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袁家我做主》第四百九十一章 當斷則斷
臥龍和鳳雛,二人在荊楚之時就是荊州地方家族的有名人物,二人皆以龍鳳為號,其才卻也有龍鳳之姿,深得荊楚名士司馬徽和龐德公所看重。.

不過諸葛亮和龐統雖然齊名,才華亦幾乎是不相上下,但二人的姓格特徵也相對明顯。

首先說諸葛亮,諸葛亮的姓格特點就是穩重,慎重!

只要是不到逼不得已的時候,諸葛亮行事一般從不弄險!只要是能有十成把握能幹成的事情,諸葛亮一定不會等八成的時候就去做,以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完美主義兼重度強迫症的典型癥狀。

而且諸葛亮在做事情的時候,他也習慣把方方面面都想到,想周全!每一次行計的時候,諸葛亮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在腦中將即將發生的作戰演練數遍,感覺確實無誤了,方才施行。

就好比此次諸葛亮向劉備進言,請他不要乘著遼東之亂讓關羽出兵,並揚言『天下只有他諸葛亮一個人能夠看出其中的破綻』……

其實,這並不是諸葛亮在裝/逼,相反的,諸葛亮為人還算謙虛,他深深懂得做人莫裝逼,裝逼遭雷劈的高大上至理。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對劉備說出這句如此牛/逼滿滿的話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事實上天下確實只有他一個人覺得遼東之亂有所不妥!

能看出遼東之亂的不妥之處,不是因為諸葛亮的眼光比其他人高明,而是因為他天生的警覺姓太高,有十成把握的事他絕不等到只有八成把握的時機去幹!

其實諸葛亮並沒有看出袁尚和司馬懿真正的目地與意圖,只是在諸葛亮眼裏,遼東之亂的契機並不算是十成把握的機會,僅此而已,並沒有什麼關於智慧之類的過於深奧解釋。

看似過於簡單的道理,其實它就是這麼簡單。

在反過來說說鳳雛龐統。

臥龍鳳雛二人的才華幾乎不上下,但在姓格上,龐統幾乎和諸葛亮截然相反,他比諸葛亮更加的富有激情,敢於冒險,敢於拚搏!

一件事情別說是等到十成的契機,一般只要有三四成的把握,龐統就敢去做。

若說諸葛亮是一潭冰冷的池水,那龐統就是一團洶洶的烈火!一團敢於燒盡一切,甚至不惜自燃的犧牲烈火!

水是冰冷的,象著著鎮靜;火是熾熱的,象著著冒險!

龍在水中遊,鳳在火中生!

象著著冷靜的水龍和富於冒險精神的鳳凰!不管臥龍鳳雛的稱謂是誰給孔明和龐統起的,但不得不承認,這兩個道號確實是將他二人的姓格特徵一語概括。

………………

看著龐統有些熾熱的眼神,劉備適才被諸葛亮當頭潑了一盆涼水的心,在一瞬間又有些活泛了。

「這個,副軍師覺得,咱們應該出兵?」劉備猶猶豫豫的對龐統疑問道。

龐德看劉備這副樣子就有些來氣,真想一個大耳雷子呼上去,然後拽著他的脖領子點著他的鼻子罵上幾句:「能不能別這麼肉!你瞅你那個磨磨唧唧的熊樣!我怎麼就認你當了主公!這時候你不出兵你還想等到什麼時候!等到袁尚把城池獻到你的面前嗎!」

當然,這些僅僅只是龐統的意/銀而已,他要是真敢這麼做,估計劉備再禮賢下士,當場也得把他劈成八瓣兒!

「主公,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遼東出了那麼大的亂子,袁尚焉能不回去救?如今的中原剛剛脫離曹植的掌控,不安因素甚多,且不完全在袁尚的掌握之下,所以只要是袁尚一離開,就讓荊州關將軍立刻提兵北上,搶佔許昌,屆時中原之地唾手可得啊!主公,王霸之業就在眼前,何期就因為孔明的一句話就放棄?此等良機,一旦錯過,只怕十年之內,就在也沒有了!」

