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全本)》7.劉墉的家世與皇室淵源之謎(二)(1)(1)
說到劉統勛讓乾隆皇帝如此看重的原因,我們還要從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談起。

乾隆皇帝最想成就的是\"三立\"。

什麼叫\"三立\"?\"立德、立、立功\"。古人曾說人有三不朽:\"其上立德,其次立,再次立功\"。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的名字\"三立\"指的就是\"立德、立、立功\"這\"三立\"。看來,馬先生是做到了。

所謂\"立德\",指的就是在政治思想上:皇帝的德行要好,要能夠聽從不同意見,也就是要虛心納諫。

所謂\"立\",指的就是文化上:不但皇帝本人的文章要好,而且還要讓天下所有的好文章揚光大,也就是要重視文化事業的展。

所謂\"立功\",指的就是在軍事上:皇帝在其統治時期的疆域要廣大而且要不斷擴大。

劉統勛作為一個漢族官員,他也必須要認真研究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便投其所好,只有這樣他才能贏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和重視。

那麼,劉統勛是如何做到為乾隆皇帝的\"三立\"添光增彩的呢?

劉統勛如何為乾隆皇帝\"立德\"

在為乾隆皇帝\"立德\"方面,劉統勛做得最為出色的是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清代新任命的地方大員慣例總是自帶一批親信,以備日後任用,而這些親信往往形成私黨。劉統勛為改革這個弊端,上書朝廷,建議今後一律停止地方大員自帶親信的這種做法。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的批準,並交吏部實行。

第二件事:有一次戶部上奏說,各省州縣管理錢糧庫的官吏多不盡職,弊端甚多。乾隆皇帝當時考慮,還不如將不盡職盡心者罷免而以筆帖式(秘書)代為管理倉庫錢糧好呢。於是,乾隆皇帝找來劉統勛與他商議此事。

劉統勛沉默再三,回復乾隆皇帝說:\"我老了,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好主意,您容我回去思考之後再給您一個準確的答覆吧。\"第二天,乾隆皇帝又召見劉統勛。劉統勛向乾隆皇帝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州縣官員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只要他們能夠為百姓效力,那麼倉庫之事自然可以解決,不必將各省州縣管理錢糧庫的官吏盡行罷免。其核心意思就是不要因噎廢食。

乾隆皇帝點頭,表示很同意劉統勛的看法。

第三件事:劉統勛監督河南黃河工程期間,一天晚上他走出駐地,微行河岸,看見幾十個用大車送秫桿的老百姓都露宿在河旁,人和牲畜都是疲憊不堪,有的大人和孩子相對而泣。

劉統勛詢問是怎麼回事,那些人回答:\"我們是某縣的老百姓,離這裏有三天的路程,奉縣官的命令運送秫桿到這裏。可是負責收料的某官員每車索錢數貫,拿不出錢,料便不能入。我們都是窮人,哪裏來的錢?在這裏滯留已近十天,所帶的盤纏已花完,打算逃跑又走不了,所以在這裏哭泣。\"

劉統勛聽後半信半疑,後來靈機一動,告訴他們:\"我也是來送料的,與某官手下人是老相識,一會兒便能將料繳完,現在我去替你們去繳。\"說完便趕起一輛車前去。到了收料場,拜見了某官員。某官員見劉統勛面色細潤、衣著整潔,便斷定他是鄉間富紳,於是加倍索取,共十餘貫錢。劉統勛略與之爭辯,某官員便大雷霆,命令隨從揮動皮鞭將其驅走,並將其牛車扣留。

劉統勛一見該官員的所作所為,比老百姓反映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便急急趕回駐地,一面命隨官手持令箭綁某官員前來,一面召集管治河工程的官員開會。

不一會兒,某官員被押至,劉統勛略加審問,即令推出候斬。管理治河工程的官員紛紛長跪為其請罪求恕。

堅持了好久,劉統勛才命令將某官員押回,罰以大杖杖數十,再戴上重刑具沿河示眾。各料場官員聞訊驚恐萬狀,從此對來料隨到隨收,再也不敢欺負老百姓了。

劉統勛如何為乾隆皇帝\"立功\"

在\"立功\"方面,劉統勛做得最為出色的事就是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