使詐呢?他知道派嫡系將領來歸降,咱們肯定是信不過的,於是就故意派一個外系的將軍過來詐降,騙得我軍的信任後再裏應外合,偷襲我軍?」

文先生望望王虎,笑道:「王將軍此說倒也有些道理,但學生覺得,元帥此刻已沒有施展計謀的餘地了。」

「為何?」

「現在,邊軍末日已近,分崩之勢已現,將領離心,士氣低迷,士卒逃散——短短半月,單是咱們楚南府就抓獲了三千多逃兵,甚至有管領一級的軍官也當了逃兵,這就是邊軍人心不穩的明證了。

這種情形下,元帥怎麼還敢派那些本就動搖不穩的外系將領來詐降咱們?即使他真的派人過來——那些外系將來本來就心懷二意了,得此機會脫離控制,只怕詐降也會變成真降了。元帥這樣做,什麼效果也沒有,只會白白損折了兵馬,這是原因其二了。」

文先生剖析得條理分明,孟聚不禁出聲贊同:「先生言之甚是,王虎你不要吵,讓先生好好說——先生,敢問還有其三嗎?」

文先生捋著長須,微笑著說:「其三就是,這事太過倉促,太不合理,所以學生倒以為,這是真的。」

「這又是怎麼說呢?」

「學生在元帥帳下多年,也揣摩到一點元帥的用謀風格。倘若元帥真要有心使人詐降,他會做得很周全,會事先設好伏筆,會顯得非常合情合理。

比方說,元帥真要詐降的話,他會事先遣人來跟大都督您多次接觸,雙方經歷多次談判,約好歸降各項事宜,顯得非常有誠意的樣子。

但象史將軍這樣,事先沒有約定,也沒打過招呼,這樣直愣愣衝過來忽然就說要投降了,太突兀,太出人意料,令人沒法接受——元帥以己度人,他覺得自己不可能相信的事,大都督您也不可能相信的。所以,先生覺得,這不會是元帥的詐降之計。」

孟聚一愣,拊掌大笑:「說得好!」(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