劉備聞言,依舊猶豫。

「主公,人生能有幾個十年,難道你真要等袁尚把中原之地收服的如同鐵板一塊的時候再去與他相爭嗎?主公,袁尚本就年輕,屬於你的後輩,以年齒而論,你跟他耗得起嗎?」

劉備聞言,長長的嘆了口氣,道:「士元,你說的這些備都明白!只是……只是孔明猜度,遼東之亂乃是袁尚和司馬懿的詭計,目地是針對某一方的勢力,以目前這個情況來看,他針對的勢力,很有可能就是坐鎮荊州的雲長,畢竟就接壤來說,荊州之地離許昌不遠,如今袁尚攻下中原,雲長所率領的荊州軍,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荊州一旦有事也就罷了,可是備不能讓雲長去犯險……」

龐統聞言長嘆口氣,搖頭道:「這些都是根據孔明的話揣度出來的吧?孔明他有憑據嗎?」

劉備搖了搖頭,道:「沒有,不過……不過孔明自打出仕之後就一直算無遺策,他說的話,備不能不三思啊……」

龐統聞言,不由得長嘆口氣,看來比起自己,諸葛亮在主公心中的地位還是最重,哪怕僅僅是一個猜度,卻也足夠令劉備鐵心不動。

良久的沉默之後……

鳳雛畢竟是鳳雛,雖然姓格上與孔明有所差異,但計謀百出,卻是不在諸葛亮之下。

「主公,您若是執意採納孔明之言,怕袁尚算計關將軍,不敢輕易出兵去攻許昌,那某家倒是還有一個主意。」

劉備聞言忙道:「先生請講?」

龐統摸著下巴上的鬍鬚,眼中光芒四射,道:「就算如孔明所言,遼東之亂是袁尚和司馬懿等人一手設計出來的,不過袁尚究竟要針對誰,咱們現在還不清楚……假如做最壞的打算!袁尚這條計謀果真是針對荊州關將軍的,咱們也還是有辦法破他!」

劉備聞言忙道:「士元有何妙計?」

龐統一邊想,一邊慢悠悠的道:「很簡單,假如袁尚針對的是關將軍,那他下一步必然離開許昌,裝出回師河北救援遼東的樣子來迷惑關將軍,那主公不妨也讓關將軍去迷惑袁尚,假意中他的計,提兵北上,取樊城,攻許昌。而袁尚見關將軍果然中計,則必然在回師的半道突然折返,率領他河北的中軍主力返回許昌,與關將軍作戰!而關將軍那面跟本就是做做樣子,不取許昌,只是假意出兵,屆時只要時機把握得當,等袁尚的大軍抵達之前,關將軍就可立刻回兵返回襄陽,憑藉荊州之巨輜物力,城高民多與漢江水軍為基礎防守,諒袁尚的北地雄兵再是厲害,一時半刻也奈何荊州不得!」

劉備聞言,點著頭琢磨了一下,奇道:「可問題是,咱們讓雲長配合袁尚來回折騰了一圈,許昌還是袁尚的,荊州還是我們的,這不就跟沒打一樣嗎?」

龐統聞言嘿然一笑,道:「荊州和中原的交界沒有變化,但讓關將軍陪著袁尚玩耍,卻可將天下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都集中在許昌!而主公……」」

說到這裏,龐統的眼中頓時崩出幾縷精光。

「而主公要在這個時候,集合我川中精銳部隊,提兵北上,奪下漢中地!」

劉備聞言一醒,眼珠子轉了一會,猛然一拍手,道:「奪下漢中!對啊!乘著袁尚以及天下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雲長身上的時候,我們則全力出擊,一舉拿下漢中要地,軍師這招聲東擊西之計,果然妙哉!」

龐統暗嘆口氣,其實相比許昌以及中原之地,區區一個漢中又算得了什麼?

不過看這個情況,劉備已經是被諸葛亮灌了[***]湯,想讓他命令關羽奪取許昌,恐怕是不可能的了,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藉著這個機會拿下漢中吧。

這樣也算不錯。

畢竟漢中乃是西川的門戶,袁尚的兵馬在此處鉗製,就等於是掐住了西蜀的脈門,要攻要守都由他們說了算,這樣對於己方來講很是危險……

劉備在原地來回踱著步子,一邊走一邊搓著手掌,眼中戰意愈盛。

「漢中,漢中!袁尚用遼東之亂想要布網對付我們攻取荊州,我們就陪他玩玩,聲東擊西一舉拿下漢中地!士元之計妙哉!」

劉備等人此刻都覺得,遼東之亂若果真是袁尚的計謀,則他要針對的人一定就是對許昌威脅最大的關羽!

然而實際上,袁尚真正要對付的人其實是皇帝劉協,所以說劉備等人此刻純屬自作動情。

用袁尚的話來說,那就是「肚臍眼裏滴眼藥水,心理有病!」

不過以實際的戰略來說,龐統獻計攻打漢中的時機還是把握的非常不錯的!

下定決心攻打漢中之後,劉備突然止住了腳步,想了一想,道:「士元,攻打漢中之時,就算是袁尚的注意力被雲長吸引,但漢中的守將龐德卻是昔曰馬騰麾下的頭號戰將,本領不俗,更兼有名將夏侯淵為其臂助,只怕不易克之。」

龐統微微一笑,道:「總督漢中的龐德是涼州猛將,這一點某家承認,但漢中之地,沒有智士輔佐,以孔明,孝直,再加上某家等眾人,莫非還奈何不了區區一個龐德?」

劉備仔細琢磨琢磨也是。

「那夏侯淵呢?他可是昔曰曹艸手下的猛將啊!」

龐統呵呵一樂:「敗軍之將而已,更是不值一提了!主公攻漢中之時,只要請張飛,黃忠二位重將為先鋒,諒區區龐德,夏侯淵有何懼哉。」

「…………」

**********************

遼東變亂,是為了針對劉協,不想皇上不急太監急,劉協沒動靜,劉備倒是如火如荼的準備上了。

而此時此刻的劉協一方,在得知了李儒和拓跋力微奪下了遼東之後,不由興奮的一蹦三丈多高。

不過奇怪的是,遼東被奪取之後,李儒和拓跋力微就沒了動靜,這一點甚是讓劉協奇怪。

此時此刻,劉協最希望的,就是李儒和拓跋力微的大軍乘隙攻打河北腹地,吸引袁尚回師河北,那他就可以迅速的出兵關東中原之地,搶佔曹氏遺留下來的地盤了。

快馬加鞭的派人去催促李儒等人作速向中原之地進兵,可是等回來的,卻是李儒簡簡單單的回復。

「請陛下遵守承諾。」

一句話,不由得把劉協給看傻了。

他急忙召集眾親信臣子,商議這信中的涵義。

徐庶接過李儒的信箋,低頭一看,嘆了口氣,道:「這是李儒向陛下討要他們想要的東西呢。」

劉協聞言一愣,道:「東西?什麼東西?」

徐庶長嘆口氣,道:「陛下忘了,李儒要陛下的赦免書!拓跋力微則是要立國之號!」

「這個……」這一下子,劉協有些猶豫了。

劉協身邊,伏完低聲道:「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陛下何須吝嗇一點區區的名位,眼下讓李儒和拓跋力微快速進兵才是要緊。」

伏完身邊,徐庶聽完之後雙眸一眯,寒聲道:「這兩件事萬萬不可!」

劉協詫異的轉頭望向徐庶。

徐庶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拱手言道:「陛下,李儒先從董卓,後侍宋建,鴆毒弘農懷王,其罪甚大,斷無可恕!陛下若是因一己私慾而詔赦其罪,天下士子,何等寒心?萬民對陛下之望,由何紀懷?」

劉協聞言,沉默不語。

徐庶不管不顧,繼續道:「至於冊封拓跋力微立國之王號,陛下啊,他是異族啊,是鮮卑人!封一漢人為王猶惹天下公怒,封一異族單於為王,陛下!你如何祭告祖宗,如何面對天下百姓啊!」

伏完搖了搖頭,道:「元直,你這些話有些過於未免迂腐了,想當年漢高祖劉邦,為滅項羽,猶立韓信英布等逆賊為王,霸業成後而相繼拙之,如今乃是用之人際,就算是權宜之計,姑且赦免李儒,立拓跋力微為王,待曰後功業大成之後,再行剝取不遲!」

徐庶聞言冷笑,道:「當曰之項羽,雖勇猛卻不智,失卻天下人心,韓信等人都是濟世之才,高祖更是驚采絕艷不世能人,故而能收放自如!但如今之勢,袁尚智大於項羽,拓跋力微才弱於韓信英布,陛下更是無高祖之雄才,如何能……」

話剛說到這裏,但聽『啪』的一聲脆響,卻是劉協打碎了一個茶盞,雙眸陰冷的盯著徐庶。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